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地域特色旅游纪念产品的开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地域特色旅游纪念产品的开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旅游产品六大要素中,“购”占据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以“购”这个要素为切入点,分析重庆旅游纪念产品同质化的市场现状,针对如何开发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产品,以及怎样销售、保护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重庆旅游纪念产品产业链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域特色;同质化;旅游纪念产品

旅游业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快速消费行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宣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重庆是西部的重要发展城市,有着独特的巴蜀文化和神秘山城色彩,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政府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重庆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6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917.85亿元,是2005年的3倍[1]。如此巨大的旅游市场,为旅游纪念产品产业化提供了契机,但是目前市场多数旅游产品文化含量低,民族文化特色不鲜明,工艺粗糙,形态笨重粗俗[2],因此如何结合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出高品质的地域特色纪念产品,满足旅客在旅游过程中“购”的需求,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重庆旅游纪念产品现状

“购”是旅游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所购之物是旅游者旅游体验的一种记忆载体,即在今后的生活中看到此物便会想起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它应凝聚着旅游景点地域文化的精髓,但是重庆旅游景区具有代表性的纪念产品犹如凤毛翎角,产品同质化严重,甚至那些比较低廉的大众商品也摆放在旅游景区。当游客对景区独特的风景和历史文脉惊叹不已时,却对纪念产品的购买无从下手。譬如,重庆大足石刻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重庆旅游业品牌景区之一。大足石刻以宝顶石刻群为主,巨大的佛像群和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都有很高的审美和研究价值,景区的石刻艺术的宏伟壮观是毋容置疑的,但是景区的纪念产品却无法形象的传承石刻艺术的精华。与其它佛教名地相似,佛珠、佛像等与佛有关的挂饰占满了纪念品市场,其工艺品的加工工艺粗糙,艺术收藏价值低,市场竞争力弱,总而言之同质化在这里得到了集中的体现,见图1。

图1 大足石刻景区纪念品―佛像

上述问题普遍存在重庆的各个旅游景区,旅游开发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出现旅游纪念品同质化和产品价值不高的问题原因如下:

1.旅游纪念产品设计意识弱

诸多景区对自然资源型景观开发非常重视,大力发展观光旅游或生态旅游,但对旅游纪念产品的开发却消极滞后。就其原因是个体经营者只看到眼前利益,追求低投入高产出,他们不愿意付出设计环节的费用,更不愿意承担市场风险,害怕辛苦设计的产品最终还是会被其他商户所抄袭。正是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制约,导致景区纪念产品设计意识较弱,不能体现景区特色,且无任何收藏价值,但对旅游地而言,旅游纪念品可谓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品牌宣传行为。

2.旅游纪念产品无地域特色

纵观诸多景区,琳琅满目的旅游纪念品让人看上去眼花缭乱,但大多是市场或其他景区可以买到的小玩意,没有任何地域特色。特色,犹如旅游业的灵魂,是当今全球旅游业竞争的核心内容,其宗旨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以奇制胜”的原则,招徕游客,繁荣与发展旅游业[3]。纪念品是一种具有记事性的特殊产品,应具备独特的地域性、记事性及时空性,能让游客产生吸引力,并能记载游客此时、此景的快乐与心情。旅游纪念产品就其本质上而言不应走上同质化的歧路,因为它不同于功能和技术类的电子或家电产品,每个旅游景点都有独到的景观和人文风俗,且有着不同的故事感动游客,及很强的地域性和唯一的品牌价值。因此景区的纪念品应是反映景区独特文化精髓的产品,必须具备地域特色的核心本质。

二、开发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重庆的旅游业多数具有非常强的地域特色。如长江三峡、天坑地缝、大足石刻、天生三、钓鱼城、白鹤梁等六大世界级震撼力的旅游精品。但是都较偏向对自然资源的浅层次开发,即对景点的观光旅游开发,并没有将地域特色的民俗民风与地方文化结合起来。怎样深层次的挖掘表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利用重庆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出更多的延生产品(指旅游纪念产品),带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现阶段应深刻考虑的问题。

1.挖掘地域特色及文化内涵

旅游研究者认为,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应具有更多、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即所谓“玩到最后是文化”,高层次的旅游者都是以文化的差异性为诱因、体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为过程、最终达到彼此融合的精神享受。在旅游纪念品开发时唯有注入更强化的地域特色文化内涵才能使旅游纪念产品超越时空,走向永恒[4]。对旅游产品的文化挖掘,主要对蕴含在旅游景区中的文化符号进行挖掘。符号是抽象意识形态或概念的载体,因为人类文化的传播都是以符号为信息媒介的社会交流过程。因此古人活动过的地区,都存在着有丰富的价值信息符号,他们生产劳动或社交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产物、生活风俗或神话故事都具备时代的特色,对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如巴渝文化图腾鸟、虎、鱼、鳖,历史人物巴蔓子将军等,都是重庆特有的文化符号,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对旅游地区特色文化深层次的研究挖掘的同时,用何种方式来表现特色文化内涵也是非常重要的。对地域特色的产品开发,不仅仅是简单的将元素应用在设计当中,设计师必须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后,用现代的设计观念去改造和提炼[5],挖掘元素背后最具感染力的故事,通过物化的实体传达给消费者。这个是从“具象”到“抽象”再回归到“具象”的演变过程。因此,在旅游纪念产品开发中对地域特色文化的挖掘具有持续、与时俱进的特色。

