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30例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30例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进一步了解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临床特点。结论:急性发病有头痛、呕吐,伴或不伴有癫痫、局灶性脑功能障碍的年轻病人要考虑到CVT的可能,必要时及早行MRI或OSA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早脱水、抗凝治疗愈后相对较好。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MRI 肝素

资料与方法

本组30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5~51岁,平均36岁。病程1周内18例,1周~1个月9例,>1个月3例。大多急性起病,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其中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的4例,高脂血症3例,1例分娩后20天发病,中耳炎病史1例。首发症状头痛19例,伴呕吐14例,头痛伴局灶性及全身性癫痫发作的6例,视物不清的4例,癫痫发作起病的2例,精神障碍1例,视水肿18例,颈部抵抗15例,肢体无力5例。

脑脊液(CSF)检查:30例病人均进行了腰椎穿刺CSF检查,CSF压力均增高,为230~400mmH2。CSF蛋白含量正常26例,轻度增高的4例,分别为0.55g/L和1.75g/L。白细胞正常24例,增高的6例,在(10~100)×106/L之间。糖氯化物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学检查:头颅CT检查23例,正常21例,异常2例,1例出血性脑梗死,1例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头颅MRI及CT检查显示脑内异常病灶12例,其中颞叶出血4例,颞顶叶出血性梗死3例,双侧额叶梗死灶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MRI检查有不同程度的静脉窦受累,表现为窦血流空效应消失,为短/等T1长T2信号。上矢状窦受累最常见,共22例,单独受累14例,与横窦、乙状窦、直窦并发8例。其他下矢状窦3例,海绵窦2例,横窦及同侧的乙状窦3例。

治疗方法 30例病人均给予脱水治疗及对症处理。22例病人给予抗凝治疗应用低分子肝素0.4m1,每日2次皮下注射,10~21d不等。

结果 近期疗效:18例基本痊愈,9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所有病人院外未进行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有1例病人治愈出院半年后复发,再次住院治疗25天好转出院。

讨论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病因复杂,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来源广泛,颜,面部、口腔、耳部、颈深部等皆可。非感染性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多样,但凝血障碍是一个重要因素。常见病因:①血液成分的改变,如高凝状态、高脂血症、口服避孕药、血液病等;②血液动力学改变,如全身衰竭、脱水、心力衰竭、高热等使血流缓慢而形成血栓:⑧机械因素,上矢状窦外伤、肿瘤或血肿压迫等;此外遗传因素近来受到重视,活性蛋白c抵抗患该病的危险性增加。上矢状窦内有许多小梁横穿,解剖学的特点有利于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本组资料显示73%患者上矢状窦受累,与文献基本一致。大多数病例找不到明显诱因,说明发病机制复杂,值得进一步探讨。

CVT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诊断有一定困难。本组资料显示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女均可患病,病前身体素质多较好。上呼吸道感染、妊娠、高脂血症等可诱发。多为急性发病,病情逐渐进展。头痛、呕吐、伴或不伴有癫痫,局灶性脑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有些也可以视物不清、精神障碍发病。1周内视水肿发生率高。脑脊液检查的重要特征是高颅压,CSF蛋白和白细胞大多正常,少数升高。头颅CT、MRI及DSA有助于脑内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虽然CT检查方便,直接征象空三角征及条索征特异性高,但阳性率低,往往无明显异常或仅表现间接征象;局限性梗死出血水肿等易造成误诊。因此临床上有头痛呕吐伴或不伴癫痫发作的青壮年病人应早行MRI检查。

CVT是一个不太常见的疾病,自然病程变化大,治疗仍存在争议。应用肝素是CVT的一线治疗方法,虽然目前有效的证据还不那么充足。Diaz回顾了1942~1990年间报道的203例CVT病人,比较了用与未用肝素治疗的结果,应用肝素组91%存活;未用组存活36%。本组资料的病人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近期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