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给力夕阳 第1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给力夕阳 第1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妈,家政服务员一周来几次呀?”

“一星期三次,每次都是两个小时。”

“都做些什么呀?”

“帮着整理房间、洗衣服,冬天还帮老头子洗澡,都是免费的。”

今年8月12日,杭州市上城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视察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时,南星街道美政社区88岁的赵奶奶紧紧拉着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丁晓芳的手说:“我们老年人生活在上城区,真当是有福气啊!”

据了解,自上城区政府推出系列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后,上城区已有2000多名老人,跟赵奶奶一样享受着由区政府买单的居家养老服务,安逸地过着他们的晚年生活。预计到“十二五”末,上城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受惠老人将达6000余人。

而他们之所以能过上如此安逸的晚年生活,与上城区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持续不懈的监督是分不开的。

数万老人无处养老

近年来,上城区的老龄化、高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十一五”期间老龄人口年均递增3%以上,成了全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

养老问题,一直困扰着上城区委、区政府,虽然也推出了系列养老政策,但始终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我们敬老院40个床位,申请入住的老人却有上千人,真是一床难求啊!”上城区小营巷第二敬老院院长陈娟英说,小营街道7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2万多,他们现在只能让85岁以上的老人入住。

据了解,上城区作为杭州的“老、小”中心城区,寸土寸金,养老设施建设资源贫乏。2008年底,全区共有12家养老机构,床位数仅633张,最小的敬老院只有22张床位,根本无法满足社会养老需求。这些养老机构除了规模小,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也不成熟。结果致使一些国家、福利机构投资管理的老年公寓,供不应求,甚至出现了“千人求一床”的现象;而一些硬件设施、环境较好的民营养老机构,由于社会信任度相对较低,收费较高,又常出现入住率不高的现象,部分民营老年公寓经营初期的入住率仅30%左右。

为破解养老场地紧张和养老资源缺乏的困境,2006年,上城区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尝试打造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可由于居家养老服务尚处起步阶段,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仍然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服务知识,无法为老年人提供较专业的服务。”在2009年的人代会上,贺晓卿代表直接指出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不足。

全面摸底养老现状

人大代表的强烈呼声引起了上城区人大常委会的高度关注,社会化养老问题被列入常委会2009年度的专题调研课题。

2009年上半年,上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深入全区6个街道的社区老年食堂、星光老年之家和老人公寓,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调研。

在横河公园旁的益寿园,调研组成员走进一位老人的房间,发现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里,竟然放了三四张床铺,再加上多数老人的生活起居需要有人陪护,结果这么小的一个房间里竟然要住六七个人。“人一多,屋里的空气就差。”住在四楼的王大爷说,“有时候想出去透透气,又走不动,要是有电梯就好了。”当调研组成员问及:“住在这儿,还有哪些不方便?”老人勉强地笑了笑说:“能住进来,已经很好了。要说有什么不便,最大的不便还是如厕问题,因为公共卫生间里都没有坐便器,年纪大了要蹲下去如厕有点困难。”

调研组了解后才得知,原来上城区的很多敬老院都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其他建筑物改建而成的,房内基本上没有单独的卫生间,配套设施不齐全,老年人生活很不便。

在与街道、社区以及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座谈交流时,他们也都谈到了养老服务设施少、散、档次不高,服务水平低,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等问题。“上城区现有的养老院、敬老院,不仅数量少,规模也偏小,已远远不能满足辖区内老人在家门口就近养老的需求。”调研中,民政部门有关负责人直言不讳。

调研时,上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文成指出,“破解机构养老床位不足的关键在于投入,政府要下决心拿出一部分资源用于养老机构建设,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民营机构来投资经营养老院、敬老院”。

针对调研时发现的养老事业发展缺少规划,养老机构档次不高,养老服务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调研组向上城区政府提出了统筹规划养老机构建设,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机构,逐步扩大特殊困难老人的养老服务面等建议。

