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态型学校构建的维度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态型学校构建的维度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态型学校是以教育生态学为基础,将学校看作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生态系统,通过全面整合校园内外资源,增进学校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学校与外部之间的协调,维护系统中诸要素的良性互动,使各方面工作联系紧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井然有序并充满生机与活力,能够形成学校教育的整体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生态型学校的构建包括环境生态、德育生态、课程生态、课堂生态四个维度

一、打造和谐共进的环境生态,团结合作形成动力点

通过加强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的建设,营造学校生态环境,不仅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协调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和谐聚民心,凝心聚力促发展,为创建“生态型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研究我校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学校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健康人生奠基)、教学理念(善教乐学,全面发展)、德育理念(崇德健行,厚德笃学)、办学目标(构建生态型学校,培养阳光青少年),融合时代创新的元素,提炼出97阳光文化价值体系:

红― (奉献)爱心、服务(行动力)敬业之星/孝爱之星

橙― (学习)学习、超越(学习力)善教之星/乐学之星

黄― (制度)依法、规范(执行力)纪律之星/礼仪之星

绿― (康健)活力、健康(生命力)活力之星/活力之星(才艺、健康之星)

青― (创新)反思、创新(竞争力)科研之星/环保之星

蓝― (共享)协作、分享(凝聚力)协作之星/协作之星

紫― (开放)包容、示范(影响力)进取之星/进取之星

通过97阳光文化价值体系的提炼,使之成为学校全体师生共同信奉的价值,成为学校全体师生的精神支柱,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管理行动的指导原则。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愿景,建设一支富有团队精神和工作活力的教工队伍,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蓬勃朝气的学生团队。

学校管理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规范管理的基础,优良的文化行为需要辅之以规范化的常规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一定要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加以约束和规范。它既包括上级教育部门颁布的教育法规、条例、规定等,也包括学校自行制定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与学校实际,且行之有效、相对稳定的规章制度。它具有政策性、科学性、稳定性和严肃性的特点。用制度管人既是对师生的约束,同时也是对他们的保护,管理的规范化是公平公正的基础。

二、营造促进成功的德育生态,特色办学把握制高点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我校倡导的促进成功的德育生态,是把每一个师生都当作无可替代的存在,尊重师生生命个体的主体性或参与性。因此,学校注重德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德育工作必须植根于社会文化背景并与社会生活保持和谐一致,必须关注个体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激发个体的主体意识,使其成为具有人类普遍价值取向、能较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我校以学年度常规的学军学农、敬师活动、运动会、科艺节、成人宣誓活动、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环保节等各种节日和活动为“砧木”,嫁接符合时代精神的德育内容,对师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教育,寓教于乐;办好团校与党校学习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团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引导师生读好书好读书,从而积淀学养形成持久的心灵力量。

信念必须转化行为,落实到行动上,才是德育工作的实效。所以在对师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还必须加强养成教育,引导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教师,学校要以促进其专业自主发展为目的,开展“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教师”的评选,借助于发展性评价体系开展“阳光教师之星”的评选,引导教师有爱心会合作、善教学会科研、乐反思会进取、健身心会才艺。对学生,学校推行服务学习教育模式,强化学生的“五自”管理,即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实施“五心”教育,即忠心献祖国、爱心献社会、孝心献父母、关心献他人、信心留自己,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努力统筹整合德育、教学等资源,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团体辅导寓于课程生态和课堂生态中,营造促进成功的德育生态,形成我校特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进而扩大我校是广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的辐射作用,把“心健”品牌做强做大,提高社会知名度。

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一体化,方能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从而实现生态德育的和谐发展。学校除了要求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家访,与家长平等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召开亲子家长会外,作为广州市优秀家长学校,我们还把“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对象的外延,把家长学校办得更有声有色。

三、筑就适度开放的课程生态,资源整合形成活力点

课程生态是将生态理念嫁接到课程开发和体系构建中,内容上不仅强调显性课程,更加关注隐性课程的育人价值,使课程成为师生对话的媒介,成为教育的载体。生态课程强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强调学习生活的知识,使课程实施回归生本(即回归学生生活和学生生命主体)。因此我们力争把学校内外的一切活动都纳入课程,它们能对学生的素养、品质、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发挥育人功效。

按照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课程。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和学校实际,积极开发利用地方校本课程。拓展学科课程资源,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吃不饱”的学生能吃饱;如我校结合“培养阳光青少年”的办学目标,开展系列年度专题活动,在此基础上开发“阳光九七校本课程系列”。学校积极与大学、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等单位开展共建活动,并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充分挖掘综合实践课程,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提供优质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找到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自信以激发学习的热情,同时学会交流与合作。有效利用一切社会资源,请进来走出去,紧跟时代节奏,积极探索新潮拓展性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尊重自主选择,开设“课程超市”。

通过筑就适度开放的课程生态,构建宽基础加活模块的集群式菜单式课程体系,使学校课程具有丰富、生动、开放的特征,并且课程生态强调在课程实施中使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情感因素成为学生认知发展的催化剂,通过课程生态激情引趣,大大提高师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四、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效益教学抢占竞争点

在课堂生态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极其重要的。围绕师生、生生关系,深入开展“善教―互动―乐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着重探究“老师教得好,师生互动好,学生学得好,师生发展好”的课堂评价体系,以促进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的建立。

学生和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就是要坚持以教育生态学理念引领课堂,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既看做自然的人,又看做社会的人,要尊重生命,尊重师生发展的心理需要,使课堂成为师生相互交融、相互激发的教学活动过程,关注生成性、生命性、自然性与有效性,营造“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互动和谐的有利于师生可持续发展的课堂生态。

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要求教师是教学设计者、实践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使教学设计更为科学、合理,学生学习更为主动、积极,课堂教学更有活力、实效,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通过“善教”把教学活动由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过程,改为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活动过程;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创新意识和开发学生个性和潜能,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创造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个性化和社会化的辩证统一,教学过程凸显“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尊重差异、体验成功”的特点,从而创建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合作型学习氛围,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一种自觉与主动的过程。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还学生以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主人公的意识,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教师的“善教”为学生的“善学”。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积极加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时, 在自觉的探索研究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在亲身的不断实践中获得真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将知识内化为信念,再将信念转化为行为。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