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利率管制与风险定价(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良贷款引致两难
在目前中国利率受管制的情况下,现在的中国银行业如何运转?答案是,中国的银行同样有压力来缩小不良贷款的额度。不过,这个压力不是来自商业银行内部盈利的要求,而是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当然,人民银行迫使银行提高信贷水平的这种努力,效果已经很明显。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问题在于:银行是怎样缩小不良贷款额度的呢?第一,他可以加大“好”贷款的发放而扩大贷款的总额。这样做可以使得不良贷款的比率下降。中国的很多银行正在这样做。他们特别注重住房按揭贷款领域的增量,因为这类贷款的质量通常比较高。
第二,针对某种企业而言,他们可以停止发放贷款。这类企业属于风险比较高或者信贷成本比较高的。换句话说,需要资金的企业,由于贷款利率“不对”,他们就得不到需要的资金。“贷款利率不对”的意思是说利率与风险不匹配,或者“风险价格定得不对”,因此银行收不到合适的利息。此时,银行宁可不贷。这种现象在中国称为“惜贷”,表现为企业需要资金而银行不肯放贷。在成熟市场经济中比较反常的这种现象,在中国则成为一种理性选择的结果。
“惜贷”只是问题的一面。在银行“惜贷”的同时,存款还在源源不断地进来。银行能否贴牌子、登广告,通知大众:“对不起!我们不要你们的存款。请你走开”? 这种情况绝无可能,因为此举向社会传递的信号其实就是:银行没有能力偿还存款,所以不再吸纳存款。由此导致的挤提,还不是会让银行马上倒闭?
当利率市场化的时候,银行可以选择降低存款利率。利率太低的话,存款者一般不愿意购买银行的债务(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贷款与存款的平衡不成问题。而利率管制使得这种市场自发形成的平衡机制失去了基础。
现在,问题的脉络基本清楚了:利率管制导致巨额的不良资产;为了减少不良资产,在利率管制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理性的选择是“惜贷”;银行可以“惜贷”,但不能“惜存”,存贷之间的利息差,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一个沉重压力。
利率管制对投资者行为同样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果企业信贷的利率控制在过低的水平,投资者不会愿意购买企业债券而宁可把资金投到其它收益率较高的地方,比如股票市场。按世界标准,中国股市的市盈率现在仍然处于很高水平。
另外,可能会选择中国的“灰色”债券市场进行投机。国内的机构投资者包括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会感觉在投资上举步维艰。此类的投资者不能也不应该采取投机行为。他们替客户保管资金,需要维持高水平的道德标准来进行受托业务。他们的债务期限很长,按理他们应该投资到长期固定收入证券。
在长期债券方面,央行应该允许银行发行长期固定利率附属债。它的自然购买者是机构投资者,因为此类投资者目前尚无其它办法将长期债务与长期固定收入资产匹配起来。如果银行可以发行长期附属债,银行就能够进一步补充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今日中国银行业很需要稳定的、分散的资金来源,而附属债是一种很好的工具。
遗憾的是,附属债一定要按照市场利率去定价,需要将发行者的违约风险考虑进价格之中,而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附属债的发行是不可能的。投资者与发行者没有办法通过协商去调解彼此的需求。结果银行业资本金不足现象持续得不到解决,同时削弱机构投资者的力量,迫使机构投资者把资金投到低收益或者高风险的投资渠道。
为利率市场化准备条件
中国应该取消利率管制的政策。不过,这绝对不能被过于简单地处理,因为真实的情况非常复杂。至少有一点不得不考虑:在利率管制被取消的情况之下,中国的银行家在实质业务上有可能会失去职业行为的高标准。
为什么呢?正如上面指出的,利率管制造成银行有双重盲点。第一,发放贷款的人不理解他的工作是买进东西(风险)。第二,他购买的东西的价格并不是他自己决定的。特别是,银行家以为买进风险(即贷款)是卖东西。在竞争的环境中,他们可能会通过低利率去发放贷款,即想要通过“高价”来购买生意(贷款)。
结果无疑是:第一,银行利润减少。第二,银行补充信贷损失的能力降低。这两者都会降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在这种不利条件下,银行降低存款利率来减少负面因素本来是很好方法,但是事实上,竞争迫使银行都在努力拉存款。其中主要的方法很可能是对存款支付较高的利息。这是导致恶性竞争的根本原因。
所以,尽管解决银行业的问题最终在于利率市场化,但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是需要慎重的,至少需要为此准备尽可能充分的条件,尤其是要尽快消除长期存在的双重盲点。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是,在没有开放利率系统之前,应该注意并加快银行出售不良贷款的进程。今天中国的银行都塞满太多的不良贷款,除非他们能够大量地降低不良贷款的水平,否则一定会继续“惜贷”。降低坏账水平越快,银行可以按照市场利率去进行风险买卖的时间就越早。这会有助于中国建立很健全的风险交易市场。具体的好处在于:
――通过加快不良贷款的出售,能够促进培育处置坏账的专家群。这些人会向有丰富国际经验的外资机构学习。国内的银行因此可以加强处置坏账的能力,也能够通过合作和竞争去提高坏账处理水平。
――购买坏账的外资机构的活动会使得国内老百姓对坏账的市场更加了解。其结果会让投资者有机会和能力去做坏账的买卖,同时也会提供定价基准给发放贷款的人员和发行债券的企业。最后会促进更规范、更深入的信贷和资金市场。
――通过不良资产的处理,有助于改变银行工作者原有的对银行业本质的错误认识,真正在银行业内部确立承担风险的意识。这有助于更好地面临日后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挑战。
如果一意要维持利率的管制,当然可想出许许多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只不过,利率管制体系实行越久,带来的不利后果就越多,而解决遗留问题所需要的成本就越高。加快步伐,把管制利率系统改为市场利率系统,是解决中国银行系统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惟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