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MBO是万恶之源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MBO是万恶之源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操纵利润、内定价格、资本套现、内部人交易……引进mbo之前,这些问题难道不曾存在吗?如果终止MBO,这些问题就会自动消失吗?

与其语无伦次地抨击MBO,不如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我们的产权结构与市场体系

A:人们一谈国企改革,必言“所有者缺位”,其实这只是一个流行的谬误而已。权威专家郎咸平最近指出,公司治理课题中根本没有所谓“所有者缺位”问题!

B:请问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谁?

A:当然是国家啦!

B:你会疼痛,我会疼痛,而“国家”是不会疼痛的。“国家”只是一个大词,无法胜任“所有者”的角色。

A:但国家持股的现象在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这又如何解释呢?

B:国家持股的企业集中于非竞争性领域,这一现象在世界各国也普遍存在。

A:可新加坡的国有企业大量存在于竞争性领域啊!

B:有规律必有例外,而例外恰恰证实了规律。

A:人们往往想当然地认为国有企业效率一定低下,其实无论在亚洲、欧洲还是美洲,从来不乏优秀的国有企业。

B:优秀的国有企业占全部国有企业的比重是多少?全部国有企业与全部私营企业相比,谁的总体效率更高?

A:优秀的国有企业的存在,至少证明了国有企业也可以实现有效治理。

B:国有企业实现有效治理需要一系列极为严苛的条件:规范的交易环境,发达的经理人市场,民主的授权程序,高效的法治系统,完备的监督体系……如不具备这些条件就奢谈“国有企业的有效治理”,结果只能是一场灾难。不管你是否接受,“国退民进”是时代潮流。

A:“国退”不外三条路径:外资接盘,民营资本接盘,国企管理层接盘。三条路径均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

B:关键在于定价,如果价格合理,就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我国目前市场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信息披露不充分,交易关系不正常,国有企业转让价格往往并非公开竞价竞出来的,而是双方谈判谈出来的,这种定价方式显然难以形成合理价格。

A:国企管理层接盘,所谓MBO,不就是自买自卖吗?

B:MBO本义是管理层购买公司股东的股份,并非自买自卖,而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人控制,于是存在自买自卖的可能。

A:MBO是舶来品,原来也许是好东西,但我们引进之后就变味了。国外MBO大多发生于应对敌意收购、改变公司性质、剥离集团资产等场合,而国内却将其视为国有企业产权变革的法宝。

B:其实国内不仅国有企业热衷MBO,一些集体企业与“红帽子”企业也积极MBO,这两类企业主要是通过MBO清理历史遗留的产权问题,为管理层恢复出资者的本来面目,以暗渡陈仓的方式实现拨乱反正。

A:这两类企业MBO还说得过去,但国有企业凭什么MBO?国外企业的管理层即使业绩突出,也不过获得高额年薪或股票期权而已,而我们的国企管理层却要收购公司股权!

B:如果纯粹做理论推导,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管理层需要激励;第二,以年薪、期权或股份激励管理层,效果是等价的。但现实情况显然很复杂,企业规模大小、市场完善程度、税法相关规定、社会文化传统等因素均会影响企业激励方式选择。

如果你认为国有企业MBO毫无道理,那么给予国企管理层高额年薪的依据又在哪里呢?他们只是组织部门任命的干部,并非市场上冲杀出来的职业经理人,况且国内经理人市场极不完善,你又如何确定他们的身价?

如果给予国有企业管理层股票期权,相信上市公司业绩造假、内外勾结、操纵股价等不法行为将迅速飙升。

与年薪或期权相比,MBO至少有一个好处,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困扰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问题。

如果MBO由于定价问题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那也只是一次性大出血;而如果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不变,内部人控制之下的监守自盗、幕后交易、在职消费、索取回扣等不正当的资产转移与利益输送行为不可能得到遏制,可以说企业每天都在失血。

A:“国退”的三条路径之中,MBO最不可取了:我请了一个佣人打扫房间,可她居然要买下我的房子!

