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概念、内涵、生态服务功能、作用、理论基础、途径和目标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个较为详尽总结和研究,以便为日后的城市生态网络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生态网络,生态环境,景观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概念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Urban Greenspace network),也称为绿地网络、生态网络、绿色网络、绿道网络等,是除了建设密集区或用于集约农业、工业或其它人类高频度活动以外,自然的或植被稳定的以及依照自然规律而人工连接的空间,主要以植被带、河流和农地为主(包括人造自然景观),强调自然的过程和特点。它通过绿地斑块、廊道、绿道、楔形绿地等,将城市的公园、街头绿地、庭园、苗圃、自然保护地、农地、河流、滨水绿带和山地等纳入绿地生态网络,构成一个自然、多样、高效、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色景观结构体系,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协调。并且把城市环境代谢作用从营养结构的直链模式,转变为区域环境的分解循环代谢模式,即营养结构的环链模式 [1]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是一种应用景观生态学、保护生物学思想,从空间结构上解决环境问题的规划范式[2] 。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内涵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是由具有生态意义的绿地斑块和生态廊道组成的网络结构体系,它以城市绿地空间为基础,主要服务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景观格局、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景观品质等整体性目的。绿地生态网络与城市建设用地互为图底(耦合),与城市开放空间和游憩系统等在一定程度上重合。就城郊一体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建设的内涵而言,它不仅仅是建设范围的扩大,它还涵盖了传统与现代园林绿化的内容,又在时空上贯穿城市的发展历史。

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净化空气,维持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同时,树木能大量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和粉尘。树木吸滞和过滤灰尘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1)树林枝冠茂密,具有强大的降低风速的作用,使风速减低后气流中携带的大粒灰尘沉降下来;(2)有些树木叶子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分泌粘性油脂或汁液,能吸附空气中大量灰尘及飘尘[3]。

调节气候

植物具有蒸腾作用,可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从而使环境温度下降。同时,使水分从植物流向环境,增加环境湿度[4]。

蓄水保土,净化土壤

林木的枝、干和叶均能拦截雨水,减缓雨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击,减少土壤流失和地表径流,让雨水缓慢渗透到土壤中去,贮蓄起来变为净水。同时,大量絮结的草坪草须状根系能吸收和降解溶在雨水中的酚、氰、铬、锌等有机化合物,使含有毒害物质的雨水得到过滤和净化,减少了毒害物质对土壤水的危害[5]。此外,大量的好氧细菌分解有机物,既净化了土壤,又增加了土壤养分。

降低环境噪音

绿色植物叶丛具有一定的吸音作用。噪声波投射到树木枝叶上,生长方向各异的叶片能反射声波,使得噪声强度减弱。

灭菌效应

绿色植物可减少空气中细菌的数量[6]。城市中绿化区域与未绿化街道相比,空气含菌量减少85%以上。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作用

环境作用

相互连通的生态系统可以提供重要的环境功能,通过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和削减噪音来改善人居环境。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可以通过对城市氧源地斑块、通风廊道的组织维持城市碳氧平衡,释放氧气,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和充足的氧气。也可以缓解热岛效应,改善城市气候,提高环境质量。足够宽度的交通型绿廊可以明显降低交通造成的噪音,为城市居民提供相对安静的生活环境。河流型廊道两岸的植被可以减缓洪水影响,截获暴雨径流带来的污染物,成为有效的水质缓冲带,净化水体和土壤等。

生态作用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具有多种重要生态功能:为野生动物提供生境,维持动植物群落之间的交流,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景观,维持本土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健康。生境的破碎化可造成物种数量的减少和死亡率的增加,减少物种在其它生境中繁殖的可能性,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威胁。城市绿地作为野生动物生境的生态功能,与植被类型、斑块面积、形状等特征相联系。动物在不同时间利用在空间上相互联系的不同斑块,因此它们依赖于栖息地的连通性[8]。通过廊道把各个生境岛屿连接在一起,尤其是与较大的自然斑块连接在一起,能够减少甚至消除由于景观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从而提高野生生物多样性,达到自然保护的目的。

社会作用

提供游憩活动和感受场所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们户外游憩活动需求持续增加,高连接度和高可达性的绿地生态网络为人们提供户外娱乐活动和健康活动的机会。绿地生态网络通过保证步行、骑车等简单途径抵达的特征,构成了服务城市居民的自然空间,促进城市居民接触自然、放松身心,提高生活质量。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可以作为郊游、野营、举办音乐会、节日庆典、家庭聚会的场所;也可以为居民骑车、散步、慢跑、挑战极限等活动创造良机。

接近自然、感受自然是人类的天性,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直接与城市的舒适感受以及美学体验相联系,从视觉、心理、生理上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安全、放松感受以及审美愉悦等。

保护历史及文化资源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常以河流、山脊等自然地理要素作为骨架,这些区域往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同时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可以对那些具有保护意义的公园、遗址、名胜风景区等景点进行连接,使之免受开发的危险。由于其用地的经济性,更可以结合游憩系统的规划,构成复合功能的绿地生态网络,将城市中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地点进行连接,构成城市独特的风貌特色。

提供环境与美学教育场所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可以作为学习乡土植物和动物物种、生态系统、生态过程和保护科学的户外教室,为城市居民提供野生动植物观测、实验和学习自然、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等环境和人文教育的场所。这将有助于人们形成理解与尊重自然的意识,加深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同时,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中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和自然地理要素,使其具有高度的景观美感和,从而为美学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理论基础

环境途径的理论基础

环境容量、自净能力、生态补偿和生态稳定性等都可看作是绿地生态网络的基础[9] 。其中岛屿生物地理理论是绿地生态网络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一定面积的生境对应一定数量的物种,面积越大可能发现的物种数量就越多。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则认为在总面积相同时,大面积成片分布的绿地斑块能比小块分散分布的绿地包容更多的物种,而绿地间有适当的生态廊道连接后更有助于物种的迁移多样性。根据这些理论,可以进一步推算城市绿地斑块地大小及最优分布格局。

生态途径的理论基础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周围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广义上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涵盖了物种保护与区域景观格局及其过程的保护。

人文途径的理论基础

主要包括游憩学、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等理论。游憩功能的实现是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规划的重要内容,游憩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提供了一条文化多样性保护的规划途径,在满足人类游憩需求的指向下,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特别是公园绿地的规划提供思路和方法。

城市绿色生态网络的目标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规划应当兼顾三个主要目标,即自然景观环境的保护与恢复、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培育、游憩与历史遗迹的保护及利用。这三个主要目标与人居环境息息相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景观的质量与公共生活的品质。

参考文献:

[]张庆费. 城市绿色网络及其构建框架[J]. 城市规划汇刊, 2002, 137.

[2]王海珍. 城市生态网络研究——以厦门为例[D]: 硕士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5.

[3]罗云皓, 王新建, 李晓阁等. 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功能及问题[J]. 河南林业科技, 2004, 24.

[4]张明发, 严平, 黄雅丽等. 合肥城市绿化的气候效应[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5]王娟, 蔺银鼎. 城市绿地生态效应[J]. 草原与草坪, 2004, 4.

[6]夏更寿, 王加真, 刘守贤.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33.

[7]李春涛. 试论城市带状绿地的发展与功能[J].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32.

[8]Hehl-large. S. Structural elements of the visual landscape and their ecological Function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1,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