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理财产品 抢购正当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理财产品 抢购正当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又到岁末年终时,银行本年度最后一轮揽储大战已经打响,各家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发行达到高峰,收益也再上台阶。对普通百姓而言,如果家里有大额闲置资金,眼下正是买理财产品的好时机。

收益率已破6%

每年年终都是银行冲存款的重要时刻,今年也不例外,银行纷纷以高收益理财产品吸引投资者。截至12月5日,全国接近40款产品收益已经破6%。

在银行本年度最后一轮揽储大战中,中小银行依然是揽储大军的主力。数据显示,平安银行、温州银行、宁波银行、浙商银行当下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均高于6%。如平安银行在售的23款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均高于6%,有4款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达6.4%。宁波银行在售的“汇通理财”系列的6款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都高于6%。预期收益率最高6.4%,其它收益率在6%至6.2%之间,收益类型也均为非保本浮动收益。

工行、建行等几家国有大型银行的理财产品以多取胜,在工行,12月在售的理财产品就有四十多款,预期收益率多是“5”字头,起售门槛也比较大众化,5万、10万元起就可以买。

银率网数据库统计,全国商业银行11月最后一周(11月24日至11月30日)非结构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达5.37%,创年内新高,超过6月末“钱荒”期间的收益率。截至12月5日,全国在售的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共321款,其中278款产品预期收益率超5%,占在售产品的比例为87%。而预期收益率超6%的理财产品也多达39款,最高预期收益率达到6.8%。

年末出手最划算

预计到12月中下旬,预期年化收益率在6%以上的理财产品会更多,投资者将能买到更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

虽然近期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已超5.5%,但投资者还是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底行情抱很高期待,期许年底能买到更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银行理财市场量价齐升由多因素造成。首先,银行缺钱。岁末临近,部分存款流失严重的银行面临较严峻的月末、年末考核压力而提前揽储,因此对跨月和跨年资金需求旺盛,将调高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作为重要的揽储手段。其次,理财资金投资标的收益上涨是理财产品收益率上涨的客观原因,像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月中升至9年来最高点。此外,理财市场竞争加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面对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的竞争,银行也在被迫调高理财产品收益。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普遍较高,购买预期收益率在5.5%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也相对容易。预计到12月中下旬,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还会进一步上调,7%高收益或将在圣诞或元旦左右出现。专家建议投资者,最近不要把资金全投入理财产品,也不要买期限太长的,最好能在元旦之前到期,布局年底理财高点,趁着好时机捞个好收益。

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资金流动性的安排选择购买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可以分期限分银行分批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这样可以分散风险增强流动性并且可以获得较高的理财收益

高收益下藏风险

投资者在选购高收益率理财产品的同时要注意产品的风险,没有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尽量回避结构性理财产品。

年底临近,大量高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开始出现,哪款产品收益高就投哪款,这是很多投资者习惯的选择。实际上,我们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不仅需要关注产品本身的特征和收益,还要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资产配置要求。如果你风险偏好较高,那么可以选择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如果你是稳健型的投资者,组合投资类和债券型产品则比较适合。

在每年的理财收益榜中,结构性产品通常都是收益冠军,因此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可事实上,其实际收益很难达预期。对此,业内人士提示,普通投资者应该尽量避免选择结构性的理财产品,因为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回报率通常取决于挂钩资产的表现,如外汇、指数、黄金等。如看涨黄金的理财产品,只有当金价涨幅最接近产品规定的涨幅,投资者才能得到最理想的收益率。若达不到或超过这一涨幅,投资者的收益就要打折扣。

目前,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中,预期收益率较高的产品也还未达7%或8%,因此,投资者如若碰到预期收益率为8%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一定要关注产品是否为银行发行,是否为结构性理财产品等问题。

如果你是一名稳健型的投资者,组合投资类和债券型产品则是比较适合的选择。这两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并不拔尖,基本就在4%―6%,期限也是多种多样,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甚至几年的都有,基本可以满足各种投资者对流动性的需求。在安全性方面,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通常投资于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同业存款、货币市场等领域,风险较小。债券型产品的安全性也比较有保障。

别忽视了募集期

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除了需关注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外,还需关注募集期的长短,防止理财产品募集期过长摊薄收益。

理财产品的募集期是指理财产品从发售到发售结束的这段时间。发售结束后如果募集的金额达到了理财产品的最低要求,这款产品就开始运作了,募集期间本金有活期利息。

募集期对理财产品的收益有较大影响,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除了应参考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还应将募集期的时间成本算进去,这样得到的产品的实际预期收益率才比较客观。

如一家股份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88天,预期年化收益率6%,该产品的销售起始日期为11月20日,销售截止日期为12月1日,募集期长达12天。如果按照较为极端的情况计算,投资者在募集首日即11月20日购买此款理财产品,不算产品到期银行转账周期,仅算募集期加投资期的时间,该款产品由88天就变成了100天,投资者最终获得的收益等于募集期的活期利率收益加理财期间以6%计息的收益之和。以投资5万元计算:投资者的收益=50000×0.385%×12天/365+50000×6%×88天/365=729.61(元),这其中有12天投资者的5万元是没有享受到6%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投资者投资该产品的实际年化收益率仅为5.33%,该产品收益率已经打了折扣。

理财师提醒,投资者还应搞清楚理财产品的到期日和到账日,切勿在急需用钱时因这个时间差而造成不便。“到期日不等于到账日”,一般来说,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的资金到账日会迟于到期日2―7个工作日。这是因为理财产品到期后,银行需要对产品进行清算,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

同时,投资者可用好募集期。一时冲动购买的投资者若反悔,可在此期间取消购买收回资金,其损失的只是少量的活期利息。

产品期限要注意

通常,银行理财产品期限越短,流动性风险越小,收益率也低;反之,则流动性风险越大,收益率也高。总之,只买适合自己的最重要。

银行理财产品按投资期限的长短分为4种:1个月以内为超短期、1至3个月为短期、3至6个月为中期、6至12个月为中长期理财产品、1年期以上期为长期限产品。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因投资期限不同,收益率也略有差异。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11月23日至11月29日,北京地区共发行423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大幅上涨0.13个百分点,至5.3%,平均投资期限为124天。

从投资期限来看,各期限类型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涨跌互现。其中1个月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回落1.1个百分点,至4.01%;1至3个月期限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上升0.17个百分点,至5.18%;3至6个月期限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上升0.1个百分点,至5.40%;6至12个月期限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回落0.07个百分点,至5.4%;1年期以上期限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上升1.54个百分点,至5.84%。

专家建议,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也要了解不同期限的产品收益率的不同,根据自己流动性的需求选择出收益率既高又适合自己的产品。

(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