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80后爱与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80后爱与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诗句中吟诵的爱情,美轮美奂、情致深远。“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旖旎妙境,“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深情款款,“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悲惘坚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魂牵梦萦,纵使遥隔千年的烟尘透视,依然令人迷醉。爱情中饱含悲欢离合,承载的是人类最美好的希冀和梦想。

当马诺高喊“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当“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电视、网络相亲节目红遍大江南北,当“无房无车无钻戒,不办婚礼不蜜月”的裸婚和“3秒钟可以爱上一个人,5分钟可以谈一场恋爱,7小时就可以确定终身伴侣”的快餐式婚姻――闪婚比比皆是的时候,我们蓦然发现,随着中国80后青年逐步成长为社会的主流,中国传统的婚恋观念正在被不断地冲击和解构,新的婚恋观念正悄然形成。

择偶标准――从“谈恋爱”到“谈条件”

马诺是一名23岁的平面模特,作为“非诚勿扰”节目的女嘉宾,当听到一位爱好骑自行车且无业的男嘉宾问到“你喜欢和我一起骑自行车逛街吗?”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更喜欢在宝马里哭。”这一大胆、犀利的言论迅速在网络上蹿红,她也被网友们戏称作“拜金女”。拜金女的话中,透露出一种物质凌驾于感情之上的认知方式。

的确,当前80后青年的择偶标准正在向功利化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择偶更看重现实,经济基础成为婚恋双方考虑的重要因素。

《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中显示,59.省略。

当前中国80后青年选择的择偶方式,早已不拘泥于传统的媒妁撮合、亲友介绍和婚介牵线,电视相亲、网络红娘的兴起,为他们提供了更直接、更便利、更开放的交友和婚恋渠道。

以电视相亲为例,随着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横空问世,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贵州卫视的“相亲相爱”等电视相亲节目也陆续推出,拉开了全民电视相亲的序幕。根据索福瑞71城市收视率统计,“非诚勿扰”收视率曾仅次于央视一套“新闻联播”,牢牢霸占着全国卫视全部上星节目每周收视第一的宝座。

据调查,婚恋网站提供的会员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婚介公司或“万人相亲会”的规模。心理学博士张怡筠与世纪佳缘网站共同编制的《2008年网络婚恋报告》显示,被调查的21100人中,85%的单身男女愿意在网络上寻找爱情,38%的人拥有网络恋爱经验,超过82%的单身男女相信通过网络可获得真爱,由此可见网络渠道受单身网民的追捧程度。

这种现象在凸显了80后择偶方式变化的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在逐步走入社会后,面临婚恋时的无奈。根据一项全国范围调查显示,在择偶难的原因中,“交际圈子比较窄”和“工作太忙了,没时间找对象”所占比例分别是48.5%和42.7%。同时,还有一些80后的白领、金领由于个人自身条件较好,对另一半要求高,相对合适的人选比较少,到了适婚年龄还保持单身成为常态。随着剩男剩女数量增多,社会焦虑感开始普遍,很多人急于解决个人问题,主动意愿非常强烈,但缺乏机会和渠道,电视相亲节目、网络红娘的形式为他们创造了在更大范围展现自己、寻找志同道合的另一半的的交友平台。

择偶方式――自主性不断增强

“自己的婚姻自己作主,自己的幸福自己支配,” 在西方强调个人主义的影响下,当代中国80后青年都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追求个性的解放和自由,对待爱情敢于大胆追求,因此他们在择偶时更加倾向自己作主,而不希望父母过多按照传统的价值观来判断自己的婚姻。

在结婚对象的条件达不到父母要求标准时,80后的人可能会尝试努力沟通,但遭到“否定”时,自己则会“拿主意”,反叛地认为:我不需要你们认同和祝福。可是与对象同居或相处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自己内心仍然需要得到长辈的接纳和祝福,然后想到回归家庭传统。这一点和70年代生人不太一样,后者在择偶早期的时候,就已经参考了长辈的意见。

