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代汉语文选教学方式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代汉语文选教学方式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古代汉语教学中,讲完通论再讲文选是一种较好的教学安排。其中文选讲解,可采取学生分段试讲的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具有独特的意义,但是需要教师精心策划,认真组织,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代汉语;文选;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2-0035-02

古代汉语教材通常包括文选和通论两大块。通论是系统的理论框架,文选是分散的实践材料,两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讨论文选的教学方式,先得从文选与通论的教学顺序谈起。

一、古代汉语文选四种教学顺序述评

文选与通论的教学顺序大致有四种。

(一)通论和文选交叉讲解

这种安排是先讲完某一通论知识点,然后选择相关的文章进行复习巩固。这样做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及时巩固古代汉语常识。不过,有一个较难处理的问题:讲完某一通论知识点后,需选出与这一知识点密切相关的文章。如果所讲的文章与刚学过的通论知识关系不密切,甚至毫无关联,那基本上失去了这一教学顺序的优势。

(二)先讲完通论再讲文选

这种安排也能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讲解抽象的通论知识时,可结合通论中的例证、教师在课堂上补充的例子、学生课外接触到的文章以及他们在中小学所积累的文言文语句完成教学;讲解文选时,可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巩固通论知识。不过,这种安排存在一些缺陷:一是学生可能会因语言知识和相关例证缺乏吸引力而产生枯燥感;二是学生可能会因通论讲解耗时过长而遗忘前面学过的通论知识。

(三)先讲完文选再讲通论

这种安排是让学生在没有系统学习通论知识的情况下,马上学习文选。其实,文选和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一样,包含的都是分散的古代汉语知识点。如果文选讲解过浅,大部分内容会与中小学的知识重复,无法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如果讲解太深,学生在没有学习通论知识的情况下很难听懂。虽然学过文选之后,通论学习会有更多的例证可供使用,但通论知识失去了在文选学习中进一步巩固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形成牢固的整体知识框架。

(四)只讲通论不讲文选

这种安排走了另一个极端,认为文选应当完全自学,无须讲解,拉大了中小学与大学之间的距离。对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这种安排或许合适,不过很难照顾到大部分学习者。

二、古代汉语文选教学方式改革尝试

每一种教学顺序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笔者选择了第二种做法,做了一些尝试。

(一)克服第二种教学顺序的缺陷

上文提到,第二种做法易产生枯燥感和遗忘通论知识。为了弥补这些缺陷,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利用任务迫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新学期的第一次古代汉语课,教师就开始布置文选试讲任务,并说明试讲效果与学科成绩挂钩。在系统讲解通论时,强调通论知识与试讲任务的相关性,时常提醒学生利用通论知识挖掘试讲部分的知识点。

2.选择有趣的例证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讲解通论

时,尽可能选取一些有趣的例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讨论的方法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置环环相扣的复习方式。为了避免在讲解通论知识时过快遗忘早前的知识点,每一次讲新课前可安排一些复习时间。复习内容不限于近期学过的知识,可拓宽到本学期学过的所有重要知识点,依据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适时复习已经学过的通论知识。复习可采取课堂上点名提问的方式进行,并把回答问题的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依据。当然,在复习过程中要掌握适度表扬、减少批评的原则,以免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文选试讲的组织

大部分学生上台次数不多,知识储备不足,很难有效应对试讲这一环节,因此,教师应当重视文选试讲的组织工作。

笔者曾经考虑过分组研讨,派代表讲课的方式,但从其他课程的类似方式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在分组完成相关任务时,实际上认真做事的只有组内的极少数学生,甚至是某一个人,造成吃大锅饭的局面。因此,分组试讲不利于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及试讲情况。基于以上考虑,笔者采用了人人试讲的方式。以下是笔者通过实践,觉得有一定成效的操作方式。

1.任务分配。(1)教师布置任务。新学期的第一次课,教师介绍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流程。除了向学生说明教师要讲的通论知识之外,重点向学生讲清楚试讲的重要性、组织形式和准备过程,确定需要讲解的文选篇目。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布置试讲任务一定在期初进行,以便学生在思想和知识上做好充分准备。(2)学习委员分配任务。确定试讲篇目后,由学习委员分配任务。留出第一篇文章作为教师示范讲解的篇目,剩下的篇目按学号顺序分配给学生。

分配任务以篇幅长短为主要依据,适当考虑内容的完整性,尽可能做到每个学生的试讲篇幅相等。当然还应当考虑一个问题:试讲某一篇文章的第一位学生要介绍背景(介绍背景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后一位学生需适当总结,这些学生可酌情减少篇幅。

