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书境 第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书境 第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化大热,这自是文化人所乐见的。但没文化的或文化低的人群亦未见不欢迎。

曾听乡党讲述某地煤老板的故事。某老板有钱后,想让儿子当作家出名,托朋友花两万元替儿子买了部书稿的署名权。出书后,老板喜不自胜,说:“别人是签名售书,我儿子要签名送书!”于是,签送了两万本出去。

想念书的人缺钱,有钱的人缺失文化,这种现象,日益普遍。但两种人群,均表现出了对文化的追寻和渴求。

中国人,历来视念书为上等好事。早先在乡间,“念书人”和“弄书人”均是对小小知识分子的代称和尊敬。人们也常常用念书的好处来作诱饵。近日看到一出土民窑瓷器上,就书着这样一句话:“家中无学子,官从何处来。”但孟母三迁似为一例外。为儿孙计,她完全没有功名利禄的考量,而多的则是对后代品行操守的关切和爱护。

克己方能制胜,这是贯通古今的真谛。明道,取势,乘时,均为中国古人从读书中梳理出的生存智慧。七十二峰深处,真是有那么多让人流连的风景。

俗话说:“开卷一乐”,岂止是一乐而已。世上的读书人,无不有一种情结――对阅读环境的追求和神往。南宋女词人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说:甘心终于书舍之中,“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一个寒窗弄笔,古人真的鼓捣出不少花样儿来。比如竹石这两种什物,和读书本不相干,中国文人偏要将它扯进自己的阅读生活,视竹石有缘。缘自对竹的虚怀和石的可人的喜爱和尊崇。

文人有缘的,还有书斋名称和匾额,甚至到了敬畏膜拜的程度。史上名书斋和名匾额比比皆是,奇妙而精绝。但近世蔡元培先生在北京绳匠胡同的书斋却让人难以忘怀。其书斋名为“无作官意斋”,并联语“都无作官意,惟有读书声”。读书,蕴育了一代代文人中的才俊豪杰,武能叱咤风云,指剑啸天;文则花鸟怡情,嗜书晓理。书斋,这不起眼的所在,犹如一座庙,一个道场,一个形而上的精神栖息地。苍茫书境,竟滋养着如此磅礴的江海文章!

书田无税,诗海有魂。

如此书境,让人神往。

2011.12.16 于养拙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