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读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新潮女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引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美国赢得了巨额的财富,加上新技术、新发明的出现,美国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人们的精神发展却滞后于繁荣的经济,人们抽烟、酗酒、飙车……狂欢与放纵成了这一时代的主题。“美国持续繁荣的经济,妇女在20世纪20年代的相对自由及战后人们休闲兴趣的激增,都促使她们向传统观念发起挑战,并用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两性关系和新的行为举止赋予‘新女性’新的定义”。[1]
一、美丽的外表,迷茫的心灵
在菲茨杰拉德的小说Flappers and Phibsophers当中,作家将爵士乐时代的新潮女郎称为“Flapper”,专指那些剪着短发、穿着短裙、酗酒抽烟、纵情歌舞的新潮女郎,那些衣着、发型和举止都不受传统约束的青年女子。她们试图通过广泛又丰富的社会活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美国妇女特别是美国女青年在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爱情观念上的重大变化。
菲茨杰拉德的妻子珊尔达是一位美丽、富有、风情万种的女子,菲茨笔下的女主人公个个都如珊尔达般漂亮迷人。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美丽但粗野、自私、唯我独尊,她的美丽成了盖茨比一生的理想,盖茨比奋斗终生无非是为了获得这具美丽的躯壳。和《了》相比,《夜色温柔》更像是一部菲茨的自传。女主人公妮珂尔虽然拥有惊人的美貌与财富,却拥有悲惨的人生,备受精神病的折磨。菲茨笔下的女主人公都具备珊尔达的影子:漂亮动人、时髦前卫、风流不羁;对爱情充满渴望却不知道如何珍惜、呵护,最终或践踏对方或毁灭自我。
二、爱情悲剧的制造者
正如《夜》中的男女主人公一样,菲茨杰拉德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男主人公身上,塑造出一个医术高明、才华横溢的心理医生迪克,并试图以拯救者的高尚姿态成就一桩美好的婚姻。但是美丽却分裂的妻子折磨着自己的丈夫,身处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面对种种感情纠葛,双方因为彼此的不忠而受到伤害,最终让婚姻蒙上悲剧色彩。
《人间天堂》被认为是一部记录作者本人生活经历和体验的自传体小说,实际上也是一部反映作者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的自传,小说中的罗莎琳实际上就是珊尔达。“她无论何时想要什么就要马上得到,如果得不到,就会使周围的每个人都备受折磨,不得安宁。但是,从真正意义来说,她并没有被娇惯坏。她那朝气蓬勃的热情,她那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愿望,她那精力旺盛的追求浪漫爱情的执著信念,她那过人的勇气和坦诚……这些都表明她没有被宠坏”。[2]罗莎琳的一段话表达了新潮女郎的内心:“我还只是个小姑娘呢。我喜欢阳光,喜欢漂亮的东西,喜欢过快乐的生活。我关心的是夏天能否去游泳,怎样才能保持我修长双腿的光洁鲜嫩,不被晒黑。”[3]主人公艾莫利的爱情葬送在贫穷手里,他失败的爱情经历喻示在战后美国的精神废墟上,美好人生追求的不可能性。
三、新潮女性的抗争
一战中,大量女性走出家门,寻找就业机会,女性的经济地位得到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追求经济和思想的独立及平等的社会地位。传统女性形象逐步被新潮的女性形象替代,与男性地位形成对抗。
《了》中的乔丹是一位新女性的代表,她出色的职业表现让其深受美国上层社会的欢迎。乔丹经常出入各种名流聚会。尽管她是黛西的好朋友,但她并不想如黛西一样依附于男人,而靠自己的运动天赋追求事业成功和经济独立。在以男性为主体的运动领域中,乔丹遇到了巨大的压力与竞争,但她总能应付自如。在生活方面,乔丹像男人一样为人处世。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导致她和尼克的分手,在一个依然是男权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像乔丹这样能做到经济独立,并精神独立的女性是很难拥有自己的幸福的。乔丹的强硬形象最终触及了尼克作为男人的底线,他最终认定乔丹是一个不好对付的女人,从而选择与她分手。当乔丹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谎称自己已与别人订婚以摆脱自己的不利形势。乔丹从不把男人当做庇护所,因此她能够保护好自己。但在强大的父权文化下,乔丹是无能为力的,只能默默奋斗,她的脸上经常呈现一副高傲冷漠的神情,她是一位真正的独立女性。
《夜》中,罗斯玛丽最初对迪克的态度几乎是顶礼膜拜,完全没有自我意识。逐渐地,她不再听凭迪克男权话语的摆布,而是拥有自己的主张。在她的身上,能够体现出新潮女性主动与男权社会抗争的阶段性胜利。另外一位女主人公妮可儿从患病到爱上迪克到最后离开迪克,虽然一直受到男权社会的压迫,但是她的反抗从未停止。尽管妮可儿对父系制度、男权话语的反抗和罗斯玛丽截然不同,但二者的结果却殊途同归。她们的反抗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顺应了时代潮流。
结语
菲茨笔下的系列新潮女郎是思想独立、不受传统约束、不想被男人支配的新女性,她们既有追求个人幸福、独立意识较强的一面,又有自我放纵、及时行乐的一面。我们应该看到,新潮女郎们的经历都是异常艰辛的,我们应该更宽容地看待这群新女性,毕竟她们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参考文献:
[1]王恩铭.20世纪美国妇女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Fitzgerald F.Scott.This Side of Paradise[M].New York Scribners,1920.
本文为长江师范学院2013年校级科研项目青年项目“菲茨杰拉德长篇小说多重主题研究”(项目编号:2013XJQN033)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