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经济新常态下的农村信用社未来行政服务建设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经济新常态下的农村信用社未来行政服务建设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今中国的发展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逐渐步入新常态。吃资源饭、环境饭、子孙饭的旧发展方式正在让位于以转型升级、生产率提高、创新驱动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可持续、包容性发展[1]。外界金融环境的巨大变化给地方性金融服务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社,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任务。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保证在经济新常态下继续保持农信社的快速发展,是目前农村信用社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为例,从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所面临的挑战入手,剖析问题,进而提出农村信用社行政服务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以期对今后推进农信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河南农信社;未来发展

国内外经济发展,使我国的经济、金融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变缓。经济新常态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金融业影响较大。在这种新的经济背景下,对于农信社而言,以大规模继续扩张固态网点和吸收固有农民存款为主的经营模式将不再适用。农信社作为地方性的金融机构,风险防范以及化解能力都相对较差,在规模和效益上比其他商业银行也有不足。因此,对于金融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农信社必须要高度重视,结合目前市场竞争特点,资源配置模式,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这一方向演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由规模化、粗放式增长转向效益化、集约式增长[2],利用点多、面广、人多等优势,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在新的经济大环境下稳健发展壮大。

一、经济新常态下,原农村信用社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河南省是全国农业大省,国家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这有利于农信社夯实基础立足三农,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农牧业种养结构的调整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不强,自身抵御风险能力差,贷款管理成本高,涉及农牧及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将进一步上升。此外,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部署的2016年五个重点任务背景下,国家将压缩过剩的产能,提高了对大型国有钢材企业和近年逐渐疲软的房地产企业的授信门槛,短时间内也会造成农信社信贷需求不足,不良贷款率升高等问题。农信社也因此会面临优化信贷质量、控制经营成本的考验。

(二)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河南省农信社十余年来所遵循的传统经营模式的缺陷逐渐显现,农信社在乡镇金融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伴随着个人财富的增多,农民对投资有了更大的兴趣,因而在农信社金融产品的种类和业务流程上,有了相对较高的要求。农村客户现在更倾向于选择丰富性较好的金融产品,且对互动合作方式的灵活性也较为看重,并对其产生的保值或增值作用十分关注。但据笔者了解,目前,河南农信社所经营的业务产品种类补肾丰富,除了个别信用社推出了理财产品,大部分信用社只有定期存款可供客户选择,长此以往便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不利于保留传统的乡镇客户群体;另一方面,近年来虽然河南农信社积极充实人才库,大量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就业,但由于之前员工入行的门槛较低,河南农信社员工仍然存在文化素质低、老龄化以及人才断档等现象,与商业银行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三)随着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农信社传统业务受到了很大冲击。尽管,其多年立足三农,深耕细作,在保持传统业务进行的同时,还扩新出汇兑结算和手机银行等业务,不断在缩小与专业银行结算手段之间的差距。然而,新型的互联网支付方式发展太过迅猛,像支付宝、微信等手段的盈利模式发展及其迅速,加上农村现代化网络建设,大批年轻客户更倾向于选择手机或其他移动通信工具办理金融业务,传统的农信社面临大量客户流失的风险。将农村金融服务与现代互联网科技接轨,进一步巩固和拓宽乡镇农村金融市场,是眼下农信社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

(四)河南省农村信用社长期立足于农村金融市场,具有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承担了农民惠农补贴的发放,积攒了很多客户资源,长期以来贴近本地居民,取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好感。但目前金融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以河南省某农业大县为例,仅县城就同时存在将近10家银行类金融机构以及数家民间小额贷款公司。新的银行机构在县城乃至乡镇的不断涌现,农信社立足于点多面广的推行模式已被逐渐弱化,其潜在优势也受到侵蚀,这就造成农信社传统阵地的流失,从而导致农信社固有的本地化优势逐步降低。

二、经济新常态下,农村信用社行政建设的发展机遇

(一)国家金融政策的导向决定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方向,继续推进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的一大重点,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通过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产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金融现代化服务,完善相关的涉农金融机构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机制。

