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隐喻与转喻的认知对比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两种修辞方式,而且是重要的人类思维方式,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对人类认识事物、事物概念结构的形成以及语言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两者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别。本文将结合网络流行语中的具体语例对隐喻和转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隐喻和转喻的理解。
关键词:隐喻;转喻;认知;网络流行语
Richards说,“隐喻是人类语言无处不在的原动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隐喻与转喻。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作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语言装饰的手段。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和转喻不仅是语言中的修饰手段,还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强有力的工具。
一.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和转喻
1.1 隐喻与转喻的认知分析
隐喻被认为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通常包括本体和喻体,通过把两种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 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别的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事物”,是从一个认知域(源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目的域)。换言之,隐喻是以源域的经验来理解目的域的经验,前者通常是人们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域,后者则是人们不太熟悉的抽象的概念域。源域的特点被映射到目的域上,后者因前者而得到理解。
“转喻”在传统修辞学中被称为“借代”。与传统观点不同,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个认知过程,它是指“相接近或相关联的不同认知语域中,一个突显事物替代另一事物,如部分与整体、容器与其功能或内容之间的替代关系”。如果说隐喻是两个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映射, 那么转喻则是在同一认知域内的矩阵域与次域之间的映射。一定的认知框架内以显著的东西转喻借指不显著的东西是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转喻的运作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于认知域内的成分凸显。
1.2 隐喻与转喻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和转喻及其他语言修饰手段,皆源于人们表达过程中的需要,为了识别新的信息和事物,大脑会借用已知的事物和已有的语言形式来认知新的事物。可以说,隐喻和转喻都具有强大的认知功能,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手段和途径。
然而,隐喻与转喻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认知机制。隐喻是在不同认知模型之间进行的映射, 而转喻是在同一认知模型中进行的映射。具体来说:1.隐喻涉及两个不同领域事物之间的关系,转喻涉及同一认知领域事物之间的关系;2.隐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转喻着重的是事物本身的特点或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特殊关系;3.隐喻的理解过程是源域事物特点向目标域事物映射的过程,而转喻的理解主要是根据喻体的特点来确定实际所指的对象;4.从功能上来说,隐喻更能创造“诗意”和“意境”,更具认知价值,而转喻主要是以事物的某一特点替代该事物,其主要功能为指称。
二.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与转喻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新奇”,此外还有大众化,年轻化,幽默及娱乐性等特点。隐喻与转喻表达是网络流行语中的普遍现象。网络流行语鲜活新奇及个性化的语言特色与隐喻转喻的运用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2.1“神马都是浮云”
细观其结构,我们不难看出本体是“神马”,即生活中的一切,喻体是“浮云”。作者把源域的喻体特征——“浮云”映射到目标域的本体——生活,这就形成了概念性的隐喻,也就是对抽象范畴“生活”形成概念化的语言描述,两者都具有飘忽不定、变化莫测、随风而逝的特点。
2.2“人生就像刷牙,一手握着杯具,一手握着洗具。”
刷牙时人们一般都是“一手握着杯具,一手握着洗具”,其中“杯具”和“洗具”分别是“悲剧”和“喜剧”的谐音。这正如每个人的一生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快乐也有痛苦。于是将“人生”这一抽象概念映射成“刷牙”这一具体动作的概念隐喻便形成了。
2.3“恨爹不成刚”
提起流行语(3),我们一定会想起这之前的一句网络流行语“我爸是李刚”。李刚本是河北省的一个副局长,在此流行语中副局长的特权得以凸显,“李刚”演变成了用于指称拥有专权或特权的政府官员。由此用具体某部分(李刚)来泛指整体的另一部分(国家权利决策机构的政府官员)的概念性转喻便形成了。
2.4“每一个成功的奥特曼背后,都有一群默默挨打的小怪兽。”
动画片中,奥特曼总是在最后成功打败小怪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可以说是一群群被打败的小怪兽成就了奥特曼的美名。在这句网络流行语中,奥特曼成功后的光环得以凸显,同时被打败后慢慢被人遗忘的小怪兽不显眼的特点也得以凸显。于是(4)中用部分(奥特曼、小怪兽)指称整体的概念性转喻便形成了。
三、结语
隐喻和转喻在网络流行语中非常普遍,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认知的角度看,隐喻转喻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别。隐喻与转喻不只是传统意义的修辞手法,也不单纯是一种语言现象,它们还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对于人类认识事物、事物概念结构的形成以及语言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剑平,2007,也谈隐喻与转喻的认知模式[J],《长江大学学报》第6期。
[2] 束定芳,2004,隐喻和换喻的差别与联系[J],《外国语》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