婚姻观念与模式――婚姻新模式层出不穷

从前人们认为“始终长不大”的80后,最大的已经要迈入而立之年,80后的婚姻,早已从梦想中的传说步入残酷的现实。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走入婚姻殿堂,新的婚姻模式也跟着层出不穷,在主流婚恋观之外,“裸婚”、“闪婚”、“蜗婚”、“毕婚”、“试婚”、“不婚”等现象在80后中流行。

裸婚

网上曾出现过这样一张新奇的账单,名为“在杭州讨一个老婆的成本核算”,在计算了住房、轿车、喜酒、蜜月等花销后,各项成本合计125.8万元,以男方家庭30万元的家产,男人年收入6万元计,(125.8-30)/6=16年。最后得出结论为:男方不吃不喝工作16年=讨一个杭州中等条件的老婆的成本

80后,正值婚恋高峰期,但是伴随着社会的高压和生活成本的日益增加,逐渐迈入社会并已经或者即将成为中流砥柱的80后们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蹒跚前行。飞速上涨的房价让很多年轻人望房兴叹。无房、无车、无存款的“三无人员”很多,据最新调查显示,即将年满30岁的职场人中近五成人无房无车,而在1981~1984年出生的人群中,无房无车的人比例达到了七成,这使得他们无奈选择裸婚。裸婚,是现在80后走进婚姻中的一种结婚方式,他们用“没房、没车、没钻戒、没婚纱、没存款、没婚礼和没蜜月”,用诸多的“无”来诠释节俭的结婚方式,总之,结婚时除了去登记处办理结婚证之外,其他的什么都可以不需要。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 《裸婚时代》中的台词――“没车, 没钱, 没房, 没钻戒, 但我有一颗陪你到老的心, 等到你老了, 我依然背着你, 我给你当拐杖, 等你没牙了, 我就嚼碎了喂给你”曾感动了无数人,但这背后吐露出的更多是一种面对现实的无奈与悲凉。不少在自尊与现实夹缝中求生存的都市年轻人, 都在剧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诚然,裸婚也是一种抛弃世俗的金钱与物质,遵从内心的感受,体验爱情真谛的过程,村上春树也说,只要能真正发自内心地爱一个人,人生就会有救。但裸婚更多地是80后们在高成本运行的社会中,在与物质的抗衡中妥协与无奈的表现,细节打败爱情,现实中有太多人走不下去, 常常与爱情无关, 他们只是败给了生活。

闪婚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一切都在提速,这种追求速度的快餐式模式也蔓延到了80后的婚恋观念,过去那种“日久生情”的婚恋模式,正在接受新时代、新理念的冲击与挑战,“闪婚”现象愈加普遍。但是简化后的爱情究竟是浓缩的精华,还是绚丽的空壳,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不求天长地久,但愿曾经拥有”,有些“闪婚”者盲目而快速地寻求感情上的慰藉,使得婚恋过程就像吃快餐一样,饱了就行,但营养的事就顾不到了。在一些80后青年的眼里,“日久生情”早已沦为陈词滥调,对于希望结婚的人来说,当然是谈恋爱时间越短越划算。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小说《慢》中表达的看法是:很难想象有速成的爱情,突如其来的幸福往往会被证明为适得其反,然而我们的世界赋予速度和效率太多的荣誉及价值,对它们的追求使我们在自己生存的社会中感到迷失与陌生。

的确,这种来源于感情冲动、心灵空虚的速食化的闪婚模式,虽然当时激情澎湃,但却忽视了内心最重要最持久的感受,也将两个人的关系嫁接在了一种短期的瞬时的情感爆发点上。在婚姻这个情感天平上,责任是最重的砝码。而“闪婚”一族,注重的只是一时相悦的情感,而忽略甚至是放弃婚后双方对责任的担负。一旦在责任问题上产生撞击,就很难有调节的办法,唯有选择逃避的方式――“闪离”,形成一种从“闪结”到“闪离”的恶性循环。

民政部门研究人员认为:“目前,因婚姻濒临破裂而走进婚姻咨询室的人群中,有一半是20多岁的年轻人。多半因为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家长里短等小事闹得鸡飞狗跳。”

