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沈阳康平县卧龙湖滨水区景观实施设计解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沈阳康平县卧龙湖滨水区景观实施设计解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卧龙湖是康平地区最具开发潜力的景观资源,生态价值是建设基底,保护并提升生态体系,打造辽东景观典范,自然宜居环境,诗意旅游景观,创造独特鲜明的城市景观是该项目建设的目标。卧龙湖滨水区建设是提高沈阳生态质量、改善民生、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创建生态城市和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卧龙湖;景观设计;生态;建设

前言

卧龙湖所在康平县位于辽宁省北部,是沈阳市的郊区县,距沈阳市区120公里。康平县向东靠近辽宁省铁岭市,向西毗邻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向北临近吉林省,处于辽宁、内蒙古、吉林三省区交界处。卧龙湖位于康平县城西1公里处,是康平县域中心,

湖区东西长16.5公里,南北宽6公里,周边长60公里,总面积为11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4平方公里,滩涂48平方公里),湖中平均水深为2.2米。卧龙湖是辽宁第一大平原淡水湖,也是生态系统较为完整的典型内陆型天然湿地。卧龙湖生态自然条件较好,湖泊水量呈现季节性变化,湖内现有部分沙洲、岛屿、人工养鱼池和大面积芦苇。但生态较脆弱,城湖联系不紧密,基础设施欠缺,景观形式单一粗放。

该景观实施设计范围位于卧龙湖城市段滨临西侧内湖的区域,总面积146.5公顷,包括湿地公园、入口区、滨湖路沿线、森林公园和内湖岛屿五大功能板块。

1、功能分区

方案设计共完成了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内湖滨湖路、文化湖滨广场、绿丘公园的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目前五大功能区已经相继施工,其中部分景点已建成。

湿地公园主要以湿地植物种植、湿地景观文化展示和体验为主,形成卧龙湖生态保护开发的前期示范工程。森林公园是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观赏、科普、休闲、运动等多功能性体验式公园,也是对卧龙湖保护区生态功能的补充。文化湖滨广场位于康平的重要城市轴线上,结合周边商业、文化用地打造一个为市民提供文化演艺、运动休闲场地,形成大尺度滨水公共活动空间,展示城市魅力。内湖环湖路沿线区域结合未来西侧商业用地开发,设计亲水平台,亲水台阶等,增加人们亲水的空间,形成具有活力的人气水岸。绿丘公园结合地形地貌,以自然景观设计为主,为人们提供自然观光、户外露营、休闲活动的场所。

2、生态规划

生态规划方面,针对动植物生存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对卧龙湖水质水量提出一系列改善措施,重点通过物理措施和生物手段对水质进行改善;在枯水期,提出引辽济湖概念,对卧龙湖水量进行补充。具体措施方面通过设置人工湿地、人工浮岛、水生植物群落、喷泉等措施对水质进行净化,同时通过卧龙湖与湿地公园水体连接处增设高程为88.3 m的堰,在枯水期通过外部补水手段保证湿地景观性和生态性。

水质维护措施方面,物理措施可采用喷泉:设置水下曝气设施,增加水体溶解氧。生物手段可采用生态护岸:保证环湖一半以上的岸线采用生态护岸,增加湖体自净能力;人工浮岛:人为辅助增加人工浮岛,增加植物对污染物质的吸收;自然湿地:在湖体水循环死角处,设置自然湿地,防治局部水体的富营养化;人工湿地:在湖体内部设置人工湿地,形成内湖-人工湿地-内湖的水系循环;水生植物群落:通过投放鱼苗等措施,逐步建立湖体自生的水生态系统,使其具备自净能力。

3、湿地保护与改造

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作为卧龙湖湿地保护区的外延,其主要生态功能是对保护区的补充,现状自然湿地分布区通过一定的改造,进行湿地群落和湿地植物展示;现状自然湿地向陆地过渡区域,包括短暂淹没区和地下水位较高区域;具有地带性土壤特征,适宜构建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区域;现状候鸟停歇点,远离人为干扰强烈的区域,适宜进行观鸟等主动性科普活动。