B:与外资接盘或民营资本接盘相比,MBO并非更不可取。从防范国有资产流失角度出发,问题显然不在谁来接盘,而是以什么价格接盘。我们目前缺乏合理的定价机制,MBO也好,外资接盘也好,民营资本接盘也好,国企转让价格往往并非公开竞价竞出来的,而是接盘者与主管部门谈判谈出来的。如果MBO定价不合理,外资接盘或民营资本接盘定价也不可能合理;如果MBO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外资接盘或民营资本接盘也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如果你的房子一直闲置,无人照顾,灰尘堆积,门窗朽坏,那么早点儿卖出去就不失为明智的选择。至于买主是佣人还是贵妇,只要出价公道,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她能精心保养房子,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这于你、于她、于房子、于社会,都是一件好事。

A:可一个佣人哪里有钱买房子啊?

B:她可以将房子整修一新以供出租,如果预期租金收入可观,自然有人借钱给她买房。

A:如果这个佣人很阴险,她很可能一开始故意不好好打扫房间,刻意造成脏乱差的样子,然后在买房时趁机压低价格。

B:当你发现她不认真干活时,就该考虑解雇她了。

A: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志不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吗?MBO却逆潮流而动。

B: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一系列严格的内外条件,外部条件如完善的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内部条件如清晰的委托―关系与严密的监督制衡体系,而这些条件我们目前并不具备,如果盲目照搬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恐怕只能造成混乱和损失。

MBO将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看似不够“现代”,但它也许更适合我们。

A:难道MBO居然成了国企改革的灵丹妙药?“一包就灵”、“一股就灵”的神话已经破灭了,MBO的神话又会维持多久呢?

B:衡量国企MBO的成败得失有两个标准:一是国有资产是否流失,一是企业是否掌握在合格的企业家手里。

如前所述,国有资产是否流失,关键在于定价,但目前我们缺乏合理的定价机制,故而对此难下断言,仅就理论逻辑而言,MBO与外资接盘或民营资本接盘相比,并不更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什么样的管理层有资格MBO?如果管理层将企业搞得乌烟瘴气,甚至停产亏损,我们凭什么相信MBO之后他们就能搞好企业?假如国有企业MBO之后落到并不具备企业家才能的管理层手里,他们只会转移资产而不会经营企业、只会消耗财富而不会创造价值,那么就如俄罗斯所发生的那样,产权改革就彻底失败了。

A:难道业绩出色的管理层MBO就毫无问题了吗?某些“优秀企业家”MBO价格甚至低于净资产,这难道也是合理的吗?

B:以净资产判断企业价值并不可取:如果企业盈利能力很强,转让价格即使高于净资产,也可能是偏低的;如果企业盈利能力不佳,转让价格即使低于净资产,也可能是偏高的。

优秀企业家MBO,即使出价偏低,也有一定的合理性:首先,这是尊重历史,低价其实是对他以前投入的人力资本的追认和补偿。其次,这也是面向未来,优秀企业家MBO之后一定会加倍努力经营企业,而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意味着政府增加税收、居民增加就业、消费者增加满意度,可谓多方共赢。

A:那些“优秀企业家”的平台难道不是国家提供的吗?他们有什么理由跟国家讨价还价呢?

B:全国有多少国有企业?真正成功的又有多少?为什么国家同样提供平台,有的人成功而有的人却失败呢?

如果你仔细考察今天的优秀企业家,不难发现许多人起步条件是很差的,可以说国家给他们提供的平台比其他人简陋,但恰恰是他们取得了成功,这难道不应归于他们的企业家才能吗?

A:某些“优秀企业家”的成功其实不过缘于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云南开放烟草行业,时健还会那么风光吗?

B:这种假设毫无意义,欲做比较必须考虑可比性。质疑时健企业家才能的人不妨查一查,云南烟草系统有多少家企业,全国烟草系统有多少家企业,时健上任时该企业在烟草系统排名多少,而他离开时该企业又在烟草系统排名多少。

A:如果国家没有在政策和信贷方面对长虹、海尔鼎力支持,倪润峰、张瑞敏还会功成名就吗?

B:即使长虹、海尔获得了某些政策倾斜和金融资源,那也是在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之后,而赋予企业加速度的正是倪润峰、张瑞敏。况且获得国家政策优惠和信贷支持的大企业很多,为何它们的业绩无法与长虹、海尔相比?

A:难道上市公司MBO所引发的严重问题还不能引起我们警惕吗?操纵利润、内定价格、资本套现、内部人交易……

B:这些问题当然不容忽视,但引进MBO之前,这些问题难道不曾存在吗?如果终止MBO,这些问题就会自动消失吗?MBO不是灵丹妙药,但也不是万恶之源,与其语无伦次地抨击MBO,不如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我们的产权结构与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