婚前――开放性与原则性并存

在传统婚恋观念中,恋爱――结婚――的递次线性模式是符合社会婚恋道德规范的,但在当代大学生婚恋中,这一模式已被颠覆。“未婚同居”等婚前,开始趋于自然化,传统的婚恋模式已经被解构成恋爱――――结婚。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对婚前持肯定态度的有48%,90年代上升到76%,如今上升到了91%。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的性观念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80后虽然对待婚前的态度是开放的,但是却有其自身的原则性。《上海80后新生代婚恋观调查》显示,对婚前的态度,随着年龄的递减,持肯定态度的比例不断增加,这与近年来性观念的变动特点和趋势相一致。但在建立性关系的态度上,80后有着相对的准则。60.2%的受访者表示“性与爱一样需要忠诚,一个人同时只能有一个”;74.6%的人表示“只与相爱的人发生婚前”;69.1%表示“为满足自己的一时冲动而与人发生性关系是不可取的”。

家庭观念――丁克家族不断涌现

曾几何时,“任何一个女人都想为她所爱的男人生一个孩子”的定理被许多男男女女奉为从恋爱到婚姻的核心爱情观念。可是当历史的长河流动到了80后这一主力军身边的时候,很多人却将这一理论抛弃。“三个人的世界太拥挤,两个人的世界刚刚好”,80后青年人越来越多地选择成为丁克一族。

对于一些80后来说,丁克家庭的生活方式,代表了轻松、自由、叛逆、胆识以及勇气,代表了一种前卫的家庭形式。思想超前的80后男女,喜欢浪漫的二人世界,注重自身的快乐,不愿意多一个生命打扰。中国妇女学学科奠基人李小江认为,这一行为使女性摆脱了被固化的天生的生育工具的传统角色,生儿育女不再是女人必经的人生之路。

而对于另外一些80后青年来说,在用“裸婚”闯过了结婚这一道关之后,丁克是他们面对抚养孩子的高成本所被迫选择的又一妥协方式,他们被称为“被丁克一族”。没有本地户口、恐惧失业、供不起每月4000元的幼儿园和艺术班、不想成为孩奴、不想裸生。

在多元和矛盾中前行

中国80后青年在婚恋观上,采取了比较开放、自我、多样化的态度,呈现出婚恋观价值的多元化和情爱关系形式的复杂化。这种转变和形态源于西方文化思潮、网络技术、中国社会的现实和80后自身的特质。

随着中国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西方外来文化不断渗透, 互联网广泛应用,西方的自由主义、竞争意识、主体意识等思维方式逐渐渗透到80后的婚恋价值取向中,大量关于两性及恋爱问题的讨论,使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从“大一统”转向“多元”,从禁锢转向开放,造成许多80后青年的恋爱和婚姻动机与模式的多元化。

同时,80后在当今社会,无论在职场上还是生活中都扮演着拼命三郎的角色,为了生存,他们在一座陌生的城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的时代,生存压力与房价扶摇直上,工资涨幅远远赶不上物价涨速,面对现实,他们只能选择妥协,选择逃避现实。

80后具有自身的特质,在价值观念、行动准则、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与以往数代人之间明显的区别性。80后这一代更独立,更注重个性的解放和主体性的张扬,他们身上呈现出比较开放、透明的心态,具有接受新事物的较强能力,但同时又因为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很难有机会去换位思考问题。80后更加倾向于个体化的取向而不是群体化,强调个体本位而不是社会本位,因此对待感情,往往没有那么认真和慎重。“相爱就在一起,不爱了就分开”是很自然和正常的事情,敢爱敢恨成为他们的爱情宣言。

婚恋观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体现。中国80后青年婚恋观的嬗变在总体上是健康的,且呈现开放和多元化的趋势。 社会对80后的婚恋观应当保持宽容理解的态度,但是对于有些非理性的观念和行为也应当引起重视并进行引导,建立美满的家庭关系,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这其中包括加强树立正确婚恋观的教育,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和社交网站的管理,注重婚恋内容传播技巧等。

同时作为中国社会的主力军,80后青年人也应当正视自己的婚恋观,学会明白:婚姻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意味着一种对对方、对家庭、对道德、对社会的责任,意味着一种对双方关系的规范和约束,要理性对待,慎重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