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福建:在转型期释放经济增长动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福建:在转型期释放经济增长动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人均GDP较高、工业较发达的阶段,投资拉动经济高速增长将不再是常态,必须找到并释放新阶段经济增长动力,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四川在不久的将来也将迈入这个阶段,借鉴经验、未雨绸缪是四川的必然选择。

2013年,福建人均GDP突破9000美元,为9342美元,即将跨入10000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发展阶段。这意味着福建省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经济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

福建在经济转型时期所面临的挑战

服务业发展滞后

2013年是一个转折年,快报数显示我国的服务业占GDP比重为46.1%,首次超出第二产业比重(43.9%)。同年,福建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52.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为39.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0个百分点。

福建第三产业仍然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低。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近几年一直在6.0%左右,2012年比重仅为5.2%,比2005年降低2.0个百分点。占据产业链重要位置的知识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成为制约福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瓶颈。

经济依然主要依靠投资驱动

从福建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方式看,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发展,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31.7%上升到2012年的75.2%。依靠高额资本投入拉动经济增长,虽然能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但也会出现投资报酬递减的问题。同时,由于投资扩张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也对资源环境构成较大压力。驱动要素的偏科、资源环境的约束将成为福建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隐忧。

城乡、地区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201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绝对差距达到19632元,比2005年的7871元,扩大了11761元。二是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在福建9个设区市中,2013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水平最高的厦门市为55864元,而最低的莆田市为43963元,两者之间相差11901元。三是在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日益扩大,2013年福建省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119375元)是人均工资最低的农林牧渔业(32391元)的3倍多。

福建省消费率持续下降

从近30多年福建省消费率的降低过程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福建省消费率呈现“10年平稳下降-10年加速下降-10年又平稳下降”三个阶段。消费率从1979年的81.6%至1989年的71.1%,10年下降10个百分点左右;1990年的73.0%至1999年的53.6%,10年加速下降近20个百分点;2000年的54.4%至2010年的43.1%,10年又下降10个百分点左右。2012年福建消费率仅为40.0%,在华东六省一市中最低,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9.5%)。

从不同周期看经济增长动力

从短期看,生产业是突破的关键

加快发展生产业,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大措施,既可以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也有利于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并指出,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因此,加快发展福建省生产业是当前促进经济发展的机遇期和关键时期。

从中期看,消费需求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首先,立足内需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投资需求增长逐步加快,消费需求增长日显趋弱,使福建省需求结构逐渐失衡。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必须千方百计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其次,福建省具备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基础条件。随着城镇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支付能力的不断增强,为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创造了条件。最后,要推动消费需求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福建省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住房、汽车、教育、电子、信息、旅游、保健等升级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从长期看,人口、资本、技术和需求潜力是经济增长主动力

从根本上说,要靠制度变革、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来释放新的动力,才能保障经济在转型之后的可持续增长。经济要突破增长瓶颈,需通过教育投入来提升劳动力的素质。在工业化后期,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进入创新驱动阶段,智力贡献度将提高到60%~80%的水平。通过改革释放制度红利,以提高所有要素投入的产出效率。具体来说,通过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通过财税制度的改革改善国民财富的分配,优化整个社会激励机制;通过社保制度的改革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公共服务消费水平及居民整体的边际消费倾向,释放需求潜力;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来促进技术创新和文化创造,使得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真正成为社会经济增长。

释放福建经济增长动力

加快促进福建生产业的发展

首先,积极探索制造业二三产业分离,提高制造业服务外包程度,引导制造业从初级的服务外包开始,逐渐过渡到高级的供应链外包。其次,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引进各类创意机构,构建创意产品展示和交流平台;提高信息服务业技术水平,积极发展以信息传输服务、软件开发、网络应用、数字增值、系统集成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服务业,促进信息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深度融合。再次,依托电子商务的平台扩大闽货网上销售。

有针对性地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一是低收入消费群体应以增加收入来鼓励消费。如加大对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消费能力;开展面向困难群体的微小贷款业务,做好助学、就业、扶贫等政策性信贷业务。二是支持企业加大产品研发中等收入消费群体需求增长强劲的移动通讯、信息、教育、旅游等服务类消费品,以消费品升级为导向,促进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三是高收入群体更多地关注高科技产品、信息产品、教育、旅游休闲娱乐等,多倾向时尚化、个性化高档产品,应更多地发掘其文化消费的潜力。

由要素投入推动型转变为科技创新推动型

靠资源消耗的发展不可持续,必须由要素投入推动型转变为科技创新推动型,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应采取多种政策措施,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完善企业的创新机制,集聚企业的创新因素,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同时,改善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充实和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财政、金融、税收和政府采购政策。

通过教育投入来提升劳动力的素质

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加大教育支出力度。应特别针对目前产业工人主要来自农村的现实,加强培训,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所必需的各类技能型熟练劳动力,同时提供必要的后续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

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合理调节高低收入差距,调节高收入群体,补贴低收入群体,壮大“中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