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30例的治疗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30例的治疗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60例急性胰腺炎病例分为轻中症30例(对照组),重症30例(治疗组),两组均采用综合内科治疗措施,观察其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仔细的观察分析,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排便、腹痛消失、腹胀消失等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低于治疗组(7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轻中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来说,内科综合治疗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能有效恢复相关症状,提高治疗疗效。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轻中症重症

急性胰腺炎是比较多见的一类急腹症,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其发病率也随之增加,病死率仍然高居各类急腹症之首[1]。目前,临床将急性胰腺炎分为轻型和重症两大类,最多见的是轻型急性胰腺炎,重症患者仅占25%[2]。进入21世纪,随着对急性胰腺炎病理生理的深入阐明,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成为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主体。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0年8月收治急性胰腺炎病例中筛选出60例,均未经外院诊治,自发病起至就诊时间<72小时。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12~78岁,平均46.5岁。疾病程度:轻中症30例(对照组),重症30例(治疗组)。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少,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外科组于2000年修订的诊断和分级标准进行。急性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膜炎体征;血、尿淀粉酶升高;并能排除消化道穿孔和机械性肠梗阻等其他急腹症[3]。

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①抑制胰腺分泌:禁食、胃肠减压、使用抑制胃酸分泌,如质子泵抑制剂和受体拮抗剂;抑制胰腺分泌和胰酶活性的药物,如奥曲肽。②液体复苏、维持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改善微循环,加强监护治疗。③预防感染:早期给予对致病菌敏感的能透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防治感染,治疗后期如果出现继发真菌感染时则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入院7天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②显效:入院7天内上述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无并发症发生;③有效:入院10天内上述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无并发症发生;④无效:入院10天内病情未得到控制,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并发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中转手术者等[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相关症状与体征恢复时间情况比较:经过仔细的观察分析,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排便、腹痛消失、腹胀消失等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相比,对照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低于治疗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有2例转开腹行坏死胰腺清除术,腹腔引流术;2例死亡。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见表2。

讨论

近年来,随着胰腺微循环障碍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的深入研究,包括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流变学改变、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液流变学改变、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的作用,这些都是导致急性胰腺炎发病及进展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易出现金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然后进一步发展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多器官衰竭而死亡[5]。而积极的手术会增加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这些使人们对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观点也从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逐步转移到非手术综合治疗为主的外科治疗。

参考文献

1邹声泉,龚建平.外科学——前沿与争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2-114.

2吴成中.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9(4):417-418.

3吴咏冬.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6):19-20.

4郑建明,朱明华.急性胰腺炎的病理[J].胰腺病学,2006,7(3):200-202.

5施观兴.前列腺素E1治疗急性胰腺炎64例疗效观察[J].九江医学,2005,17(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