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你对海啸知多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你对海啸知多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全世界大多数海啸源于太平洋,整个地球上四分之三的活火山都在其底部,如果有项目支持,有防范意识,有数据共享和协作机制的话,至少可能给印尼海啸争取更多疏散的时间的。防治和预报天灾比事后劳命地赈灾更重要,尽管纯粹的科学技术无法拯救人类,但各国依然没有放弃海啸预警系统的研究,毕竟面对天灾,我们主动出击,人类便站到了另一个高度。

【关键词】 海啸成因;危害性;分布特点;预警机制

2004年12月26日,一场8.9级的地震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西北端海域。地震引起的海啸在几个小时内就席卷了印度洋,印度沿岸国家泰国、斯里兰卡、印度、马来西亚、马尔代夫,甚至亚洲的索马里都受到了海啸的袭击。由于没有及时得到海啸预警,所有受灾国都遭受了极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遇难者还包括评断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至少有1.5万人死于这次海啸,据说国际影星李连杰一家当时也正在该地度假,所幸的是他们及时逃脱,才幸免于难。顷刻间,南亚清晨和煦的阳光灰飞烟灭,人类的生命和文明在暴虐的自然界面前显得格外的渺小和脆弱。

海啸的发生有多种原因,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大规模的海底滑坡都会引发海啸,其中最严重的要数海底地震。更可怕的海啸是小行星或彗星撞入海洋所引起的,其能量可达印尼海啸的几万倍,波高几百米。这 样的海啸将把所过之处的沿海城市完全摧毁。

海啸波浪的波峰很大,波长又长。海啸在海洋上传播,与风动波有明显的区别。无论是微风还是猛烈的大风,在海洋上掀起的水流仅限于浅层水体,即便卷起了30米高的巨浪,也不能撼动深处的海水。而且由风引起的海浪通常波长很短,100-200米左右,而海啸的波长可达200公里,在地震点上方刚开始的时候海啸波峰一般是1.-2米,但是这样的高度分布在这么大的波长上,处在船上或飞机上的人根本就感觉不到。

除了巨大的波长,海啸波浪的传播速度更快,其传播速度只跟水深有关,是重力加速度和水深乘积的平方根,故海水越深,度越大。在6000米深的-海洋土,海啸波浪的速度大约是800公里/小时,可轻松地与波747保持同步。值得一提的是,海啸波高与水深又成反比,这是因为,越是到近海区,海浪与洋底的摩擦使它的速度减缓,后面的波浪不停地赶上来与前面的波浪形成叠加,加上波浪的表面和底部之间的范围越来越狭窄,最后汇聚成一道高高的水墙。如果高速飘洋过海的海啸波浪突遇浅水区,它就可以达到灾难性的高度。 所以一般船只要逃避海啸的话,不应该往港口里跑,而是往深海中跑,跑得越快,危险越小。

海啸波浪挟裹着如此巨大的能量,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所有设施、建筑物,在狂涛骇浪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海滩上只留下一片狼藉,残木破砾,尸横遍野。

众所周知,海啸的危害如此之大,难道就不能预测到一点动静以挽救生命,减小损失吗?回答不尽如人意。目前全球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而真正被准确预报过的只占很小的比例,更别说在海底发生的地震了。

俄罗斯科学院信息分院院长述金院士曾根据太平洋地区的水下地形情况绘制了一个海啸传播的时间图,只要在任何一个观潮站观测到海啸迹象,几秒钟内就能计算出其到达任何地点的时间,这样测出的海啸从阿拉斯加到夏威夷的时间误差只有1分钟,无奈的事,因为海底地形实在是太复杂了,海底的形变很难测得准,所以,海啸的预测比地震探测更难。

即便如此,目前美国环境保护实验室仍然在太平洋里的7个地方安装了所谓的海啸记录器和海啸测量仪。据说它们能确定海啸是如何扩散并向哪个方向扩散的,能够传达98%以上的数据,测量出小于1cm的振幅,在获得首批海啸数据后,研究人员就可以在数学模式的帮助下对它们进行快速精确的处理,从而发出海啸预警,告知人们即将到来的危害。

那么,印尼的那场灾难为何在事前又毫无察觉昵?这与海啸历史不无关系。全世界大多数海啸源于太平洋,整个地球上四分之三的活火山都在其底部,所以有人说:这个海洋实在一点也不太平。据人类1700多年来的统计,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约发生260次,平均6-7年一次,其中发生在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海啸约占80%,发生在地中海地区的占8%左右,而在日本列岛及其邻近海域的约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而像2004年这样的海啸,近几年来都没有在印度洋出现过了。在世界海啸预警系统中,包括了整个太平洋地区、地中海以及大西洋东北部靠近葡萄牙和西班牙地区,根本不包括印度洋。正因为如此,用我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杨华庭研究员的话说:“我参加的几次国际会议上,从来没有来自印度洋地区的学者”。由此可见,对于印度和斯斯兰卡这些远离地震带的国家和地区而言,灾难意识非常缺乏,如果有项目支持,有防范意识,有数据共享和协作机制的话,至少可能给印尼海啸争取更多疏散的时间的。

当今世界已经把人的生命提高到宝贵的高度,我们听得到一个急切的呼吁:防治和预报天灾比事后劳命地赈灾更重要,尽管纯粹的科学技术无法拯救人类,但各国依然没有放弃海啸预警系统的研究,毕竟面对天灾,我们主动出击,人类便站到了另一个高度。

收稿日期:200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