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言文创新练习三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言文创新练习三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断 天 下 之 是 非 据 礼 据 律 而 已 矣 然 有 于 礼 不 合 于 律 必 禁 而 介然 孤 行 其 志 者。

亲党家有婢名柳青,七八岁时,主人即指与小奴益寿为妇,迨年十六七,合婚有日,益寿忽以博负逃。久而无耗,主人将以配他奴,誓死不肯。婢颇有姿,主人乘间挑之,许以侧室,亦誓死不肯。乃使一媪说之曰:“汝既不肯负益寿,且暂从主人,当多方觅益寿,仍以配汝。如不从,既鬻诸远方,无见益寿之期矣!”婢泣数日,竟俯首荐枕席,唯时时促觅益寿。

越三四载,益寿自投归。主人如约为合卺。合卺之后,执役如故,然不复与主人交一语。稍近之,辄避去;加以鞭笞,并赂益寿使逼胁,讫不肯从。无可如何,乃善遣之。临行以小箧置主母前,叩拜而去。发之,皆主人数年所私给,纤毫不缺。

后益寿负贩,婢缝纫,拮据自活,终无悔心。

余乙酉家居,益寿尚持铜磁数事来售,头已白矣。问其妇,云已死。异哉,此婢不贞不淫,亦贞亦淫,竟无可位置,录以待君子论定之。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迨年十六七迨:等到。

B.乃使一媪说之曰说:劝说。

C.讫不肯从讫:完毕。

D.发之,皆主人数年所私给发:打开。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主人即指与小奴益寿为妇

主人如约为合卺

B.益寿忽以博负逃

临行以小箧置主母前

C.主人乘间挑之

稍近之,辄避去

D.乃使一媪说之

无可如何,乃善遣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柳青对益寿矢志不渝的爱情的一组是()

①主人将以配他奴,誓死不肯

②许以侧室,亦誓死不肯

③俯首荐枕席

④赂益寿使逼胁,讫不肯从

⑤临行以小箧置主母前

⑥益寿负贩,婢缝纫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①②④D.②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婢女柳青在七八岁时被主人指为小奴益寿之妇,十六七岁时与益寿结婚,益寿后因赌博负债外逃,长期杳无音信。

B.益寿逃后“久而无耗”,柳青面临着两种难堪的选择:一是远嫁“他奴”,一是给主人当“侧室”。最终她选择以暂时的失身来换取将来和心上人的永久团聚。

C.柳青作了“侧室”以后,时常催促主人寻找益寿,在主人面前毫不掩饰地坦露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心迹。

D.柳青被主人“遣之”时,“纤毫不缺”地送还“主人数年私给”这一细节,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柳青的身上“富贵不能淫”的优秀品质。

5.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断 天 下 之 是 非 据 礼 据 律 而 已 矣 然 有 于 礼 不 合 于 律 必 禁 而 介然 孤 行 其 志 者。

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不从,既鬻诸远方,无见益寿之期矣。

译文:

(2)余乙酉家居,益寿尚持铜磁数事来售,头已白矣。

译文:

种梨

文/蒲松龄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①,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瀋②,道士接浸坎处。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方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 迹 之 转 过 墙 隅 则 断 靶 弃 垣 下 始 知 所 伐 梨 本 即 是 物 也 道 士 不 知 所 在 一 市 粲 然。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素丰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顷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镵:一种掘土工具。②沸瀋(shěn):热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乡人货梨于市货:卖。

B.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市:买。

C.我特需此核作种特:特意。

D.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适:刚才。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且尽,把核于手

B.纳之而覆以土从容徐步而去

C.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乃以镵伐树

D.是数日之资也此十人五人之食也

3.下列“乡人”或“素丰者”的行为,反映的是同一种性格的一组是()

①乡人怒,加以叱骂

②乡人执不肯

③良朋乞米,则怫然

④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

⑤引领注目,竟忘其业

⑥及至淫博迷心,则顷囊不吝

A.①②⑤B.②③④

C.③④⑥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梨》所讲的故事是一个滑稽剧,轻松而幽默,但其后的评议却是沉重与愤慨的。

B.一个伙计买了一个梨送给道人,没想到道人吃毕,把核种于地下,顷刻间便生芽、成长、开花、结果,于是道人遍送观者。

C.乡人待道人走后才发现自己的一车梨已化为乌有,进而发觉刚才砍的梨树竟是自己车上一靶,而道士早已不知去向了。

D.作者在评议中提到许多人因为去借钱而弄得亲邻关系紧张,兄离亲散,孤立无援,可见作者对吝啬者之恨了。

5.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急 迹 之 转 过 墙 隅 则 断 靶 弃 垣 下 始 知 所 伐 梨 本 即 是 物 也 道 士 不 知 所 在 一 市 粲 然。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

