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构建符合软件“准职业人”培养目标的实训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建符合软件“准职业人”培养目标的实训教学的设计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软件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技术,必须通过实训环节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以软件企业“准职业人”的职业成长路线和项目开发过程作为整个实训的主线,让学生对软件开发有了整体的认识,使其顺利进入职场。实践证明,这套方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非常适合培养高素质的软件人才。

关键词:软件“准职业人”;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4

1 软件专业毕业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缺乏实用技能。在实际项目中,客户首次接触软件时关注的是界面风格是否美观、大气、整齐一致,询问是否有能够给自己工作带来便利并解决问题的功能;而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训练主要以完成基本功能为目标,所以在应对实际项目时,他们总认为软件项目的界面交互式设计是美工的事,以软件实现功能的多少来衡量自己开发能力的高低。

1.2 缺乏分析能力。很多毕业生习惯于想到哪儿就做到哪儿,很少有人在做项目之前先使用有效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和原型与客户交流,缺乏软件开发的条理性。很多人只对编程感兴趣,对开发需求、系统设计、组件重用、技术评审、交互设计、版本控制、测试驱动等重要实践步骤不予考虑。

1.3 缺乏有效的沟通能力。主要体现在多人一起开发一个项目时效率极为低下。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通常不愿意倾听对方的意见,容易武断。为此我院软件技术专业提出了基于“企业学院”的“知训合一、课证相融”软件“准职业人”人才培养模式。在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我们构建符合软件“准职业人培养目标的多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2 符合软件“准职业人”培养目标的多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2.1 研究思路。第一条主线以软件企业“准职业人”的职业成长路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通过“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来感知职业环境氛围、职业岗位流程,培养职业岗位素质、技能,体验岗位能力需求,逐渐从Freshman(新员工)转变为Junior(正式员工),最终成长为Senior(核心骨干)。如图1:

第二条主线按照软件企业项目开发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实施。毕业生常抱怨“以往的实践没有开发真实工程项目的经历,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选取当前中小型企业普遍采用的快速原型开发法,按照“项目规划-需求分析-软件开发-多次迭代-逐步完善项目原型-软件测试-项目验收-软件维护”的真实企业软件开发过程的顺序来进行项目的实施。如图2:

2.2 多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由学校的教师跟企业的项目经理配合,共同完成。在项目经理进校园这个环节,不将模拟项目带到学校来,而是由项目经理带领学生,按照学校的需求定制开发系统,比如食堂管理系统,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管理系统等,项目开发完全产品化。并希望产品未来能够对外推广,将科研成果产品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接受全真项目锻炼,相当于在毕业时学生就已经有了真实的系统项目开发经验。如图3:

技术迭代:循序渐进培养学生不同技术结构的开发技能。

设计迭代:培养学生软件设计及架构思路。

项目主线:一个项目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保持思路连贯性。

3 实训学的具体实施(以《项目实战为例》)

3.1 逆向制定教学内容。通过对典型职业岗位程序员,拓展职业岗位测试员、界面设计师、技术支持的分析,得出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特有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共有的知识、能力、素质,再结合第二条主线软件企业项目开发的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选取。对选取出来的内容,再按照第一条主线职业成长路线的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科学设计了入职培训、食堂管理系统、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系统,将专业技能和知识点进行整合、优化。

3.2 各阶段实施过程。(1)入职培训。入职培训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学习管理制度,并通过一系列的素质拓展训练来培养员工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由企业兼职教师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的培训。比如完美表达的训练,地雷战的训练,摆造型等。(2)食堂管理系统。这是为试用期的员工而设计的。在企业里试用期由老员工指导新员工完成项目的开发,注重的是技能的培养。在这里由老员工(教师)带领新员工(学生)来理清项目开发的一般流程从项目背景介绍到解决方案的给出再到项目开发、项目测试、项目汇报直至项目总结,重点介绍企业级开发中涉及到的技术要点,以及这些技术要点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将所学的知识点串接起来并形成体系。(3)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系统。根据软件开发流程,将项目划分为项目策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项目总结六个任务。在本阶段我们的学生已经成长为企业的正式员工,由学生主体来完成项目的开发。在分组时充分考虑每位员工的特性。岗位分配的原则是从前两个阶段的考核结果中提取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界面的友好性设计,功能的完整性,技术含量的高低,测试水平等制成图表,从图中将清晰的显示每位员工的优劣势所在,在进行岗位分配时注意扬长避短。比如某员工在界面设计性方面显示出较强的能力,而他的编码能力则显得相对较弱,在岗位分配时可以给他分配一个难度相对较低的模块,同时让他兼任界面设计美化的工作。要求每位员工每天给出日工作日志,每周给出周工作日志。需求分析阶段主要由项目经理完成,同时穿插对技术支持和界面设计师的培养。比如在需求分析的前期由技术支持先与客户沟通,将收集到的有用的信息反馈给我们的项目经理。在这过程中教给技术支持一些实用的技巧。在需求分析的中后期由界面设计师不断的构建项目原型与客户进行沟通,直至客户满意为止。再比如软件测试阶段,由各组根据项目经理提供的学习资源自主完成集成测试、数据库测试和系统测试。

4 实训教学的效果

通过以企业真实工程项目做载体,扎根企业,引用企业标准,共享企业资源,借鉴企业机制,熏陶企业文化来培育人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所学知识去提供技术服务,开发了我院的工资查询系统,同时还对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了自主开发,比如市科技项目“南通市主要农作物生产信息化网络共享服务平台”的子课题“南通市主要农作物生产技术数据库”;“长江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等。在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这批学生掌握了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素质也大幅提高,真正实现了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张舜德,张琪.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多层次实训体系的设计[J].职教论坛,2010(5).

[2]李唯.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20).

[3]史玉珍,李波.基于.net的软件实训体系构建与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

作者简介:黄菊(1981-),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数据库开发、职业教育。

作者单位: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江苏南通 22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