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雪域气象骄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雪域气象骄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气象部门,提起假拉,几乎是无人不知,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青年科研工作者”,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首届青年五四奖章”,1998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鲜花、荣誉把他捧成了一个传奇人物,然而,当你走近他,却发现他是如此的平凡,在默默地奉献中写就了自己辉煌的人生篇章。

从农家子弟到硕士

1965年,假拉出生在拉萨一户平凡的藏民家庭里,对已年过四十的父母来说,这真是莫大的喜事。

正在研究气象资料的假拉。

在自治区农科所工作的父母饱受无文化之苦,深知只有上学读书,孩子才会有出息。对孩子的教育,他们倾注了全身心的精力。假拉5岁时,便被父母送进了农科所的子弟小学,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这在当时的,是很不容易的事。

假拉在学校中,由于他的刻苦和父母对他的严格要求,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甚至全年级里都名列前矛,也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和尊敬。

1982年,假拉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京气象学院录取。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亲朋好友和单位的领导前来庆贺,辛劳的父母也沉浸在无限的自豪和幸福中,他们的付出终于有了很好的回报。

作为自治区气象局培养的首批藏族大学生,他迈开了攀登新的知识领域的坚定步伐。

生平第一次走出高原的假拉,并没有过多地迷恋内地万花筒般的世界。5年的大学生活,假拉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学校只要求民族班学生学完《大学英语》的第一册,他却学完了整四册和《气象专业英语》等课程。大学《数理方程》是一门难度很大的课程,学校对民族班学生的要求不高,但假拉不满足于只从定义、概念等方面去理解,为了学会全部课程,他虚心向普通班的同学请教,常与他们一起学习、探讨。他还参加了校外的辅导班,补习汉语和英语。5年里10个假期,他只回了一趟家,其余的时间全部花在了学习上。凭着对气象专业的热爱和执着,凭着对生养自己的高原的深情和改变气象工作落后面貌的雄心壮志,他孜孜不倦,潜心修学,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假拉向自治区政府信息化调研人员介绍气象局现代化建设情况。

毕业后被分配在自治区气象台工作的假拉,勤奋依然,虚心依旧,业务水平提高得很快。工作仅一年多,假拉就能单独处理许多复杂天气过程的常规预报工作。但假拉却并不满足,信息时代,知识日新月异,使假拉感到要想揭示青藏高原千变万化的气候之谜,还需要更多新的知识。于是,他又将自己埋在了厚厚的书堆和资料堆里。为了一个数据,一片云团,一次天气过程,他不知放弃了多少节假日。

他的勤奋好学被领导看在眼里;他出色的工作业绩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参加工作3年后,领导决定推荐他去继续深造。1990年,假拉成功地通过了全国研究生统考,成为了南京气象学院天气动力专业研究生。

把悲痛化作力量

接到硕士录取通知书,假拉却难以作出抉择。母亲年迈多病,妻子刚下产床还未恢复健康,还有一个未满月的婴儿,假拉默默地将通知书装在了口袋里。

第二天,领导到假拉家向他全家表示祝贺时,年迈的母亲和柔弱的妻子才得知假拉考上了研究生。

听着慈母因喜悦而变了音的劝解和妻子自愿承揽一切的决心,假拉第一次在妻子面前伤心地哭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苦读3年,假拉没有辜负母亲和妻子的期望,没有辜负领导的信任和重托,他和导师联合撰写的《臭氧层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国家长期预报理论研究》等在校报和《长期预报研究项目》文集上,获得了好评,在气象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993年,研究生毕业的假拉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厄运却降临到他的头上。回到家里,他就大声地喊:“妈妈,妈妈。”然而,没有回应,妻子拉姆迎了出来,告诉他母亲就在他临毕业时因病去世了,为了不影响他的论文答辩,家里隐瞒了这件事……

遨游科海显神通

就在他硕士毕业的那一年,假拉被聘为天气预报工程师,并承担起全区的“三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的把关工作。

研究生毕业后的第二年,假拉成功地主持预报了盛夏局部干旱的天气警报,为夺取全自治区粮食大丰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气象工作最大的难题是观测点少、缺资料。为此,假拉首先对高原的天气预报和气候特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找到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及全球气候异常与青藏高原的关系,在翻阅历史资料和老一辈气象专家的工作笔记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深入基层观测站(点)考察的结果,成功地作出了许多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写出了一篇篇优秀的科研论文,其中有的在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会上发表交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假拉凭着超人的毅力和对气象事业无悔的追求,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共发表了《高原雪灾气候规律及预报系统研制》、《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在青藏高原上的检验》、《高原气候变化及科学对策的研究》和《天文与气象结合做高原天气预报》等多篇论文。

雪灾,是自治区气象局的一个重点科研课题,自1992年申报以来未曾真正启动过。在读研究生时就对这一课题十分感兴趣的假拉,自然地被选派到这个课题组,主管技术把关。

1994年冬季,密切监视着冬春雪情的假拉和同事们从观测到的天气迹象和数据上,得出了藏北一线将有大范围的中等程度雪灾的天气预报。为了使预报结论尽可能的准确,假拉紧张而又认真地观察着,并多次与藏北气象部门会商。在收集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他又钻进了计算机室,用现代化的计算工具认真地检验着收集到的每一个数据。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劳动没有白费,假拉终于将一个准确的预报呈给了自治区领导和有关部门。

时间在忐忑的心境下慢慢流逝,天气在一步步地证实着假拉和同事们费尽心思的预测,大雪按他们所测如期而至。由于气象部门准确、及时的预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了切实措施,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自治区政府因此专门致函中国气象局,对雪灾预报人员提出了表扬。为此,假拉受到区气象局、中国气象局的表彰;同年,中国气象学会授予假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设在海拔4900米处的气象站。

1994年,自治区气象局决定在区气象台建立“自治区气象业务实时系统”。谁来承担这个重任呢?局领导再三斟酌、考察,决定由假拉承担这一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技术协调工作,同时兼任总体控制和数据库两个系统的主持人,并负责两个子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这一项目对假拉来讲是陌生的。在通讯落后、资料奇缺的开展这样的课题是十分艰难的。然而,面对新的挑战,假拉没有退缩,他常说:“路是人走出来的,人只有拼,才会有出路。”

1995年,假拉和同事们终于完成了实时系统这一庞杂、尖端的科技工程。通过专家鉴定,普遍认为该系统起点高,结构合理,整体功能完善,业务运行可靠,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由他主持的两个子系统亦达到省级同类领先水平。这一工程获得了1995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他的论文《天文与气象结合做高原天气预报》获得了1995年度自治区气象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鉴于假拉为的气象科技工作做出的突出贡献,这一年,他被破格提拔为高级工程师,还被评为“气象服务先进个人”,并光荣地出席了第三届全国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被授予“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5年11月,应日本有关部门邀请,假拉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及成都气象学院的专家,东渡日本参加“中日季风项目交流会”。在日本,假拉的报告《青藏高原热力平衡的气候特征》概括了青藏高原地形、热力作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及青藏高原的热力研究等气候特征的分析,引起了各位专家的关注。

1996年,假拉被团中央、全国青年联合会推选为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到台湾等地进行了访问。当记者问到他靠着何种力量继续学业时,假拉的回答是精采的:因为我是代表一个民族来吸取知识的营养的,我的背后有一个伟大的民族。

时下,又一个新的科研课题放在了假拉的案头:中国气象局的青海、成都、三省雪灾天气研究。假拉又开始了新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