译文:

(2)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

译文:

记王隐君

文/龚自珍

于外王父段先生废簏中见一诗,不能忘。于西湖僧经箱中见书《心经》,蠹且半,如遇簏中诗也,益不能忘。

春日出螺师门,与轿夫戚猫语。猫指荒冢外曰:“此中有人家。段翁来杭州,必出城访其处,归不向人言。段不能步,我舁往。独我与吴轿夫知之。”循冢得木桥,遇九十许人,短褐曝日中。问路焉,告聋。予心动,揖而徐言:“先生真隐者。”答曰:“我无印章。”盖“隐者”与“印章”声相近。日晡矣,猫促之,怅然归。

明年冬,何布衣来谈古刻,言:“吾有宋拓《李斯琅琊石》。吾得心疾,医不救。城外一翁至,言能活之,两剂而愈,曰:‘为此拓本来也。’入室径携去。”

他日,见马太常,述布衣言。太常俯而思,仰而掀髯曰:“是矣!是矣!吾甥锁成尝失步入一人家。从灶后湫①户出,忽有院宇,满地皆松化石。循读书声速入室,四壁古锦囊,囊中贮金石文字。案有《谢朓集》,借之,不可,曰:‘写一本赠汝。’越月,往视其书,类虞世南。曰:‘蓄书生乎?’曰:‘无之’。‘指墙下锄地者:‘是为我书。’出门遇梅一株,方作华。窃负松花化石一块归。若两人所遇,其皆是欤?

予 不 识 锁 君 太 常 布 衣 皆 不 言 其 姓 吴 轿 夫 言 仿 佛 姓 王 也 西 湖 僧 之 徒取 《心 经》 来 言 是 王 老 者 写。参互求之,姓王何疑焉。惜不得锄地能书者姓。

桥外大小两树依倚立:一杏,一乌桕。

(选自《中华散文精粹·明清卷》)

注:①湫jiǎo:低洼、低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西湖僧经箱中见书《心经》,蠹且半蠹:蛀蚀。

B.段不能步,我舁往舁:抬着。

C.其书类虞世南类:相像。

D.窃负松花(化)石一块归窃:偷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于外王父段先生废簏中见一诗

于西湖僧经箱中见书《心经》

B.独我与吴轿夫知之

猫促之,怅然归

C.与轿夫戚猫语

盖“隐者”与“印章”声相近

D.予心动,揖而徐言

仰而掀髯曰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隐君“甘于遁迹养晦”特点的一组是()

①于西湖僧经箱中见书《心经》,蠹且半。

②段翁来杭州,必出城访其处,归不向人言。

③答曰:“我无印章。”

④曰:“为此拓本来也。”入室径携去。

⑤案有《谢胱集》,借之,不可,曰:“写一本赠汝。”

⑥惜不得锄地能书者姓。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⑤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是近代大诗人龚自珍替一位隐士留下的传神写照,然而叫人纳罕的是作者并没有与这位隐士见过面,甚至连他的姓氏也是猜测得知的。

B.大学问家段玉裁废簏中的诗篇,西湖僧所藏的手书《心经》,轿夫戚猫的追忆,何布衣的传奇经历等,都使人对这位深隐不出的人充满好奇。

C.本文中作者无一笔直接写王隐君,却无一笔不落实在王隐君身上。这种手法在中国画里也是常见的,比如画山,只将四周云、树勾画出来。

D.在文章结尾,作者提及桥外两棵依倚而立的树,这不但照应了前文“循塚得木桥”一句,也使文章结构跌宕有致,文气疏密相间。

5.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予 不 识 锁 君 太 常 布 衣 皆 不 言 其 姓 吴 轿 夫 言 仿 佛 姓 王 也 西 湖 僧 之 徒取 《心 经》 来 言 是 王 老 者 写。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外一翁至,言能活之,两剂而愈,曰:‘为此拓本来也。’入室径携去。

译文:

(2)循读书声速入室,四壁古锦囊,囊中贮金石文字。

译文:

(3)参互求之,姓王何疑焉!惜不得锄地能书者姓。

译文:

参考答案

《阅微草堂笔记·柳青》

1.C讫:始终,终究。

2.C均为代词,“她”。(A前者为动词,“做”;后者为介词,“替”。B前者为介词,“因为”;后者为介词,“将,把”。D前者为副词,“于是,就”;后者为副词,“只好”。)

3.C(③以暂时的失身来换取将来和心上人的永久团聚,间接反映她对爱情追求的执着;⑤以主人用金钱来打动她,间接反映她用情的专一、追求的执着;⑥他们离开主人后的生活。)

