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补补“交往”这节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补补“交往”这节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童期的孩子们正值身心飞速发展时期,他们精力充沛,热情奔放,尤其喜欢与人交往,然而,有的孩子与人交往时显得力不从心,有时临难而退,有时屡屡受挫,发出“交往难”的感叹。或成为沉默寡言、个性怪僻、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的“孤儿”,或成为班内趾高气扬的“小公主”,或成为看别人不顺眼的“嫉妒大王”,或成为班内充满功利的“小老板”。以上种种表现,如果不及时矫正,就有可能成为班里的“问题孩子”,严重的则会影响其整个人生的交往观。通过下面的案例我们来分析一下,来看看哪些心理症结制约了孩子的和谐交往呢。

症结一:自卑心理

有的孩子总怀疑自己的知识、能力不如别人,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畏畏缩缩,缺乏自信。他们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即使别人之间的相互指责,他也会认为这是“指桑骂槐”。由于这种自卑心理的驱使,他会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导致很难与周围的同学相处。这既限制了交往范围,又增加了心理负担,最终会导致他丧失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案例

李丽是一个四年级的女孩,性格内向,在他人面前不拘言笑,与人说话的时候总是低着头,她觉得自己说出的话同学会笑话。她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李丽也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同学们不会喜欢她。

【案例分析】

李丽受自卑、羞怯等负面情绪影响,致使她越来越不敢与人交往。是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畏手畏脚不敢表现自己,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孩子自卑,往往是因为缺少了自信,或对于自己的某个地方不满意而导致的。家长和老师应给这种孩子以更多的赞美与鼓励,使之走出自卑的泥淖。

症结二:自我中心

有些孩子为人处事往往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凡事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总是自以为是,唯我独尊。这样的孩子在与同学交往时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不会欣赏别人,习惯对人发号施令。他觉得周围的人让着他是应该的,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听不进别人的建议。

案例

赵嫣学习成绩优秀,在班上总是前几名,而且在学校的舞蹈比赛中经常得奖,可谓多才多艺。再加上家庭比较富有,她时常瞧不起班上其他同学。在学习上,如果有同学向她请教问题,她会随口说:“这问题太简单了,你怎么那么笨啊。”有时自己做错事了,她也不承认,还多方辩解。逐渐地,同学们都疏远了她。

【案例分析】

自我中心是现在孩子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家庭中他们处在中心的地位,家长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在家庭中形成的这种自我中心的个性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希望别人服从自己,而且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周围的事物。要让这样的孩子得以改变,家长需要使孩子摆脱形成自我中心的环境,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自我认识能力。

症结三: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在与他人比较中产生的,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具有竞争性,这往往容易使个别孩子在内心产生程度不同的嫉妒心理。嫉妒心理常带有报复性,把嫉妒对象作为发泄的目标。

案例

王怡在班里或朋友中总是容不下别人,看到别人成绩比自己好,就说有什么了不起,八成考试作弊了。看到别人长得比自己漂亮,衣服穿得好看,就说人家是出风头。王怡每天总有不开心的事,说话带刺,时不时地挖苦别人,总觉得别人都那么讨厌,谁都和自己作对似的。

【案例分析】

王怡的这些表现是可怕的嫉妒心理造成的。一个人在嫉妒他人时,最受伤害的是自己,因为在嫉妒他人时,当事人往往处在紧张和不安之中。长时间的嫉妒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嫉妒的对象越多,关系冷淡的对象越多,这就给人际交往带来极大的妨害。家长要善于引导嫉妒心强的孩子学会控制排遣嫉妒情绪,告诉他们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如化嫉妒为力量。

症结四:功利心理

孩子是比纯洁的,但现在的社会商业气息浓厚,也或多或少影响了孩子。于是,有的孩子在“势利”心理的驱使下,巴结那些有钱的或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有的用物质手段结交朋友,而且有的见风使舵过河拆桥,等等。有“势利”心理倾向的孩子因为其交朋友的动机不纯,长此以往,对自己的人格魅力造成了损害。

案例

新学期开学了,张帅把自己买来的最新的学习用品发放给班里的同学,原来是他的班级马上要竞选班长了。他认为我只要给了同学好处,他们就会选我当班长。学校组织去敬老院,张帅对待老人体贴又亲切,可是在家里却对爷爷奶奶大呼小叫;学校劳动,老师在场他会表现得非常积极,可老师不在时他判若两人。

【案例分析】

张帅的种种行为表现为在交往中的功利心理,当利益转移便可“移情别恋”。持这种心理的孩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利用关系。这样的孩子往往没有目的不做事情,把个人利益置于首位,只结交对自己有用的朋友,而且不尊重同学之间的友谊。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要让他认识到友谊的珍贵,告诉他们友谊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要克服功利心理,结交真正的朋友。

对于孩子经常出现的人际交往障碍,教师和家长应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从自信心、合作和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着手培养,同时训练他们掌握适当的交往技巧,使之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事件,创造一种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

(权江红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外交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专职心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