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校本教研因其立足本校、本职、本岗,投入少、效率高、针对性强,有助于解决好工学矛盾等优点,逐步成为中小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和途径。然而,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却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现就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两方面作简要论述。

一、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失位。学校校长是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农村中学由于经费紧张,很多校长只好整天为教育经费犯愁,很难有时间、精力坐下潜心来研究教育规律、办学规律,什么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只能是口号,事实上依然是“涛声依旧”地维持着往日应试教育的“宁静”,学校难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气息”,校本教研自然就难进农村中小学的“门”。

2.校本教研缺乏“带头人”。近几年,各地都在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教师聘任制,农村中小学校的许多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流失较大。由于骨干教师的流失,使农村学校缺少了教学研究活动的“领头雁”。所以,不要说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就是要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很困难。

3.滋养教师职业精神的教科研文化缺乏,校本教研生态环境缺失。主要表现为:(1)学校教研组建设显得十分薄弱。长期以来过分强化了年级组建设,弱化了教研组建设。我们对农村初中的调查表明,目前有的学校教研机构不健全,有的研究的条件不具备,有的甚至连起码的场地和电脑都没有。(2)由于农村小学大都规模小,不少学校还是一个年级一个班一位教师,教师既是教员,又是炊事员、采购员。工作量繁重、缺少交流氛围,教育教学特别是信息资源稀缺。(3)由于农村山区小学布点多,分布广,交通很不方便,加之教育经费紧缺,老师走出校门学习提高难,请专家到校指导则更难,即便是教研员常年送教下乡,也难以保证一学年能深入到每所学校。至于教育教学专家莅校进行专业引领,对农村学校常常只能是个梦想。

4. 教师缺少“研究”意识,新课程学习研究全然脑后。我们在对农村初中的调研发现,虽然不少农村初中重视集体备课、积极开展传统式的教学研究,但仍然有不少学校教师对校本教研感到陌生,他们的教学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他们习惯于“批量生产”,依赖于“我讲你听,我灌你取,我考你做”的单调乏味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教师基本上都是教材的“传声筒”, 他们“日出而教,日落而息”地手执教科书,“太平无事”地念叨着“老黄经”,在“一团和气”中各自唱着“自己的歌”, “重复着昨天的教育教学故事”。更值得忧虑的是,不少教师备课、钻研教材、把握课标、学习新课程等教师必须的业务学习全然脑后,他们有空就是牌场、赌场的研究、切磋。

二、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对策

一是城镇优质资源向农村中小学倾斜。要使农村中小学教学研究“活”起来,政府必须改革现行的人事制度,城镇的优质教育资源务必要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实行城区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走校任教”制度,继续加大“领雁工程”力度,强校带弱校,强师带弱师,增强农村学校教师校本教研意识。

二是教研部门要架桥铺路,积极专业引领。1.成立以学区为单位的教学辅导研究机构,确定各学科的中心教研组,推选出中心教研组长,以中心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各学科的正常性的教研活动。2.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为支撑,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有机整合的教育方式。具有集视听教育(广播、录像、电视)、卫星、计算机 、通讯网络于一体的多种“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网上教学”等功能。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在农村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农村教育的战略举措。它不仅能有效克服现行教师培训形式所固有的严重缺陷,如“工”“学”矛盾、“训”“用”矛盾、培训者的专业水平与参训者的学习需求等诸多矛盾难于解决等。而且为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研部门可以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得天独厚”的作用,将本地区的各种优质教育资源整合以后上传到网上,让本地区的教师们共享、共用,使各所学校结成更为紧密的教研联合体,充分发挥网络在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作用。3.成立教学研究“讲师团”。教学研究机构要组织专家和城区学校的骨干教师成立“讲师团”,有计划、有步骤地送教上门,深入农村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的“现场直播”,有重点地对农村教师进行“专业引领”。

三是学校校长要建章立制,努力营造氛围。1.要给教师足够的时间。校长可以每星期通过适度减少教师的常规工作量,来给教师留下一块时间从事新课程的学习、思考和研究。2.要给教师创造一个协同研究的环境。集体备课说课、小队教学、课题研究、同僚教练、相互听课制度等都是教师协同研究好方式,“相观而磨则善”,通过同伴间的互动,教师容易发现自己实施新课程中的得失,从而长善救失,不断发展。3.要给教师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空间。新课改是一个创新过程,如果教师没有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就很难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更不会主动地去思考和研究。即便是研究,也是不在状态的。久而久之,对待新课改往往是随波逐流,或消极怠工。所以校长要尽可能给教师创造一种宽松而自由的心理环境,让教师们大胆探索,努力创新,从而使教师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4.构建校本教研新建制,拓展校本教研新内涵。学校要加强学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把教师个人自主读书学习、撰写学习笔记、反思日记、教育教学案例、自觉参与教研组活动、积极承担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等纳入教师的工作实绩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