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设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设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建设,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和转变方式。教师要摆正在教学中的位置,充当好学习参与者的角色。课堂上应当根据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科联系,整合课程资源,营造创新思维氛围,建设充满活力语文课程

关键词: 语文课程 教师 调整角色 转换方式

教师在观念上调整好角色,教学上改变方式,是建设充满活力语文课程的前提。

传统语文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教与学结合不紧密,学生思维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偶尔提出不同看法,一般也不会受到重视,甚至被视为异端。试想,这与语文新课标要求――培养创新思维,岂不是格格不入?新课标明确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为此,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当一位学习参与者角色。要扮好这个角色,实属不易。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关爱学生,有服务意识。其次,在教学中要跳出“本本主义”的机械模式,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应该开怀接纳不同思维,让学生愿说、敢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除了教师观念的更新外,还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改进。

一、教学中必须重视处理学科间的联系

学科间的有机联系不可分割。新课标改革,要整合科目之间的关系,强调综合性。这样做,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素质。例如,教学写景散文《走进纽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我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的繁荣热闹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让学生顺着作者思路进行思考:

(1)我们国家今天面貌如何?

(2)你的家乡面貌怎样呢?

(3)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展如何?

(4)学完此文,你怎样评价改革开放的成果的?

经过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学生自然就把作者的情感融入到自我情感之中,又将语文知识和政治知识巧妙对接,拓展了学生思维,增强了语文学习兴趣。

又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一文的教学,作者于文末的情感是复杂的:“我很矛盾,我不敢想象,当千万钞票像一条河流似的流向青海湖,今天这青海湖会变成一种什么景象?不,还是让它自然而然地生存吧。”对作者内心的矛盾如何评价呢?讲到此,我联接环境话题――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孰轻孰重?问题一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科目之间的知识此刻完全得到融合,教学效果是可以预测的。

二、整合课程资源,将课内教学延伸课外,增强教学效果

传统语文教学照本宣科,不够重视课外阅读,使课内与课外相脱节,甚至将其对立,这是个很大的失误。今天,学校硬件建设不断完善,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室齐全,但使用情况不尽人意。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关键是教师怎样整合。必须做到四点:(1)明确阅读目标,(2)做好阅读指导,(3)保证阅读时间,(4)重视信息反馈。语文课教学信息含量大,要求学生注意积累,并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运用。日积月累,学生便会乐在其中,受益匪浅。例如,有的学生崇拜飞檐走壁的武侠英雄,有的钟爱周杰伦的流行歌曲,有的爱看言情小说。所有这些,教师都应当注意引导,让他们讲讲喜爱之原因,和他们探讨是与非,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知道生活也是一个大课堂的道理。

三、要让自身观念时刻走在时代前沿,营造创新思维氛围

教师与学生有观念之差异是自然的,但教师要更新观念,避免因此影响教学。今天的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创新思维,肯定多样性思维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因为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回答炯异,而武断判定是与非。试想,一些备受争议的问题,就是成人也难以定夺,何况是正处于思维活跃,身心还未发展成熟时期的学生呢?例如,革命先驱有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师设计讨论问题:读书是为己还是为国?讨论时,学生就有多元化评价。如一个学生提出:学习也是为了自己。教师如何评价?显然,不能以一个标准判断。重要的是看学生阐述的理由能否成立,教师不该急于下结论。其实,为己为国都是没有矛盾的,个人与国家是命运共同体。按多样性思维,两者都应肯定。再如教学《范进中举》,总结课文时,教师也可将课文延伸课外:(1)吴敬梓站在什么角度评价封建科举制度的?(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可见,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是靠少小苦读步入仕途的。为此,你对科举考试又有什么评价?两个问题思考之后,学生对科举考试出现了正反两种评价。其实,科举考试的确造就了许多范进式的可悲人物,但是不可否认,也为不少有志之士铺就了仕途之路。

其实,变换新课程语文教学方式,探究培养创新思维方法,教师潜意识中树立多元思维模式是关键,只要教学时耐心引导、启发、沟通,就会形成一种全新的新课标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2]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