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理财要走在政策变动之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理财要走在政策变动之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个世界是个未知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家庭理财正是在这不确定的世界中实现财产的保值和增值。如果一切都尘埃落定,没有不确定性,也没有风险,人人都知道怎么做,你的理财会有多大收益?学会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理财,才能回避风险,或者利用风险。这就需要对未来进行预测,并根据这种预测来选择不同的理财方式。当你知道未来即将加息时,在央行未宣布加息之前抛出长券,收购短券,理财才会成功。同样,在加息之前有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可供选择,你才可以根据自己对未来利率的预测进行选择。不关注未来的变动而预测,仅仪在变动出现之后忙于应对,永远是家庭理财的“初级阶段”。

在这不确定的世界上,能引起风险的事件极多,从世界经济走势、国际冲突,到汇率变动、自然灾害发生,无一不影响家庭理财决策。当然,如果是对这大大小小可能发生的事件都作出正确的预测才可以进行家庭理财,那就没有人敢理财了。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进行家庭理财最重要的还是预测短期中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比如,在近期央行会不会调整利率或汇率、会调整多少等等。然后,再根据这种预测作出家庭理财决策。只要预测大体正确,理财就能成功。但是,如果人人预测都正确,都作出了同样的理财决策,这就与人人都不预测,或者人人都预测错误,没什么差别了。只有别人没有进行预测,或者别人都预测错了,你才能成功。打个比方说,人人都预测今天要下雨,出门带了伞,你的伞就卖不出去。只有大家都不知道今天有雨,唯独你知道,你才能卖伞赚钱。

如何在别人不进行预测,或者做出错误预测的情况下,而你的预测正确呢?这不仅需要你有点悟性,而且必须有点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知识,并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变动。

宏观经济政策并不是决策者为所欲为,或者灵机一动拍脑袋决定的。它有定的规律,宏观经济学讲的正是这种规律。政府用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经济的目的是实现经济稳定,即既不过热,出现通胀或存在通胀压力;又不过冷,出现衰退与通货紧缩。如果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经济出现或冷或热的波浪式发展就是正常的。政府的宏观调节就是在经济过热或出现通胀苗头时采用加息这类紧缩性政策,在经济过冷或出现衰退的苗头时采用降息这类扩张性政策。各国政府都根据这个原则来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根据这个规律,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央行加息了。中国的经济连续多年实现了高增长。经过调整,2005年GDP增长达到10.2%,2006年上半年又达到10.8%。这种增长率正常呢,还是偏热呢?根据大多数经济学家的看法,中国适度的增长率在7%-9%之问。低于7%,存在衰退,高于9%就出现了过热。也正因为如此,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目前经济过热。而且,这种高增长是由固定投资增加和出口增长带动的。尤其是固定资产增长过快已引起一些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为了抑制经济的过快增长和固定投资增加过多,使经济在稳定状态下运行,采取紧缩性政策就是必然的结果。关于经济过热的情况,媒体常有报道,经济学家也有分析。如果你关心宏观经济走势,就不难得出加息势在必行的结论。根据这种预测,在央行尚未宣布加息之前调整家庭理财的方式,理财不就成功了吗?

在经济中,利率的变动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仅影响存款与贷款,还影响股市和汇率。一般而言,利率与股市价格反方向变动。加息会引起股市下跌,降息会刺激股市上升。所以,当你把股市炒作当作家庭理财的一种重要方式时,一定要通过预测利率的变动来决定在股市上抛还是进。利率也影响汇率,通常是利率上升,汇率也上升;利率下降,汇率也下降。如果你持有外汇,或想通过外汇买卖来实现家庭理财,也必须考虑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当然,在中国日前市场经济尚不完善,股市运行并不规范,汇率还没有放开的情况下,利率对股市和汇率的影响还是有限的。但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利率、股市以及汇率之间的关系对家庭理财会越来越重要。

根据宏观经济状况来判断宏观政策的走势,或者说预测央行会加息,还是降息是家庭理财决策的基础。只要能正确判断宏观经济状况,得出预测就不难。难就难在对宏观经济状况的判断上。我们老百姓并不是专家,而且专家电会由于信息不充分或其他原因而得…错误判断,我们该如何判断宏观经济状况呢?

首先,要关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例如:GDP增长率、CPI(消费物价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出口增长率等等。这些数字很容易获得。要注意的是专家对这些数字的解释。例如,这两年CPI并不高,但专家指出由于CPI中所选的商品种类与各种商品所占的权重,CPI实际上低估了通货膨胀率。

其次,是主管经济工作的领导,如央行领导,有关经济问题发表的讲话。他们作为官员公开讲的代表了政府对经济状况的分析。他们又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者。因此,他们的讲话中往往含蓄地表达了政府的政策意向。

最后,还要关注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的讨论。他们的言论也许不一定全而、客观,他们相互之问的看法也不一致。但是那些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有某种影响的经济学家的观点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这样去进行家庭理财也许会累些。但如果不这样做,走在政策的前面,人云亦云地去理财,又有什么好果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