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本理解问题化 学习任务精细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本理解问题化 学习任务精细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传统“串讲式”流程一直以来备受争议,那么如何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效益。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将文本理解问题化以及学习任务精细化,能够强化对文本的理解以及落实字词理解的掌握,并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课堂的主体真正地还给学生,教者的主导地位也能得以体现。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流程; 理解问题化; 任务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55-001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在教学方式上寻求突破的一个难点。由于中学文言文教学受文言文语言特点的限制,加上教学观念的影响,现在,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串读串讲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教起来费时费力,学起来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激情不容易激发,而且教学效果一般。如何让我们的课堂45分钟更有效、更高效,为此,经过多年的实践以及一学年的针对性学习、思考,自己对此有如下的理解。

一、文本理解问题化,以便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内容

针对现在向课堂要效益,不留课后学习任务的情况,在课堂开始以后,要求同学们自己看文本,并投影或者板书带着什么样的问题去看书,便于同学看书有针对性。当然,这里需要注意教者问题题目设置的坡度,以便学生能够自主完成或者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这样,就体现了教者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比如学习《太史公自序》,因为该文本比较长,可以先要求同学自己对照注释,自主学习1―4段文字,并能用图表的方式标注出司马迁的家族谱系。再比如学习《太史公自序》第二课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1.壶遂大夫对于司马迁创作《史记》一事,他认为有必要吗?他的理由是什么。2.孔子认为“法”“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两个问题都要求用文本语言回答。

然后可以让学生自主研习文本,并在组内交流迅速得出答案。在学生回答以后,可以对文本的语言进行翻译并对段意进行引导剖析。因为有了坡度的题目,同学们看书就有了抓手,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容易活跃课堂的氛围,而且也能够迅速得出相关问题的答案。

如问题1的答案就是《太史公自序》的第9段文字――“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当我们学生能够得出这一问题答案的时候,那至少表明学生对这一段文字的字面意思是理解的。

当然,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不同的题目,检查的方式可以是口头回答,也可以是板演。这样就避免了以往老师“满堂灌”的现象,同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习任务精细化,以便学生理解掌握重点的字词

在文本内容初步掌握以后,文言文教学还是必须要回归到字词的理解与掌握上。这个时候就需要教者对文本做理性的梳理,按照章节对每段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重点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进行知识点的问题化呈现,呈现的方式最好是纸质化,当然,用课件投影的方式也可以,主要是便于课堂的实际操作。

在同学们已经了解文本内容的前提之下,结合导学案,要求学生再次仔细研习文本,可以结合注释,可以借助工具书,可以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题目,然后老师完成导学案上题目的处理。这个环节的设置,就是将文言文的字词教学落到了实处,而且方式可以多样化,避免了课堂老师一个人的“独白式”灌输讲解。

当然,这个要求导学案的编写,能完全按照文本节次的顺序,将段落中的涉及文言现象的重点字词句进行整理命题。按照节次的编排,便于课堂的操作,可以要求学生逐段看文本,用多种形式完成自学。将重点的字词句整理,实际上是发挥了老师的引导作用,便于同学们看书自主学习中能有的放矢。

还以学习《太史公自序》为例,导学案上体现的重点字词是“司”“典”“序”“去”“适”“奔”等,这就要求学生自主对照译文,或者借助工具书,完成这些字词的处理,并且还能对一些重点的字词作适当的补充提升。再比如,可以对学生薄弱点――翻译做针对性训练,从文本中找出一些典型的能够体现文言现象的句子,让学生板演,然后点评落实。

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文本的初步感知以及字词句的小组讨论这两个环节,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掌握应该是主动的、深刻的。

三、学生地位主体化,以便老师激发调动学生的激情

从文言文课堂来看,传统的模式是老师的整体“串讲”居多,这样的教学方式的优点主要是可以将字词面面俱到,防止学生的知识点遗漏。但这样的教学方式缺点也很明显,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思维不活跃,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而采用了“文本理解问题化,学习任务精细化”这样的思想理念以后,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调动。而导学案的使用又很好的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

“文本理解问题化”的过程中,教者尽可能的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对照注释,自主研习文本,只有学生自主充分的活动,对知识的掌握才更扎实。当然,在此过程中,如果学生个人有了疑问,可以用组内讨论的方式完成,教者适时的予以点拨,并能对答案加以展示。

在实际的课堂操作中,教者还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让学生板演,小组互动质疑等方式,尽可能的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总之,在文言文的教学中,针对班类的不同特点,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考虑先整体感知,将文本问题化,然后逐段突破,将字词精细化,基础较一般的班级可以反之。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说教无定法,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根据班类及文本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调试,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