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微小RNA与肿瘤及其专利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微小RNA与肿瘤及其专利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微小rna ((microRNA ,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其在多种不同的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iRNA的初级转录物是70nt左右的短发卡前体,然后再通过Dicer酶剪切为21-25nt的RNAs,再通过与靶标基因的完全或不完全配对,降解靶标基因mRNA或抑制其翻译,从而参与调控个体发育、细胞凋亡、增殖及分化等生命活动。研究发现,miRNA具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活性。本文对现有报道的miRNA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简要分析了2012年12月31日前在我国申请的有关miRNA肿瘤相关药物的专利申请,并对miRNA肿瘤相关药物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微小RNA;肿瘤;专利分析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4-0104-03

0 引言

微小RNA(microRNA ,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左右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它是由DNA 转录产生,但不翻译成蛋白质,而是与蛋白质编码基因的mRNA转录本反向互补,降解靶标基因mRNA或抑制其翻译,从而是调节基因的表达。一种miRNA能同时调节数百种mRNA的表达,因而调节机制非常复杂,研究发现miRNA能调控各种细胞功能,包括细胞增殖、干细胞维持和分化,从而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1 miRNA与肿瘤

miRNA的首次发现于1993年[1],研究人员在秀丽新小杆线虫内发现lin-4[1]和let-7[2]能够编码21-22nt的非编码RNAs,这些非编码RNAs与靶基因的3’非翻译区的保守区互补,调控线虫的发育。其后,研究人员相继在烟草、果蝇、线虫、斑马鱼、哺乳动物与人体中发现并且鉴定上千种miRNA编码基因。在miRNA发现后的20 年的时间里,其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miRNA的调控网络非常复杂,一种miRNA能同时调节数百种mRNA的表达。因而尽管研究人员目前已在发现1000多种miRNA,但对这些miRNA的具体功能仍不明了,需进一步研究才能了解这些分子的确切的细胞学功能,及其在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miRNA主要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进行生物合成,其过程包括miRNA基因转录、核加工、核输出、胞质加工、argonute的装配等。首先在细胞核内形成一个长度约100nt的,含有一个发卡结构的miRNA的初级转录物(pri-miRNA),然后pri-miRNA由RNA内切酶加工成60-90nt长的miRNA 前体(pre-miRNA),再通过核输出蛋白5转运出细胞核至细胞质,然后由Dicer将成熟的miRNA从发卡结构中剪切出来,加工为长度21-25nt的成熟miRNA,成熟的miRNA和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ISC)结合,从而抑制蛋白翻译或诱导mRNA的裂解[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miR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RNA具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活性,特定miRNA 的异常表达涉及特定肿瘤的发生发展,如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4]、B-细胞性淋巴瘤[5],恶性淋巴瘤[6]、成胶质细胞瘤[7]、结肠直肠瘤[8]、肺癌[9]和乳腺癌[10]中都观察到miRNA的异常表达。研究人员采用串珠流式细胞miRNA表达谱分析技术对结肠癌、肝癌、胰腺癌和胃癌等肿瘤组织的miRNA进行系统表达分析,分析了334个样本中的217种miRNA,这些miRNA的表达谱反映了肿瘤的分化状态,而且该研究还成功的使用这些miRNA的表达谱对低分化肿瘤进行了分类,从而揭示了miRNA表达谱在癌症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11]。还有一些研究中也将miRN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相联系,基于样本的miRNA谱,区分特定肿瘤类型的诊断/预后特征[12]。

由于miRNA 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起重要作用,其表达失调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因而有希望通过改变miRNA 的表达来治疗疾病。肿瘤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基因表达紊乱的疾病,因而可以预期miRNA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用含有miR-145的腺病毒载体处理乳腺癌细胞系,或对乳腺癌小鼠的进行体内试验,其均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降低肿瘤细胞的活力,因而预期miR-145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13]。可见,miRNA在肿瘤的靶向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虽然生物制药行业发展迅猛,经济效益巨大,但一直是抗体类药物独占鳌头,而核酸药物,基因治疗还处于科研探索和起步阶段,因而在医药市场的份额很小,但由于其前沿性而在基础研究领域非常活跃,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miRNA肿瘤相关药物领域专利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就miRNA肿瘤相关药物的中国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检索、研究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把握科技发展脉搏,了解市场动态,为制定切实可行的专利发展战略提供信息基础。

2 miRNA肿瘤相关药物专利技术的现状分析

2.1 数据采集的方法

本文主要针对向中国专利局提出并且已经公开的涉及miRNA肿瘤相关药物的专利申请进行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12年12月31日,对所获得的相关专利申请进行筛选和统计分析,共获得相关专利申请143 件。

2.2 专利分析

1)申请量年度分布

由图1 可以看出,miRNA肿瘤相关药物的研究较为前沿,2004年才开始首件申请,但近几年的发展迅猛,涉及miRNA肿瘤相关药物的中国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多,2007至2010年间每年的申请量以10件左右的速度递增,而2011年的申请量较之2010年基本持平,没有实现递增,是因为专利申请从申请到公开最长有18个月的期限,因此,2011年申请的专利还有很多尚未公开,导致在CPRS中检索不到,同时部分PCT申请尚未进入中国国家阶段,因而2011年度的专利申请量数据并不完整。申请量的逐年增多表明,miRNA肿瘤相关药物正处于研发生命周期的黄金时间,也同时反映出该类药物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图1 miRNA肿瘤相关药物专利申请量年度分布图

