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补土生水”法临证刍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补土生水”法临证刍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补土生水法 临床运用 医话

“补土生水”法,属中医五行治则中的方法。在五行生克规律中,脾属土,肾属水。脾肾二脏关系密切,在脾虚累肾、脾肾两虚的情况下,通过健脾,使肾虚得复,这种治法即称为“补土生水”法。此法临床运用得当,收效颇佳。笔者举名医朱丹溪医案1则,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浅谈体会如下。

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派”的创始人。他的学术成就主要是提出了“阳有余阴不足”论,开创了相应的滋阴降火法,在金元四大家中独树一帜。但他在临床上也善用“补土生水”法,且每获显效,只是后人鲜少捉及。在《续名医类案》卷三头晕中有记载:朱丹溪治一男子,年七十九岁,头目昏晕而重,手足无力,吐痰口口相续,左手脉散大而缓,右手缓而大,大不及左手,重按皆无力,饮食略减而微渴,大便三四日一行,群人皆与风药,朱日服此药至春必死,此皆大虚证,当以补药大剂服之。群怒而去。乃教用人参、黄芪、当归、白芍、白术、陈皮浓煎作汤,下连柏丸三十粒,如此者服一年半,而精力如少壮时,连柏丸冬加干姜少数,余三时皆依本法,连柏皆姜汁炒为细末,又以姜汁煮糊为丸。

按:此案以参、芪、术、陈皮健脾而化痰,是从中宫输精及。肾法;用当归、白芍养血滋肝,是培木以杜耗水之路法;用连、柏清泻君相之火,是苦寒坚阴,以泻为补法;用姜制连、柏,则是恐其苦寒之伤中。不用补肾之药,用药值得玩味。此证吐痰而饮食减,脾土较为虚弱,若投以如左归饮之类峻补肾阴,似觉嫌腻。朱氏秉“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经旨,谓: “味,阴也;气,阳也。补精以阴,求其本也”(《格致余论》)。此法使我在临床上很受启迪。笔者曾用“补土生水”法治疗一肾病综合征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患者陈某,男,57岁。2009年4月6日初诊。主诉:腰痛伴有双下肢浮肿3月余,加重1周。患者曾因腰痛、浮肿1周,在某医院住院治疗,确诊为肾病综合征(微小病变型);多发性消化道溃疡;肺部感染。给予对症、抗感染治疗2周后,咳嗽消失,肢体浮肿减退,但腰痛加重,因有明确的激素禁忌症而不能使用强的松,故出院中药治疗。但多方求治效果不显。刻诊:腰痛隐隐,下肢浮肿,按之凹陷,纳呆,神倦肢冷,面色不华。舌质淡、边有齿印、苔白,脉沉重按无力。检查:血压138/76mmHg,尿蛋白卅,24小时尿蛋白定量6402mg,尿素氮14.7mmol/L。中医诊断为腰痛、水肿。证属脾肾两虚,治拟温运脾阳以利水湿。方选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30g,党参、炒白术各15g,附子(先人)、桂枝各8g,白芍12g,炙甘草、干姜、陈皮各6g,茯苓、车前子(包)各2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7剂后腰痛明显好转,浮肿减轻,唯纳呆未减,前方加炒麦芽20g,神曲12g,续服14剂。嘱患者饮食宜低盐、清淡而有营养。另选取足三里穴用艾条行温和灸5~7分钟,每周2次。随访6个月,患者病情稳定,5次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均正常。

按:治疗肾病综合征,西医首先想到的是肾活检及使用激素。然此例患者有明显的激素禁忌症,唯有选用中药治疗。综观此患者以前的中药方,考虑其腰痛、浮肿,无不用六味之类补肾,或加利水之类消肿。笔者从健脾益胃人手,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此病为脾虚健运失司,土不制水而反克,以致下焦水邪泛滥,故下肢浮肿,按之凹陷;脾虚及肾,腰为肾府,腰脊失养,故腰痛隐隐;脾虚气血生化乏源,阳不温煦,故面色不华,神疲肢冷;脾虚运化乏力,故食少纳呆;舌淡、边有齿印、苔白,脉沉重按无力,均为脾肾两虚之症。故方选黄芪建中汤加减以温运脾阳为主,而未用补肾之药,亦正是补脾土以资精血,化生之源以益肾之意,即补土生水法的临证运用。《丹溪心法・水肿》云:“水肿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当以参、术补脾,使脾气得实则自健运,自能升降运动其枢机,则水自行。”本病患者以水肿、腰痛为主要症状,虽然检查发现。肾功能异常,但中医辨证属于脾肾两虚、巾阳不足,水为阴邪,无阳则无以化阴,阳气不至之处,当为水邪泛滥之所,故先培中土,待中阳得复,精微输布正常则水肿自消,腰痛得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