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成都市中小学生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成都市中小学生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5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3-0271-02

【关键词】 传染病;疾病爆发流行;学生

中小学校人群密集,容易形成传染病爆发流行。有资料表明,传染病疫情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68.75%[1],有的地区90%以上爆发疫情发生于中小学,疫情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2]。学校传染病的爆发流行不仅影响学生健康和教学秩序,甚至危害社会稳定,因此,学校是传染病防治的重点。为掌握中小学生传染病发病特点,探讨疫情爆发危险因素,笔者对成都市2006年中小学生发病资料进行分析,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传染病个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学校和学生统计数据来自成都市教育部门。

1.2 方法 查询现住址为“成都市”、发病时间为“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历史卡片,导出Excel文件,经逻辑检错后,根据职业、年龄和工作单位筛选出中小学生法定传染病个案,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成都市辖19个区(市)、县和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2006年常住人口11 001 961人。现有中小学校1 658所,在校生1 417 522人,报告法定传染病5 930例,发病率为418.34/10万,略高于全市总人口发病率(399.03/10万)。小学生发病率(567.42/10万)明显高于中学生(247.25/10万)。

2.2 主要病种构成 中小学生人群报告法定传染病18种,其中乙类13种,丙类5种。发病前5位分别为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发病数占报告总数的90.57%。其中前3位病种发病率均高于全人口;后2位病种主要发生在中学生人群,发病率均低于全人口。

2.3 传播途径构成 学生人群传染病以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为主,分别占46.59%和44.13%;其次是血液及性传播,占8.93%。与全人口比较,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比例偏高,而血液及性传播比例明显偏低。

2.4 季节分布 学生人群传染病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总体上看夏秋季多于冬春季,在5、6月份形成一次小高峰,9月份形成一次大高峰(扣除突发疫情影响后结果仍一样)。其中,消化道传染病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入夏以后发病持续上升,在9月份达到最高峰,然后随着气温的下降,发病数也持续减少;呼吸道传染病季节波动幅度不及消化道传染病明显,在4-6月和12月相对多发,见图1。

2.5 地区分布 学生人群传染病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报告最多为682例,最少为47例,平均297例。报告数量居前5位的地区分别为镏金牛,崇川,成华,武侯,郫县,病例数占43.32%;5个中心城区报告病例占38.31%,有8个地区报告病例数高于平均值,累计病例占59.41%。总体上看,经济发达地区报告病例相对较多。学校及在校学生人数、流动人口子女在校人数可能是影响地区分布的主要因素,爆发疫情也会影响地区分布。

2.6 人群分布 男、女生之比为1.43∶1,各年龄均有发病,8岁年龄段出现发病高峰。其中,小学生较中学生相对多发,发病数占72.00%。

2.7 爆发疫情 全年中小学校发生传染病爆发疫情17起,发病832人,无死亡,占全市传染病爆发事件的85%。其中,呼吸道传染病疫情14起(包括流腮7起、麻疹2起、风疹1起、水痘4起),发生于3-6月和9-12月;肠道传染病3起(均为菌痢),均发生于9月。爆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学校。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成都市中小学生法定传染病发病率高于全人口,与国内报道[3]相似。学生人群传染病流行有很多客观因素,但爆发疫情主要取决于制度落实情况。麻疹、流腮、风疹、乙肝、肺结核均为疫苗可预防疾病,但仍存在较高的流行水平甚至爆发,表明免疫空白较大。小学生寄宿人数较少,与家庭和社会联系密切,容易将感染从社区带到学校,因此从小学开始严格执行接种证查验制度十分关键。掌握学生接种覆盖率,不仅有利于促进家长为孩子接种疫苗,还可以评价人群的免疫屏障,提出预警建议。学校在发现和报告学生传染病方面比医疗机构更灵敏[4],在无法切断校内外联系和根本消除免疫空白的前提下,建立学生晨检和师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制度,及时发现和隔离首发病例,也是防止疫情蔓延的有效环节。

随着办学条件和居民经济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始集中供餐,而且很多学校实行后勤社会化,食堂实行承包经营。在全人口肠道传染病流行的形势下,学校食品卫生面临严峻威胁。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食堂的管理,积极引入GMP和HACCP等先进管理技术[5],建立健全卫生安全制度,定期检查落实到位情况,严把进货质量和加工环节关,做到生熟分开,环境与餐具消毒,定期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和健康体检。此外,很多传染病还可以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因此要搞好校舍环境卫生,改善环境卫生设施,为学生卫生行为的形成提供外部条件。

4 参考文献

[1] 丁胜非,陈碧云,段红英,等.湖南省2004-2005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654-655.

[2] 郑高,叶丽萍,林馨,等.构建学校传染病防治体系的探讨.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4,10(6):62.

[3] 李秀芝,刘风云,刘秀珍,等,哈尔滨市太平区中小学生传染病流行情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3,24(4):408.

[4] 龚健,董柏青,黄运能,等.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901.

[5] 傅小鲁,苏应雄,徐勇,等.HACCP在学生集体用膳中的应用.现代预防医学,2003,30(1):123-124.

(收稿日期:2007-05-22;修回日期:2007-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