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绿茶主要加工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绿茶主要加工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杀青

1. 杀青的目的

①利用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物质发生酶性氧化,防止叶色变红,确保绿茶“清汤绿叶”的品质特征。

②在湿热作用下,使叶内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随水分挥发,使高沸点悦鼻的芳香物质显露出来,增进茶香。

③使叶内水分大量汽化散失,降低细胞膨胀压力,使叶质变软,为揉捻成条创造条件。

2. 杀青应做到“三要三不要”

①三要:一要杀熟,没有生叶或半生半熟叶;二要杀透,没有青草气味;三要杀匀,大小芽叶杀青程度均匀一致。

②三不要:一不要有红梗红叶;二不要炒焦;三不要有水闷味。

3. 雨水叶和露水叶不要急于杀青

在生产过程中,雨水叶和露水叶不要急于杀青,应待表面水分晾干后再杀青,这样可缩短杀青时间;茶叶不会粘贴在杀青机械上而产生焦煳味;杀青时不会形成大量水蒸气,使叶色变黄;成品茶不会有水闷味。而且,适度摊青还可使多酚类化合物轻微氧化,减少成茶的苦涩味,同时使不溶于水的淀粉和蛋白质分解为糖和氨基酸,增进茶香。

4. 杀青机械

目前杀青机械绝大多数为滚筒杀青机,锅式杀青机已被淘汰,但手工杀青锅仍然存在。滚筒杀青又分短滚筒间断式杀青和长滚筒连续杀青两种。热源包括4种:烧柴、烧煤、烧气热传导杀青;电热管加热传导杀青;远红外线或微波管辐射热效应杀青;热蒸汽加热杀青。

①短滚筒间断式杀青。优点:杀青程度容易控制。缺点:透气性差,生产效率低。

②长滚筒连续杀青。优点:生产效率高,有排湿装置。因此,透气性好,杀青叶色泽翠绿。缺点:刚开始时,筒温与投叶量多少难以恰当把握,往往产生两个极端,不是未杀熟出现生青,就是产生焦尖干边,甚至出现烙煳芽叶的现象,因此需要熟练技工及时调整投叶量来配合筒温。目前滚筒连续杀青机有50型、60型、70型、80型,均为金属炉送热风代替传统的砌灶装铸铁管。

5. 杀青方法

温度、投叶量和时间是杀青的三要素。

①短滚筒杀青。筒温180~220℃,投叶量为每筒22.5千克鲜叶,时间5~7分钟。

②长滚筒连续杀青。筒温220~250℃,投叶多少与投叶速度,视出茶口杀青叶质量而定。也可控制温度高低,使杀青质量符合要求。时间无固定要求,因为是连续杀青,加工滚筒长度和直径不一,致使杀青时间不尽相同。须注意的是,出茶口的杀青叶必须及时摊开,散发水汽及热量,切勿长时间堆积,渥黄茶叶。

③杀青适度的标志。手感叶质柔软,略带黏性,梗折而不断,紧握成团,稍有弹性;眼睛观看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表面失去光泽。鼻嗅无青草气,并略有清香;嫩叶失重40%左右,老叶失重30%左右。

④杀青中产生的红梗红叶、严重焦煳叶等应单独处理,切勿与好的杀青叶混在一起。

⑤根据鲜叶的老嫩,确定杀青的程度。一般应遵循“老叶嫩杀,嫩叶老杀;嫩而不生,老而不焦”的原则。手工杀青还须遵循“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抖闷结合,多抖少闷”的原则。

二、揉捻

1. 揉捻目的

①卷紧茶条,缩小体积,使外形整齐美观。

②适当的揉压,迫使叶细胞扭曲变形,茶汁挤出而凝集在茶表面,增进茶叶汤色与滋味。

2. 揉捻要求

条索卷紧、匀整、苗直、不扁、不松、碎茶少(3%)。揉捻叶外形要求为“四要四不要”:一要叶条,不要叶片;二要圆条,不要扁条;三要紧条,不要松条;四要整条,不要碎条。

3. 揉捻方法

揉捻分手工揉捻和机械揉捻两种。

①手工揉捻。有“单把推进”和“双把螺旋滚动式”两种方法。

②机械揉捻。揉捻机械种类有:25、30、35、40、45、55、65等型号。25~40型揉捻机械,一般用于制作名茶。40~65型揉捻机械,大多用于制作炒青和烘青绿茶。不同揉捻机,其投叶量(杀青叶量)是:40型,10千克;45型,15千克;50型,25千克;55型,33千克;65型,55~60千克。

揉捻叶温度的高低,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较大。原料嫩,杀青后及时摊凉才揉捻的,称之为“冷揉”,其目的是防止叶色变黄。而老的原料,杀青后可趁热揉捻,称为“热揉”,其目的是使之容易紧卷成条。较嫩的原料比重大,同体积的投叶量其重量要显得稍多,叶质柔软,容易成条,反之亦然。

揉捻加压应遵循“先轻后重,逐步加压,轻重交替,最后不加压”(即轻—重—轻)和“嫩茶轻压短揉,老茶重压长揉”的原则。在生产实践中,较嫩的原料以轻压为主,中间适当加中压;中级原料以中压为主,中间适度加重压;较粗老的原料以重压为主。具体揉捻时间与加工情况见下表:

一次揉捻与多次揉捻的问题:生产实践证明,嫩的原料只需揉捻一次即可,而粗老原料,通过解块筛分后,筛面茶采取复揉较好。烘后复揉,易产生团块和珠茶。

4. 揉捻适度的标志

①同批芽叶的揉捻程度均匀,中级以上的原料要求基本成条,低级粗老原料成条率须达70%以上。

②叶内细胞扭曲变形率在45%~65%。茶汁黏附茶条表面,手摸有滑润黏手的感觉。

③条索卷紧不扁、嫩叶不碎、老叶不松。

三、干燥

茶叶干燥的作用是使茶叶水分逐渐散失,最后达到成品产品足干要求。

1. 干燥的三个阶段

茶叶干燥具有阶段性和分次干燥的特性,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蒸发水分和制止残余酶活性为主,需要较高温度;第二阶段时叶子可塑性增强,易发生形变,是固形的最佳时期;最后是干热阶段,是形成茶叶香味品质的主要时期。采取分次干燥,有利于每批茶的干湿度均匀。

2. 干燥的目的

①蒸发水分,固定品质。

②紧缩茶条,塑造外形。

③发展香气,增进滋味。

④缩小体积,便于储运。

3. 干燥的要求

一是干燥均匀,排除过多水分,防止霉变,毛茶含水量降至5%~7%;二是条索卷紧匀整,有锋苗,不扁,不松泡,不断钝,碎茶少;三是色泽绿润;四是火功适当,香味浓醇或正常,无烟、焦、渥闷、青涩或其他不正常气味。

4. 炒青茶干燥

炒青茶干燥,按照传统制法,分为炒二青、炒三青和辉锅,共三道工序。目前大多数茶叶加工企业,使用滚筒炒干机,由于该机具有辉锅车色的性能,故干燥作业只需进行炒二青、炒三青两道工序即可。

①二炒。主要作用是蒸发水分,使茶条卷拢收紧,为炒三青做准备。滚炒二青应遵循“较高温、少量、排气、快滚”的原则,以保证二青质量。筒温100~110℃,火温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火温过高,揉捻叶投入后,迅速粘贴滚筒壁,被高温灼焦,产生焦烟味。若温度过低,二炒时间延长、工效低,同时揉捻叶在长时间的湿热闷蒸条件下,易出现闷黄、香气不透和有焖熟味等现象。投叶量(揉捻叶):一、二级原料为25千克;三级原料为27.5千克。时间为25~30分钟。若投叶量过多,易出现滚碎、灼焦和工效低等问题。

二炒适度的标志:茶坯颜色由绿色转为墨绿、茶条较紧结、叶子不黏手、达六成干左右、基本定型。

②摊凉。二炒后,茶叶必须摊凉,使水分重新分布。摊凉过程中筛出碎末茶与茶条,分别足干。

③三炒。筒温80~90℃,三炒过程中筒温也应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温度过高,茶叶容易灼焦,芽叶表面起白色泡点,俗称“鱼眼泡”。温度过低,香气不能发挥。同时,长时间的滚炒,碎末茶增多,影响茶叶售价。投叶量(二炒叶):一、二级原料为27.5千克;三级原料25千克。时间为1小时左右。

④滚干辉锅。筒温60℃左右。投叶量(三炒叶):以茶叶沿筒壁滚动,不被抛散为度,投叶量35~40千克,先投分筛三炒叶的上段茶,40~50分钟后,再投入三炒叶下段茶,总时间60~80分钟。

5. 炒青干燥适度的标志

①二炒叶水分含量20%~25%,茶条有干硬刺手的感觉,已经基本定型。

②三炒叶或辉锅叶,其足干水分含量为4%~5%。此时大拇指与食指搓捏茶条,即成粉末,视为足干。炒青绿茶成品在外形色泽上,要求灰绿光润,因此在炒足干时,还要兼看颜色,若茶条已“上霜”,即变成“瓦灰色”时,便可出机摊凉装储。

6. 烘青干燥

烘青茶用烘干机实施的干燥工序为:毛火(初烘)摊凉足火(复烘)。

①毛火(初烘)。烘茶前先将烘干机升温,当进风口温度达到110℃左右时,开始上茶。投叶量与摊叶厚度要根据烘焙速度(时间)、揉捻时含水量多少,灵活掌握。采用自动烘干的步骤如下:茶坯由输送带自动送入烘箱,每分钟上揉捻叶3~4千克,摊叶厚度1~1.5厘米,最后自动卸叶。烘焙时间,快速约10分钟,中速约15分钟,慢速约20分钟。揉捻叶含水量较高时,则烘箱温度相应地要高些,上叶量则应减少,反之亦然。毛火干燥应遵循“较高温、少量、排气、快烘”的原则。毛火茶叶要达到条索卷紧、稍感刺手、叶色乌绿。

②摊凉。毛火后,茶叶必须摊凉,使水分重新分布,以便复烘足干。

③足火(复烘)。进风口温度:80~90℃,摊叶厚度1.5~2厘米,当复烘后的茶叶用手搓捏即成粉末时,表明已足干。足干烘青茶摊凉后方可装储。

7. 半烘炒干燥工艺

一般常按“杀青揉捻初烘滚炒足干”或“杀青揉捻炒二青烘足干”这两种基本工艺实施。

第一作者简介:王强 纳雍县茶产业办公室主任,农艺师,高级茶叶加工工,高级评茶师,从事茶产业发展与研究。联系地址:贵州省纳雍县工贸街农牧局内纳雍县茶产业办公室 邮编:55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