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民营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民营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立足于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角色、无形资产在民营科技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其无形资产管理的战略意义,阐述了无形资产的含义,并从管理思想观念、人才资源、组织机构、开发创新、保护措施等方面阐明了民营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中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民营科技企业 无形资产 管理

我们已迈进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力已成为企业求得发展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探索和适应新形势下的知识管理模式,是每个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各情况下,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必须自觉重视无形资产的投资和管理,扩大无形资产积累,提高企业竞争力,开辟市场,实现经济效益。

一、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角色

民营科技企业所创造的经营机制,集中地反映了市场经济活动中对企业所要求的政企分开、自行决策、自主经营、独立承担经营风险等原则。多数民营科技企业在诞生之初就掌握了一项或多项科技新成果,并拥有一批研究开发人员.民营科技企业把科技的优势作为寻找和开发新市场的重要条件,使技术创新成为支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民营科技企业中科技与经济是天然结合的,企业既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又是技术开发的主体,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成为独立存在的知识形态商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僵化的科技成果推广模式,大量的科技成果的应用,为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无形资产在民营科技企业中的地位,以及无形资产管理的战略意义

在科技产业、智力密集型产业中,知识与技术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无形资产的作用日益扩大,在市场运营和竞争中的功效越来越大,已成为了企业的核心资源。对于民营企业,无形资产是企业智力劳动的结果,自主创新的成果,企业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及相关的创新活动,使得企业无形资产的比重日益提高,并已成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拥有无形资产就掌握了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同时,在科技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中无形资产已逐渐成为决定企业未来收益的主要资产。根据美国《经济学家》2004年11月份的统计,美国高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已超过企业总资产的60%以上。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IAS38)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资产。”

一项无形资产的取得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制开发,或花费数额不菲的资金购买引进。取得后一旦流失则其固有价值将会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不少单位无形资产管理混乱,不入账,造成流失;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分流,不仅带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原单位的科技成果、市场信息、供销网络等无形资产也随之流去。多数管理者沉溺于日常事务中,轻视或曲解管理的现象相当普遍。

三、民营科技企业中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创新

美国企业管理协会经研究得出结论:没有任何创新行为的企业,平均寿命是18个月。当前,民营科技企业技术能力还比较薄弱,技术创新的意识不够强烈,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管理机制,没有形成一个优良的技术创新环境和氛围,再加上民营科技创新本身存在种种风险,如技术风险、商务风险、市场风险等,从而阻碍了企业科研投入的兴趣。创新力度的缺乏必然使企业得不到持续的发展动力和足够的市场竞争动力。

2、人力资源开发不适

通常而言,有些无形资产(如非专利技术)是留存于个人头脑之中、以个人技术才能与经验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但由于个人技术才能与经验具有随人员的流动而流失的特点,导致企业不能对专有技术的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实施实际的控制。企业中流失的无形资产有相当一部分是随着管理接触无形资产的人员或直接从事生产、科研的专业技术人员外流及而流失的。据统计,企业商业秘密的外泄有70%是通过员工流动渠道泄露的。尽管民营科技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今非昔比,但传统的人事管理中重管理轻开发,重执行轻战略的病根仍未消除,加之资金、实力等方面局限,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不足更加显现,已成为民营科技企业创新行为的“致命伤”。

3、机构设置缺位,人才组织松散,企业本身也无专门机构和专人来管理

民营科技企业组织机构设置上通常都设有专门的固定资产、存货等有形资产负责人,却未设置专门机构负责无形资产,特别是缺乏无形资产的保护机构。导致保护防范意识差,侵权行为屡有发生,只在企业形象遭到破坏、权利受到损害或企业产权发生变换时,才临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4、思想观念落后,管理意识薄弱

其现实表现为淡薄的无形资产保护意识、保密意识和缺乏对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多数企业经营者对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有较高的认同程度,但对工业版权、杰出的员工队伍、顾客网络、政府授权、许可证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有重要作用的无形资产则认识不足。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重研发,轻登记和保护措施;重战术研究,轻战略思考、重指标完成,轻形象塑造;既缺管理制度,也缺管理方法,导致无形资产管理游离于企业整个资产管理之外,造成民营企业大量无形资产流失。