4.A(“十六七岁时与益寿结婚”有误,据文“合婚有日”可知此时二人并未成婚。)

5.断天下之是非/据礼据律而已矣/然有于礼不合/于律必禁/而介然孤行其志者。

6.(1)如果你不顺从主人,他就将你卖到偏远地区去,你将永无见益寿之日了。(踩分点:“鬻”、“期”、“诸”、句意通顺。)

(2)乙酉年,我住在家里,益寿还拿着几件铜磁器来卖,头发已经花白。(踩分点:“尚”、“数”、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判断天下事的是非,大都依据礼义和法律而已。但也有不符合礼义、违反法律,却坚定不移独行其志的人。

亲戚家中有一个名叫柳青的婢女,她七八岁时,主人把她许配给小奴仆益寿为妻。等到十六七岁,即将成亲时,益寿忽然因赌博负债外逃,长期杳无音信。主人要将她许配给别的奴仆,她誓死不肯。柳青颇有几分姿色,主人趁机她,答应让她做侧室。她也誓死不肯。主人就让一个老太婆劝说她:“你既然不肯有负与益寿的婚约,姑且暂时顺从主人,主人会多方设法寻找益寿,仍然和你配合。如果你不顺从主人,他就将你卖到偏远地区去,你将永无见益寿之日了。”柳青私下里哭泣了几天,居然同意与主人同居,只是时常催促主人寻找益寿。

过了三四年,益寿自己跑回主人家。主人如约替他们举办婚礼。结婚之后,柳青干活像以前一样,但不再同主人交谈一句话。主人稍微亲近她,她就避开去。主人鞭打她,并贿赂益寿,多方逼胁她,她始终不肯顺从。无可奈何,主人只得好好打发他们出去。她临行之前,将一只小箱子放到主妇面前,叩拜而去。主妇打开箱子,里面都是主人几年来私下给她的东西,一件也没缺少。

后来,益寿做小买卖,她做裁缝,日子过得很艰难,但她没有一点后悔之意。

乙酉年,我住在家里,益寿还拿着几件铜磁器来卖,头发已经花白。问他妻子的事,他说已死去多时了。奇怪啊,像柳青这样的奴婢,不贞不淫,亦贞亦淫,居然不能给她定位。把这些记录下来,留待君子们来论定。

《聊斋志异·种梨》

1.C(特:只是)

2.B前者为连词,表承接,“然后”;后者为连词,表修饰,“地”。(A均为介词,“在”;C均为副词,“就”;D均为结构助词,“的”。)

3.B(①②③④均反映了这类人贪吝冷漠这一性格;⑤反映的是乡人围观的心理;⑥反映的是有钱的富人败行恶德、鄙俗陋习。)

4.D(“许多人因为去借钱而弄得亲邻关系紧张,兄离亲散,孤立无援”无中生有。)

5.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

6.(1)一车有几百个(梨子),我老道只讨其中的一个,对您来说也没有大的损失,为什么要发怒呢?(踩分点:“止”、“丐”、“何……为”、句意通顺。)

(2)他被市场的人讥笑是有原因的啊!(踩分点:“见……于”、“以”、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有个乡下人在市场上卖梨子,(那梨子)甘甜芳香,价格很高。有个道士戴着破头巾穿着粗布衣,到(卖梨人的)车子前(请乡下人施舍他一个梨)。乡下人呵斥他,他却不离开;乡下人恼怒,大声责他。道士说:“一车有几百个(梨子),我老道只讨其中的一个,对您来说也没有大的损失,为什么要发怒呢?”旁观者劝(乡下人)给(他)一个差的让他离开,乡下人执意不肯。

店中有个伙计,见喋喋不休聒噪不堪,就出钱买了个梨送给了道士。道士拜谢,对众人说:“出家人不懂得吝啬。我有上好的梨子,让我拿出来给各位品尝。”有的人说:“既然有梨子,干吗不自己吃?”(道士)说:“我只是需要这梨核做种子。”于是拿着梨子猛啃。将要吃完时,把核放在手中,解下肩头的铲子,在地上挖了个几寸深的坑,将核放进去然后盖上土。向市场的人要热水灌溉。有好事的人从路边的店要来滚烫的水,道士接过来浇灌在挖坑的地方。无数只眼睛盯视着,见有幼芽出来,渐渐长大;片刻成了树,枝叶茂盛舒展;马上就开花了,马上就结果了,(果实)硕大芳香四溢,累累挂满树枝。道士就从树上摘下送给观众,顷刻间就光了。完事,就用铲子砍树,叮叮当当很久才砍断了;把还长着叶子的树扛在肩头,从容慢步离去。

