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应对网络中的负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应对网络中的负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笔者自从加入了学生的QQ群以后,常常会发现一些“惊世骇俗”的签名。开始看看觉得好玩,接下来想想却有些可怕。看这一条:“人生:下课啦―放学啦―放假啦―毕业啦―工作啦―生子啦―混够啦―老啦―死啦!”不难看出这个学生对于学习的厌倦,对于人生的“游戏”。再看这一条:“美女是用来养眼的,帅哥是用来调戏的。”小学生的男女观实在有些过于开放和成人化。还有这么一条:“每当我和暑假哥哥约会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叫‘暑假作业’的小三。”看来成人和儿童的语言世界是公用的,学生正在提前“被成人化”。这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吗?可能绝大部分同学都抱着“好玩”的态度,或者出口不凡,或者抄录一些网络流行语,在娱乐自己的同时娱乐他人。或许他们认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玩玩嘛!”“不是我写的”。他们还常常用“我不是故意的”来规避责任,来逃脱谴责。但是,谁说这种“无意识”的运用就不会产生不良的行为,这种“下意识”的选择不会对“有意识”造成影响呢?

还有一种现象对我的触动也很大。一位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微博上这样写道:“每次考试失败时,我就会垒起一块砖,久而久之就铸成了万里长城。”我和这位同学开玩笑,“如果这样的话,你爸爸妈妈会担心的。”他告诉我:“如果考试成绩太好,会被其他同学看不起的,叫你‘书呆子’!”我在诧异之余一想,的确如此,也许是受到某些电视剧的影响,或者是某些社会舆论的传播,曾几何时,在孩子们中间刮起了这样一阵“旋风”―成绩不好才是光荣,个性不羁才是真性情,而那些守纪听话成绩好的学生则被视作“另类”或“变态”,从而被排挤在群体之外。的确,这些“反教育”的言论更容易为其他人所关注,而且拥有相对的安全感(毕竟流行在虚拟的网络上)。于是,学校办“六一”庆典,孩子们会反对,“凭什么我们的节日要让学校做主”。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多,孩子们会叫苦:“还让我们活不活?”如果看到其他同学受表彰,也会不以为然,认为“神马都是浮云”……渐渐地,就会形成对学校教育的无端抵制,甚至是故意敌对。

那么,学校应该怎样处理好网络中的“反教育”现象及其一些负面影响呢?笔者认为更应该从这种现象中寻找本质原因,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果断出手,廓清弊端。笔者在某电视台2012年六一文娱晚会现场看到这样一幕,主持人宣读了一位少年观众的来信:“我以前一直认为书本上的故事都是假的,是大人编好了来哄小孩子的。看了你们的节目,我才知道草原英雄小姐妹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龙梅和玉荣保护公共财物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听到这儿,我不禁反思起来,不是我们的教材不够感人,而是孩子们在接受教育之前早就被打了“抗生素”,产生了排斥反应。前不久网络上热议教科书内容杜撰的问题,谈到《半夜鸡叫》是作者的虚构。爱迪生用镜子为母亲做阑尾炎手术的照明,不符合当时的医学条件。某伟人为母亲洗脚,与个人的自传有出入等。最后许多网民一致感叹,我们的课本有多少美丽的谎言……其实,网络对教育的横加指责不在少数,有的是对教育评价体制的质疑,有的是对师生关系问题的担忧等。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教育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讨论和辨析。学校对此所起的作用不应该是被动的,而是需要发现这种反教育的现象,果断出手。例如有这样一所学校,在网络上发现一些新生家长牢骚不断,对学校开学工作提出了很多意见,有的还观点偏激,语句伤人。学校把这些观点搜集起来,编撰了一套学校规则―《新生入学必备》。从此以后,这所学校彻底改变了管理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家长的支持。由此可见,网络“反教育”也是一个“宝”,用得好就能“负负得正”,产生“正教育”。

联手行动,防微杜渐。学校放假之初,许多家长担忧不已:“学生在家经常上网,这可怎么办啊!”笔者结合自己的上网经验,发现的确有很多网站(有的是大型网站)都存在着问题,其内容都不适合儿童(甚至成人)阅览。有些显而易见的还好防止,但对一些比较隐蔽的却难以防微杜渐。这些内容不健康的网站一方面为了点击量和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对青少年的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毒害,另一方面又利用舆论为自己摇旗呐喊,以期逃脱社会谴责。而我们的一些应对措施就显得非常苍白,上网软件不给力,新闻中少儿不宜部分没有“定级”,社会监管又形同虚设……这种种弊端怎么不让人心存担忧,怎么不让儿童“提前成人化”,怎么不让孩子“思想脱缰”呢?这种情况只有集中整个社会的力量加以抵制,才能还给孩子一个纯正向上的网络空间。

营造氛围,专业对待。网络“反教育”和负影响是一种复杂的现象,也是我们教育中的一个难题,这点不需要我们再用事实来进行论证,而难就难在我们如何去影响,去改变这种“渗透型的”的教育方式。有时我们一些教师也在不知不觉间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反面作用。例如笔者发现在办公室中,几位教师谈得兴起时就信口开河,什么你是“白富美”,他是“高富帅”……如果教育工作者把这些网络用语挂在嘴上,而自己的工作又不能因此带来丝毫的改善,可能心态也不会太好;如果再把这种思想传授给儿童,那么着迷于坐享其成,而丧失了后天奋斗的思想,可能会影响一代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对网络用语的教育意义进行辨析、抉择和运用,这样才能与高雅做伴,发挥正面教育的作用。而面对网络“反教育”现象,学校更需要拿出一套可行的方案,作出自己的一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