(二)当前,农信社面临的重大难题是:如何在新常态下,巩固和发扬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应对新机遇和新挑战。事实表明,农信社须以经济转型政策为出发点,按照地方经济特色和农民实际需求,进行各基层县级联社的改革,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加快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以实现“管理行政化、服务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的目标。

(三)当下,中国将会放缓经济增速,故而,宏观经济对银行资产增长的支持作用,将有所削弱,银行信贷需求将不可避免的受到抑制。在此情况下,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刻不容缓。存款保险制度,不仅可以培养行业内稳健经营的理念,完善风险管控制度,也能稳定固有客户并吸引更多优质稳定客户。一言以蔽之,在新常态下的经济改革,虽在短期内会给各个银行及农信社带来一定的冲击,但站在长远的角度上看,其更有助于各金融机构实现稳健运行,健康发展。

(四)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重要的参与主体,其数量众多,效益巨大。在以中小企业税收为主的县域经济中,农村信用社拥有巨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农信社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经济新常态下,农村信用社的行政服务建设方向

(一)新常态下的农信社要看清形势,主动作为,主动适应新常态,完成目标转型。首先,各基层县级联社应专注营销创新、服务创新,利用好省联社的产品研发和教育培训平台,提高员工素质,提升服务标准。其次,鼓励基层机构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最真实的客户存储、信贷需求,为上级决策提供支持,把握时机,赢得主动。最后,继续坚持积极主动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树立农信社良好企业形象,例如通过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帮助医疗机构的建设等方式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大众认可度。

(二)农信社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必须坚持扎根农村金融市场,为农民金融服务保驾护航,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明确服务重心,真正做到以“三农”为中心,贴近农村、贴近农民。农信社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亲民性和扎根于城乡,点多、面广、人多、地熟。所以农信社要充分利用其传统优势,加大农民存款和组织力度,发扬“调研精神”,多走访农户,了解需求,此外还可以尝试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和人性化的服务,继续稳固和扩大本土市场,加大对三农及涉农企业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满足农民金融需求,站在农民角度,做农民的财富管理专家。随着收入提高,农民对存款保值增值的意识逐渐加强,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财知识,不能找到合理的增值保值渠道。农信社可以以此为契机,借鉴其他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理财模式,帮农民实现闲置资金的保值增值,做好农民财富管家,提升广大农村地区对农信社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实现农信社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三农”的发展离不开农村信用社的重要作用。农村信用社要在继续积极支持农村发展的基础上,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信用社要全面把握政府的相关经济政策,在完善和丰富小额贷款的同时,对当地各乡镇农业生产或畜牧业生产的重点项目、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等给予特殊政策优惠扶持,从而支持乡镇突出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互利共赢,从而进一步稳固农村信用社在乡镇的长远发展进程中奠定的良好的基础。新农村建设不仅仅包括经济产业的发展,还包括乡村文明建设。此外,农村信用社还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各种形式,如企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继续加大对基层农村企业,尤其是名星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型农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个人农户客户,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当地经济实际情况,创新金融服务项目模式,针对农村客户的生产生活需要,推出如住房按揭、汽车按揭、大型农用工具按揭、大型生产设备按揭、农村个体工商户抵押循环贷款等等。

(四)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金融服务渠道的多元化。目前,银行和客户联系的渠道逐渐增多,比如固定网点、自助服务设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等。未来的银行业务会根据理财产品的简易程度及客户年龄结构等诸多因素来进行分类服务,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客户。农信社必须向其他各商业银行学习先进的科技服务和网络服务,适应农村金融发展的新常态,在稳固固定网之余,大力提升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等为载体的新型服务手段。通过传统与新型服务模式的融合,把固定化网点和虚拟移动终端结合,为客户提供更为便利、全面的综合性金融业务。

四、结束语

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业的主力军,在经济新常态下,其应该准确领会国家政策,掌控经济发展脉络,根据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主动求变,主动通过内部现代化行政服务改革来进一步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通过科学规划发展、规范营销模式,逐步缩小与商业银行的差距;通过学习先进的金融服务理念和服务标准,最终实现农信社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壮大。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参考文献:

[1] 郑京平: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及应对建议.中国发展观察;2014.11.05

[2] 孔发龙.新常态下农信社可持续发展新策略[J].中国农村金融;2015.(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