2)申请人类型分析

图2 miRNA肿瘤相关药物专利申请人类型图

如图2,从miRNA肿瘤相关药物专利申请人类型分布来看,大学稍占优势,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30.77%,公司申请、科研机构申请、公司和科研机构联合申请三者基本持平,分别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23.08%,19.58%以及22.38%,个人申请较少,仅占4.2%。这也充分反映了miRNA肿瘤相关药物研究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大部分的研究还集中在大学和科研机构,而在应用领域还相对滞后。

3)申请人排名分析

排名 申请人 申请量

1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苏州吉玛基因药物科技有限公司 30

2 苏州福英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15

3 苏州大学 8

4 中国人民第二军医大学 5

5 浙江大学 4

6 南京医科大学 4

7 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基金会 4

8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

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

10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2

表1 miRNA肿瘤相关药物专利申请人排名表

由表1 可以看出,从申请人排名来看,在申请量排名前10 位的申请人中,主要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申请,说明该项技术研究基本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还有待向应用领域转化。排在第1位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苏州吉玛基因药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请,体现了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联合攻关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开发风险,共享成果的互利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2.3 从专利内容看miRNA肿瘤相关药物的发展趋势

从近期的研究论文往往可以预期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而研究者往往将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申请专利进行保护,因此,分析专利申请的内容对于预测行业的发展趋势很有意义。在此针对2004年至今涉及miRNA肿瘤相关药物的专利申请进行分析。通过简单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miRNA肿瘤相关药物的发展的几个特点和发展趋势:

1)近年来,miRNA肿瘤相关药物的中国专利申请量显著增长。国内研发活动日益活跃,专利申请近几年迅速增长。未来市场将进一步扩大,竞争也愈加激烈;

2)miRNA肿瘤相关药物在中国的专利申请中,主要集中在已知miRNA的新用途专利申请。由于miRNA近年来是基础研究的热点,研究人员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miRNA,但对这些miRNA的功能并不明了,然而随着研究手段的日益成熟,研究人员采用Northern印记分析、miRNA微阵列、流式细胞计量术确定miRNA基因表达组织特异性、鉴定其在癌症中的表达特征,从而确定肿瘤相关的miRNA标记,然后通过检测其表达的改变鉴定肿瘤,或调整其表达以治疗肿瘤,最终确认特定miRNA在特定肿瘤中的特定用途,因而对于已知miRNA的新用途的专利申请的申请量在不断增长中;

3)从miRNA肿瘤相关药物申请人类型来看,大学院校和科研机构有较大优势,公司与企业居中,而个人拥有的份额较少。由于miRNA肿瘤相关药物涉及基因治疗,而当前基因治疗技术还不成熟,成功率较低,且容易涉及一系列伦理学问题,诸如导入基因的安全性,导入基因的稳定性等。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应用领域的研发热忱,但相对而言,抗肿瘤药物的基因治疗研究还是比较活跃,miRNA肿瘤相关药物的研究还是有着可观的前景;

4)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肿瘤是一种基因疾病,对miRNA 表达谱的分析也显示多种肿瘤都出现了miRNA 表达失调。根据计算机预测,每一种miRNA 可以调控数以百计的靶基因,因而要在肿瘤研究中识别出miRNA 的精确靶点仍然是一项艰难的挑战,但随着科研领域对miRNA的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miRNA为靶点进行调控,或是模拟miRNA进行新的抗肿瘤药物的研发,都将会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参考文献

[1]Lee,R.C.,Feinbaum,R.L., and Ambros,V.The C. Elegans heterchronic gene lin-4 encodes small RNAs with antisense complementarity to lin-14[J].Cell,1993,75: 843-854.

[2]Reinhart BJ,Slack FJ,Basson M,et al,The 21-nucleotide let-7 RNA regulates developmental timing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J].Nature,2000,403(6772):901-6.

[3]Bartel DP.MicroRNAs: genomics,biogenesis,mechanism and function[J].Cell,2004,116:281-297.

[4]Calin G.A.,Calin D.D,et al,Frequent deletions and down-regulation of micro-RNA genes miR15 and miR16 at 13q14 i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2,99:15524-15529.

[5]Jacobsen PF,Jenkyn DJ,Papadimitriou JM, Establishment of a human medulloblastoma cell line and its heterotransplantation into nude mice[J].J Neuropathol Exp Neurol,1985,44:472-485.

[6]Kertesz M,Iovino N,Unnerstall U,et al,The role of site accessibility in microRNA target recognition[J].Nature Genet,2007,39:1278-1284.

[7]Rubin JB,Kung AL,Klein RS,et al,A small-molecule antagonist of CXCR4 inhibits intracranial growth of primary brain tumors[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3,100:13513-13518.

[8]Fan X,Matsui W,Khaki L,et al,Notch Pathway Inhibition Depletes Stem-like Cells and Blocks Engraftment in Embryonal Brain Tumors[J].Cancer Res 2006,66:7445-7452.

[9]Dovey HF,John V,Anderson JP,et al,Functional gamma-secretase inhibitors reduce beta-amyloid peptide levels in brain[J].J Neurochem,2001, 76:173-181.

[10]Geling A,Steiner H,Willem M,et al,A gamma-secretase inhibitor blocks Notch signaling in vivo and causes a severe neurogenic phenotype in zebrafish[J].EMBO Rep,2002,3: 688-694.

[11]Lu J,Getz G,Miska EA,et al.,MicroRNA expression profiles classify human cancers[J].Nature, 2005,435: 834-838.

[12]Caldas C,Brenton J.D.,Sizing up miRNAs as cancer genes[J]. Nature Med., 2005, 17:712-14.

[13] Kim S, Oh J, Shin J, et al. Development of microRNA-145 for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in breast cancer[J]. J. Controlled Release, 2011, (155): 427-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