当初,道士作法的时候,那乡下人也夹杂在人群中,伸着脖子观看,竟然忘了自己的买卖。道士离去之后,才回看(自己的)车子,梨子已经没了,才醒悟刚才所散发的,都是自己的梨子啊。又仔细检查车子,发现一根缰绳丢了,是新斩断的。心中非常愤恨。急忙找寻道士,转过墙角,就见断绳丢在墙脚下,才知道刚才所砍的梨树,就是这断绳啊,而道士不知在什么地方了。整个市场的人都哈哈大笑。

异史氏说:“乡下人浑钝,憨态全显现,他被市场的人讥笑是有原因的啊!每每看见乡中富有人家,好朋友向他讨米就发火,还算计道:‘这是几天的费用啊。’有人劝他救济一个危难的人,给一个孤苦无依的人饭吃,就又愤然算计道:‘这是养活十人、五人的粮食啊。’甚至父子兄弟之间,也斤斤计较一两一钱。等到他们不节制地赌博迷心时,就倾囊而出也毫不吝啬;自己大祸临头,就赎命唯恐不及了。诸如此类,真是说不尽,蠢笨的乡下人的做法,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记王隐君》

1.D窃:偷偷地

2.B前者为代词,它,指这件事;后者为第一人称代词,我。(A均为介词,在;C均为介词,和;D均为连词,表修饰。)

3.C(采用排除法,①“我”的行为,非王隐君行为。⑥“我”遗憾没能得到那个锄地而且会书法的人的姓氏。)

4.A(“作者并没有与这位隐士见过面”,从原文“予心动,揖而徐言:‘先生真隐者。’答日:‘我无印章。’”可知作者和他见过一面。)

5.予不识锁君/太常/(此处可断可不断)布衣皆不言其姓/吴轿夫言仿佛姓王也/西湖僧之徒取《心经》来/言是王老者写。

6.(1)城外有一个老头来了,说能救活我。服了两剂药就痊愈了。老头说:“我专门为了那个拓本而来的。于是老头进屋拿了拓本径直走了。”

(2)循着读书声,很快进入一间房子。房子四壁都挂着古代的锦囊,锦囊里边放着刻有文字的金、石。

(3)对照推测一下,此人姓王确定无疑了。可惜不知道那个锄地而且会书法的人的姓氏。

参考译文:

我在外祖父段先生的废纸篓中,看到一首诗,不能忘掉。在西湖一个僧人的佛经箱中,看到《心经》一书被虫蛀将近一半了,就像遇到了废纸篓中的诗,也不能忘掉。

春天我走出螺蛳门,和叫戚猫的轿夫说话。戚猫指着一片荒坟说:这里有人家。段先生每次来杭州,一定要出城寻访此处。回来也不对人说。段先生不能走路,我抬着他前去。只有我和此地的轿夫知道这件事。沿着荒坟到了一座木桥,遇到九、十个人,穿着短袖粗布衣服在太阳底下。找一个人问路,他告诉我他是聋子。我心里一动,向他作揖并慢慢地说:您真的是一位隐者。他回答说:我没有印章。原来“隐者”和“印章”发音差不多。太阳快落山了,戚猫催促我。我怅然地回去了。

第二年冬天,姓何的人(布衣:没有当官的人)来我处谈论古代的刻字。他说:“我有李斯(人名,秦朝宰相)郎邪石上刻字的宋代拓本。我得了心病,医生治不好。城外有一个老头来了,说能救活我。服了两剂药就痊愈了。老头说:我专门为了那个拓本而来的。于是老头进屋拿了拓本径直走了。”

后来我见到马太常(太常是官职名),告诉了他何布衣的话。马大人低头沉思,突然翻起胡子说:“对了,对了!我的外甥锁成曾经迷了路,进入一户人家,从厨房灶台后边出来。突然看到一座大院,满地铺的都是松化石。循着读书声,很快进入一间房子。房子四壁都挂着古代的锦囊,锦囊里边放着刻有文字的金、石。桌案上有《谢脁集》,向主人求借,主人不答应。主人说写一本送给你。过了一个月,去看他写的字,像虞世南(唐朝书法家)的字体。问主人说你养着善于写字的书生吗?主人说没有。主人指着墙下锄地的人说,是他替我写的。出了这家院门遇到一棵梅树,正在开花。偷偷地背了一块松化石回来。他们两人(锁成和何布衣)的遭遇,岂不都一样?

我不认识锁先生,太常、布衣都没有说对方(老头和大院主人)的姓氏。当初的轿夫说我遇到的那人好像姓王。西湖僧人的徒弟拿《心经》来我处,说是王老先生所写。对照推测一下,此人姓王确定无疑了。可惜不知道那个锄地而且会书法的人的姓氏。

当初木桥外有大小两棵树相互依靠耸立着,一棵是杏树,一棵是乌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