收到区人大常委会的调研建议后,上城区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研究制定了推进养老机构社会化的实施意见,通过政策扶持,积极引导老年人福利事业向“投资多元化”方向发展。意见指出,凡社会投资兴办养老机构的,在每个床位给予一次性补助2000元开办费的基础上,还将发放每人每月60元的床位补贴,并在房屋租赁、水电气煤等方面给予优惠。

通过政策引导,一批“面向社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办养老服务实体相继在上城区成立,社会办养老机构所提供的床位数占全区总量的70%左右。

监督催生养老新路子

“社会化养老任重道远,要依托区情,发展上城特色的社会化养老模式,让老年人共享上城区作为高品质中心城区的发展成果,这是政府和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2009年11月,在区人大常委会对民政工作的评议会上,养老服务工作再次成为评议的热点。

评议会后,常委会向区政府提出了“迎难而上,突破瓶颈,积极推进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的评议意见,并决定将跟踪监督评议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将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情况列入2010年区人大常委会专题审议内容。

2010年7月27日,上城区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区政府关于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要有一个科学完善的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要求,引导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

“目前一些零散的养老设施,是否可以通过资产置换,将小的集中置换成大的,或是通过一室多用来提高资源利用率。”

“养老也要分层管理,政府要重点关注8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保障服务。”

“可以考虑建一些中高档敬老院,主要面向那些‘以房养老’、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群。”

“要加强对养老服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人才培养,为养老院配备专业服务人员。”

…………

会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会议的人大代表共提出了20多条意见建议,最后整理成科学制定区“十二五”养老服务发展专项规划、加强养老服务基础建设、丰富养老服务内涵等五方面审议意见交由政府办理,要求破解养老资源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的矛盾,推进养老事业发展。

为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上城区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居家养老全覆盖工程,并制定出台了《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规范》,走出了一条符合区情、极具特色的养老新路子。随后,有关部门还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制定了统一的“菜单”,包括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家政服务、司法维权、精神慰藉、紧急救助等6大类50个项目。同时,引进了一批信誉好、服务优的中介服务实体,培训了250余名专业护理人员,使养老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据了解,2010年共有15807人次享受了上城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经调查统计,老人们对服务“很满意”的达82%,“一般满意”的为15%。

目前,上城区已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试点区”。

上城夕阳无限好

今年8月12日,上城区人大常委会再次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就居家养老全覆盖工程进行了一次专题视察。

“只要老人一按‘居家宝’,20秒之内信息处理中心即可接到信号,了解老人的需求后,再转接到服务网点,第一时间为老人提供上门打扫卫生、买菜、送餐等各类服务。”在上羊市街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处理中心,负责人金涛边演示边介绍说,这个信息平台好比一个中心枢纽,上面既有所辖区域内服务老人的信息,包括居住地址、饮食喜好、家属联系方式、定点医院、健康状况等,也有家政服务、煤气站、法律援助服务队等各类服务单位的信息。

目前,上城区已为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了一人一档的《养老服务对象信息表》,将分批向他们免费发放“居家宝”,通过养老服务信息处理中心连接后,这一“电子保姆”将可为老人提供24小时服务,有效破解了上城区区域面积小、养老机构扩张受限的困境。

另据了解,近两年通过政府投入、吸纳民间资本等方式,共投入6000余万元资金用于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床位200余张,改造提升星光老年之家71个,建立“日托所”65家。

“在这儿蛮好的,一楼有卫生服务站,看病配药很方便。二楼是文化活动室,可以和社区居民一起唱唱歌,写写字,有的时候还能画上一幅,日子过得很舒心。”在水一方老人公寓的傅肖云老师说,他们在这里住得很安心,也很舒心。而益寿园的老人们,也如愿用上了电梯和坐便器,天气好的时候都能下楼到横河公园走走。

视察组成员充分肯定了上城区的养老服务工作,尤其是信息处理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快“全覆盖”进程,争取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

日前,上城区政府还制定了《上城区养老服务五年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十二五”期间上城区养老机构床位数将达到每百位老人拥有4张,居家养老服务的政府购买服务面将达7%,基础公共服务面将达100%。

对此,上城区人大常委会将展开持续的监督,努力让上城区的老人们过上幸福的晚年,享受夕阳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