5、缺乏适当的保密措施

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乏力,市场上侵权、盗版行为严重,假冒产品泛滥,对民营科技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冲击。商标注册意识和法律意识较弱;技术保密和专利权保护观念不强。保护防范意识差,侵权行为屡有发生。

四、对策

1、创新

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如同人一样严重营养不良,弱不禁风,很快会病入膏肓。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面临着新的竞争形势,在经济实践中,创新是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构成的一个有机体系。技术创新是核心和基础;制度创新是前提;管理创新是保障,高新技术产品创新需要较强的技术力量和较昂贵的设备器材。一方面民营科技企业内部要建立健全创新管理制度,着力强化内部管理,大力推行信息化创新手段、现代化管理模式和民主、科学的决策方式, 引导、保护、激励职工创新,对创新有突出贡献的,予以重奖。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管理环境。另一方面呼吁政府有关主管机关出台激励民营企业创新的相关政策,切实保护创新者的知识产权,以优惠政策扶持创新成果的应用推广。

2、人才资源,内培外引,“高薪+培训+持股”激励机制

现代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往往是靠企业家和技术人员进行的技术创新来推动的,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个人能力成为当前民营科技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措施。应积极进行知识管理和人才激励,企业一方面应采用物质性激励、精神性激励及竞争性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激励并留住有关人员。人员的流动与进入企业,说到底是希望自身价值得到认同以及素质得到提升。优胜劣汰的人才机制、工资与效益挂钩的分配机制。另一方面应积极进行知识管理,将无形资产与员工适当分离,对无形资产产生的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实施足够的控制。与接触企业商业秘密的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对其加以约束;在涉及无形资产的交易中,要注重人才的合理安置,防止人才流失和因跳槽带走重要的技术、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

3、组织机构

内部应成立专门的无形资产专职综合管理机构,机构中配备由精通技术、法律、财务、经营等方面的人员,由他们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系统、有效的管理,同时,加强对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无形资产管理效率,将现有无形资产尽快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使企业无形资产得到有效的保值增值。建立起两种资产齐抓共管的综合考核指标和复合控制体系,实施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形成开发与保护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设计专门管理制度体系,尽快建立起无形资产网络管理系统

4、转变观念,强化意识

应充分重视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明确将其价值管理列为财务管理核心内容,并把它同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有机结合。一方面把其列入企业的财务管理范畴,由财务部门协同各专门机构对无形资产的投入产出效果进行管理和评价,对企业内价值高的无形资产进行集中、分类、管理,通过市场或非市场途径传播,使之得到消费者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并关注其价值变化。另一方面,将加强无形资产的开发、培育、运营作为民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制定和实施无形资产战略,以建立企业的核心能力,形成竞争优势,实现民营经济不断超越自我,永创辉煌。

5、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企业应从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等多方面入手,做好无形资产保护和保密工作。对企业的专有技术、配方、特殊工艺等无形资产要配专人专管,以防丢失和被窃。要借助各种媒介,宣传和教育,增强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能力,构建以无形资产管理战略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

6、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无形资产产权管理制度

当前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无形资产一类重要战略资源,又经常处于不断开发、占有、使用、交易及更替过程中。为更好地促进这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组织开展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无形资产管理的先进经验,加强产权制度法律环境建设,健全法律体系,加强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强化无形资产审计,尽快建立健全统一的无形资产形成、占有、使用、交易、保值增值及无形资产评估的法规体系。

五、结论

综上所述,民营科技企业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对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和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上。持有企业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恰当计量无形资产价值,使相关会计信息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状况,同时,采取适当措施有效保护无形资产,让其真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动力源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瑜、吴先锋:对无形资产核算与保护的思考[J].时代经贸,2007(11).

[2] 陈跃:创新是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之源[J].经济师,2005(2).

[3] 金水英:国内外无形资产准则的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8).

[4] 周晓丽:论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1).

[5] 江小毅:民营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