任务分配大约在两周的时间内完成,让学生尽早明确自己的任务,做好准备工作。分配表做完后,交给任课教师审核。教师审核一定要仔细,因为常有分配不合理、遗漏段落等情况。

教师审核之后,如果没什么问题,学习委员应当及早把相应任务告知相关学生。抄一份任务分配表给任课教师,以便试讲时明确学生的上课任务并评分;学习委员应自留一份分配表,以便学生随时核查。

2.在学习通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准备。学生接到任务后,积极搜集材料,设计教学过程,尽早完成教案初稿,并在听课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教案对知识点的分析要全面、透彻,详略得当。

为了避免重复相同知识点而耽误上课时间,要求每位学生大体了解整篇文章,甚至前几篇文章涉及的知识,以便准确把握重点。例如,古今字“反―返”在文选中的出现频率极高,第一位讲到这个知识点的学生可结合通论中关于古今字的内容详细讲讲古字和今字的关系,而后面试讲的学生再遇到这个知识点时,只是提一下就可以。

3.教师提出试讲要求并示范讲解。教师讲完授课计划中的相关通论知识后,对学生试讲提出具体要求,重点让学生明白的是,古代汉语是语言课,与中小学的语文课不同,不宜用太多时间分析文章的思想和艺术特点,重点讲清楚文章的字词句及蕴涵于字词句中的文化现象。关于这点,王力先生有过这样的论述:文选的教学“不要多讲什么时代背景啦,作者生平啦,甚至于还分析批判啦,我看这些是不必要的。要紧的是着重讲解课文,要把课文讲清楚。词汇是最重要的,所以要把词汇讲清楚,使学生不要误解”[1]。

教师示范讲解第一篇文章时,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听教师讲解其中的知识点,也要关注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板书等等。

4.学生试讲,师生点评。(1)试讲流程。从第二篇文章开始,学生按学号顺序上台讲课,要求其余学生积极配合,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每一位学生讲完相应段落后,其他学生可自由评价,任课教师进行综合点评。(2)规定好时间。在试行这种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最为突出的矛盾是学生试讲时间与教学进度的矛盾。解决这对矛盾,大致可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可依据进度、人数,规定每个学生的上台时间。全班人数以20―50人为宜。人数太少,单个学生负担过重;人数太多,需要消耗过长的点评时间,影响整体教学进度。其次,消除影响教学进度的其他不利因素。学生准备不够充分或不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往往会把课堂时间拖得过长,影响正常教学进度。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补救:一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背诵自己试讲的段落,一个月后(从学生接到任务的时间算起),教师开始在班内抽查学生的背诵情况;二是从试讲前的两周开始,教师按学号顺序检查学生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只有试讲者对内容非常熟悉,教学设计基本合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把握好时间。(3)将试讲结果与成绩挂钩。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应当让全体学生重视试讲的过程和内容,可规定试讲的效果与平时成绩相关,并说明用于试讲的文选属于必考内容。

当然,为了避免试讲者因压力过大而过度紧张,不宜把试讲作为平时成绩的唯一依据。同时,对试讲者的知识性错误应持宽容态度,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限于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在试讲中难免出现错误。可利用试讲者可能出现错误这一点,提醒听课者集中注意力,听出优点和缺点,以便点评。

三、以试讲方式开展古代汉语文选教学的意义

以试讲的方式讲解文选,能锻炼学生胆量及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还具有如下优势。

1.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熟悉书上的内容,还必须广泛地查找资料。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过程。

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文选由教师讲解,学生往往缺乏热情。让学生试讲,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试讲者必须认真才不至于讲解混乱,听课者必须专心才能指出存在的问题。这样,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对相关问题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举一个例子。我们使用的古代汉语教材是朱振家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第三版)》上下册。上册(文选)第23页提到“共:通‘供’,供给”,认为“共―供”是通假现象[2];但下册(通论)第48页却说“共―供”是古今字[3]。细心的试讲者发现了这个问题,在课堂上组织了讨论,但问题没有完全梳理清楚。后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合力解决了这个问题。要点如下:“共”的甲骨文形体像双手捧器之形,会供奉之意,是“供”的初文。由此可知,两者是古今关系,“共”通“供”的说法是错误的。

以上做法或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认为,教无定法,适合教学的就是最好的。总之,教学模式不能僵化,需要尝试。

参考文献:

[1]王力.关于古代汉语的学习和教学――一九八年七月

四日在天津的讲演[J].天津师院学报,1980,(5).

[2]朱振家.古代汉语:第三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10:23.

[3]朱振家.古代汉语:第三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