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伦敦,你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暑假,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英语水平,增强中西方文化交流,广州外国语学校组织了赴英国伦敦的游学活动。怀着对雾都的强烈好奇,小作者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游学,开始了为期二十二天的旅程。这期间小作者与两个同学一起住在伦敦六区的寄宿家庭里,房东是一对和蔼可亲的老夫妇,每天早上女主人将三个女生送到集合地点,他们便乘上火车直达伦敦的心脏——最繁华的一区和二区。而那里,汇集着白金汉宫、国家美术馆、圣保罗大教堂……不仅仅是伦敦的心脏,也是大英帝国的心脏。小作者穿梭在伦敦古老的街巷中,感受到英国悠久的历史,心中满怀激动,迫不及待地用笔写下了所见所闻所感。
(一)艺术是一种态度
朦胧的雾都是艺术家的天堂。走在伦敦街上甚至不需用力去嗅,便能闻到厚重的油彩的气息。那是弥漫在城市上空的,几个世纪传承下来的味道。我不懂,但我热爱这样的自由,似乎什么都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发生。
莎士比亚剧院在伦敦最古老街区的一条巷子里,出门往左就是泰晤士河,并不是一幢很显眼的建筑,导游伸手一指,“就是这里”,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
想象中的莎士比亚剧院应该足够宏伟壮观,才配得起这个名字,才能上演如雷贯耳的剧目。可偏偏这里,就只是由几扇玻璃门组成的酒店大堂般的景象。
票价也不高,是普通人都负担得起的价格,一出戏就是短短的几十分钟,不需要刻意安排,计划又计划,看一场莎士比亚的戏剧是再平常不过的休闲。这位伟大的剧作家就通过这样的方式渗透到每个伦敦市民心里。
伦敦有许多小剧院,装修也许不豪华,也没有宽敞的过道、舒适的座位,它们隐藏在各个角落,等待附近的居民停下来欣赏一场新戏,亲切而低调地强调着伦敦的艺术气息。
沿着老街走到旅客如梭的特拉法加广场,国家美术馆从高处俯视我们。在那里看到梵高的《向日葵》,当无数次在杂志书籍上看到的作品真切地呈现在眼前,我有些小激动。明媚的颜色给这个寒夏带来一点温热气息,嗅到了梵高这个疯子画家骨子里的人情味。逛美术馆是一次心灵旅程,每一间展厅都有好几个门,不知道从这里出去又转进哪个角落,兜兜转转却发现自己已经走了好远,回不到出发的地方。每一幅画都在讲述一个故事,伦敦街景正是今晨经过的地方,未曾改变。也许对于伦敦,它的历史便是它的今天。耶稣受难时挣扎的表情让我的心猛地抽了一下,回到了基督教徒所崇圣那个场景……每一个人物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我的心情也随之跌宕着,这就是艺术的力量,让人愿意穷尽一生去追求,细细打磨直至完美。
顺着泰晤士河远远就看见了泰特摩登美术馆。它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后现代了些。
与华丽的国家美术馆不同,泰特摩登美术馆是由废弃的电厂改建而来的,还保留着纵横交错的管道,天花板是水泥的灰黑色,老远就能看到高耸的烟囱。一切都带有现代美术的冷峻和随意。
大概是我孤陋寡闻,许多艺术家的名字我都未曾听说。几幅毕加索的真迹是不小的惊喜,虽然理解不了,但当无限景仰的作品呈现在眼前,内心的澎湃可想而知。
二楼的摄影展是最震撼我的一个部分。所有的照片摄于二战期间,全部是黑白的,许多都以人的眼睛作为焦点。不同种族的人在不同情况下流露出的眼神,能把人带到当时的情境中去。孩子的清澈,还有那个时代背景中超前的成熟、中年人的无奈、老人的平和……一幅照片中,一位老人在轮椅里,上身,枯瘦的身子蜷曲着,脸上布满沟壑,他斜着望向镜头,眼角有星星点点的泪光,还有已经认命的绝望。一瞬间我竟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些都是语言文字无法表述的。
其他的作品可谓千奇百怪,动用的材料也无奇不有。有的就是简单的纸板和彩带。有一座雕像特别可爱,是浴后的维纳斯,赤身,手里拿着简单的衣服,作者把她背对展厅,在她面前摆了一大堆色彩斑斓的时装。我为作者这个小小的幽默会心一笑,然后开始思考维纳斯的选择:她还会穿上手里这一套吗?面对那么多更加鲜艳的衣服,她会做出什么决定?就像我们在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时,还能不能坚持自己最初的想法?一连串的问号让我再次沉默在打着苍白灯光的展厅里。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但作为一个读者,给我的又是一次新的启迪。
一天行程下来,最强烈的感觉是——艺术就在身边。它需要的只是对它的热爱,所谓昂贵的材料和高超的技巧都是更高层次的一些东西,在开始的开始,真的只有热忱就够了。重要的是态度,不仅是对艺术的态度,更是对生活的态度。细心观察也好,乐观面对也好,得到的都是生活赐予的艺术品。
看到许多金发小朋友,牙齿未换齐就戴着解说器排着队一幅一幅地欣赏画作,一下就明白了艺术的魅力。离开的时候下起了细密的雨,车窗蒙上一层薄纱,伦敦终于露出我想象之中的模样——阴雨绵绵,浓雾模糊了天与地的界限,点点微寒,适合故事生根发芽。
(指导教师:刘晓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