4、交通组织

合理组织人行、自行车行、电瓶车行、游船等多种游览路线,倡导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实现区域内交通的安全便捷、丰富完善。

5、植被设计

植物种植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树木、以乡土植物种植为主,形成地域化的植物种植特色,科学营造湿地植物景观,靠近城市段强调植物的色彩变化与多样性,内部岛屿强调自然野趣之美,注重乔灌草搭配,形成四季分明的景观。

6、小品设计

小品设计采用生态环保性材料,以木料为主,结合少量钢材,体现湿地生态特色,;设计简约,美观大方,易于融入周围环境;造价与维护成本低,易安装,易养护;突出特色,形成统一的标识系统,集功能性、教育性和展示性于一体。

7、灯光设计

以环保为宗旨,尽可能利用低能耗的物质能源,如LED等安全性、稳定性高的照明形式,维护成本低,易施工。突出地标,外形简洁,色彩低调,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突出夜景地标的景观效果。

8、创新与特色

8.1、规划设计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项目包含宏观规划、实施设计、施工现场对接等多个阶段,使项目从设计到落实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科学完整的过程,实现规划及设计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8.2、强化地域风貌特色,对现有的堤坝进行改造再利用,提出了朱丘红堤的设计理念,打造湖滨景观的步行长廊,展现康平的城市风貌印象,提高城市的认知度。

8.3、尊重场地现状、延续场地风貌,对现有的大面积芦苇、蒲草等水生植物进行生态保留,并加以强化和利用,展现北方大尺度的景观特色,体现地域风貌,加深人们对原有场地的景观印象。

8.4、创造动植物生存小生境,依据设计水位高程,选择本土化植物,模拟自然生态群落,实现植物的自我生长和交替,同时为动物的生存创造小生境。

8.5、注重雨水回收等生态技术的应用,在设计中尽量使用防腐木和透水砖等生态环保材料。形成生态景观示范区。

8.6、合理调整方案设计,因地制宜的解决施工现场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达到对施工细节的全方位把握。由于现状堤比湖面高出许多,减弱了人与湖面的亲水性,同时又不具备一定的防洪功能,所以决定削减堤面,增加人的亲水性,但削减堤面后致使现状柳树根部露出堤面较多,且想尽量保留这些造型较好的柳树,所以在柳树周围增设树池座椅,这样既保证了景观效果又增加了实用性。朱丘红堤上景观桥的基础依据现状进行了调整,由于现场地下水位很高,景观桥原设计现浇基础施工难度大,改为打桩基础,这样既减少了施工难度又保证了工期。尊重场地的原有现状,最大限度的保留湿地内大面积的现状芦苇,同时增加花岛区域,调整整体湿地植物的种植形式,增加植物种植的多样性,营造湿地植物种植更佳的效果,这样既保护了生态又减少了大量土方工程量。入口水景大块的花岗岩叠石,由于每一块都比较大,无论从加工到运输安装难度都很大,需要很精确的尺寸,与施工单位一起现场放样研究怎样加工,一直跟踪到后期完成,保证了实施效果。入口广场铺装形式的调整,按照原设计的通缝石材铺装方式进行现场放样后,发现效果有偏差,经过现场调整,放样改为了石材错缝铺装方式,这样无论从景观效果上还是使用功能上都得到了改进。

9、结语

随着卧龙湖景观环境的提升,将很好的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发展,形成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于拉动城市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每年围绕卧龙湖举办丰富多样的旅游节,宣传城市文化,增加城市知名度,增强城市活力,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卧龙湖环境景观生态开发带动了周边房地产开发建设,吸引希尔顿等大型投资集团进驻,未来这里将成为投资的热土。

卧龙湖滨水区的建设不仅将该地区打造为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的滨湖生态景观带,促进康平城市经济和谐发展。同时在本次实施设计中,将卧龙湖滨水区的景观建设成为一个精品项目,必将成为康平新城的一块绿洲。生态、生活、旅游和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王东宇,李锦生、城市滨河绿带整治中的生态规划方法研究、城市规划,2000(9)27~30

[2]陈玉娟、中外城市沿河地带功能开发比较研究、城市规划、2000(9)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