2.引入设计团队,注重产品原创设计,树立品牌形象

旅游纪念产品的价值体现的不是功能的好坏,而是产品给消费者带来多少乐趣或品味,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因此,创意才是旅游纪念品的灵魂。产品的新价值属于具有创新的人,美国的Marsh Fisher曾说过“今天任何一家公司真正的力量源泉是创意,其余的都是家务活”[6]。其意味着产品价值的提高必须重视原创设计。旅游纪念产品开发更应如此,作为景区独有的特色产品应具备原创的设计,山寨的产品不能体现地域特色文化,不利于旅游地的品牌宣传,更不能激发游客的消费欲望。AudiTT的设计师Thomas说过,好的产品设计是在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旅游纪念产品讲述的是怎样一个故事,这一点非常重要的,其需要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做深入的研究,找到动人的故事情节,通过物化的产品将感情传达给消费者。

重庆大多景区是由地方老百姓或私人作坊制作生产旅游纪念产品的,这种作坊制作不重视创新,慢慢的产品滞后于现代的消费观念,从而逐渐的失去市场。地方的作坊开始萎靡倒闭,因而很多特色的手工艺技术也伴随着消失,这对景区地域特色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是严重的损失。譬如:磁器口过去是瓷器古镇,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主要产业,瓷器质地好,品种繁多,远近驰名,镇上瓷器业鼎盛时达七十余家,外地装运的船只停满了大码头,繁荣了古镇的经济。因多重社会原因瓷制品走向衰败,古镇的瓷器从此消失了。现在磁器口的产品都是外来物,完全无自己的特色。如果开发磁器口古镇旅游时,重新挖掘瓷制品深厚的艺术价值,引进专业设计团队,结合古镇特色文化及地方工艺技巧,设计出符合当代游客需求的瓷器产品,树立古镇瓷器特有的品牌形象,传承磁器口古镇文化。除纪念产品外,还可挖掘更多的地域特色产业链,刺激和引导景区游客消费。如美国的迪斯尼拥有优秀的设计团队,依托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电影、娱乐市场的成功),进而推动了周边产品的不断创新与开发,形成了庞大的商业链。迪斯尼周边产品几乎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最初的卡通玩具,到学习用品、厨卫用具、服装饰品等,见图2。

图2 美国迪斯尼品牌商店

3.提高保护产品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旅游纪念产品是特殊的产品,是游客在旅游体验过程中产生购买需求的对象,因此其品牌价值和发展与旅游服务同呼吸共命运,既是对旅游纪念产品品牌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在保护整个旅游服务产业。

国内旅游纪念品的生产及销售市场混乱无章,一方面与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法法制健全有关,另一方面与管理部门打击侵权行为的力度存在一定的关联。旅游纪念产品内容错综复杂,然而决定其知识产权保护方法的多样性,旅游产品的商业服务特性决定了其创意的不可专利性[7],从而影响到侵权打击力度问题。笔者认为地域特色旅游纪念产品应从以下几点加强保护。

(1)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产品应同旅游景区一同创办名牌战略,申请商标保护,并结合著作权法和公平竞争法加以保护。

(2)控制好市场销售渠道,杜绝特色旅游纪念产品多景区销售现状,从而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这一点日本是很好的榜样,日本的特色手工艺,制作上等、工艺精美,且日本注重保护自己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在日本,这个城市的旅游产品如果不买,换到下个城市就买不到。如神户萨摩瓷器和神户牛肉,见图3。这种销售模式很好的杜绝了旅游纪念品的同质化现象。

图3 日本萨摩瓷器

(3)政府加强旅游区地域特色文化产品的宣称力度,使产品在消费者心中产生品牌认可度,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三、结语

地域特色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趋势,因此,地域特色的纪念产品应同步开发。开发地域特色的纪念产品,必须重视旅游地的地域文化内涵的挖掘。引入设计团队,研究最适合、最能表达地域文化及风俗的形式,并结合时代潮流设计出适合游客多元化消费观的纪念产品。同时,需加强旅游纪念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严格控制销售渠道,杜绝纪念产品同质化,使重庆地域特色的纪念品产业走上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重庆市政府网www.cq.省略/today/news/296298.

htm.

[2]李碧茹. 民族旅游产品的包装策略[J]. 包装工程2010, 31(2)

107-109 .

[3]苏文才,孙文昌,杨桂华. 旅游资源学[M]. 北京教育出版

社,1997,7:240-244.

[4]初晓恒,吕宛青. 我国旅游产品文化挖掘与传递研究[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1.

[5]陈长虹. 融入地域文化的产品设计实践[J]. 包装工程

2008,29(8):194

[6]王晓红,马千脉译,设计创造财富[M]. 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2006.1.

[7]刘敢生,傅剑清. 论旅游产品知识产权保护[J]. 旅游学刊.

2004,19(3).

作者简介:

1.许世虎,重庆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长,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综合绘画技法。

2.蒋邵东,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及产品创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