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评中评 第1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评中评 第1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纪念《讲话》70周年: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导向

文/苏楠

“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这是发人深思的提问。

“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这是振聋发聩的回答。

70年前,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提出的这个问题,是文艺创作的根本问题。70年来,一代代文艺工作者,在《讲话》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创作了大批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习和重温《讲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以谦卑之态面对人民。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古往今来,一切有理想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总是自觉地把自己的创作和人民大众相联系,在表现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实践中获得艺术的升华。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学习《讲话》精神,树立人民是历史主体的思想,不仅在情感上,更在行动上密切与人民的血肉联系。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开展文化下乡、送欢乐到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深入企业、乡村、社区、军营和校园,哪里最艰苦、最偏远、最缺少文化生活,就到哪里去。这既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自觉继承,也是贯彻《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以真诚之心面对生活。文艺工作者只有把目光聚焦于人民、聚焦于现实生活,才能获得无穷的智慧与灵感,才能落笔生花、如有神助。文艺贵在创新,但创新不是凭空想象、生编硬造,而是以现实为基础,是对现实的集中、典型、戏剧化的表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以虔敬之意面对文艺创作。文学艺术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对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大影响。文艺工作者不能把文艺创作仅仅看成是抒发个人志趣的工具,更不能把文艺创作当成个人追名逐利的工具,只有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艺术创作,才能拿出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

重温《讲话》,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艺工作者只有摆正与人民、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才能走上创作的坦途,迎来事业的辉煌。我们相信,始终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共进的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能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聪明才智。

方言禁令的背后是话语权失衡

文/禹海君

5月16日,苏州某论坛上一篇名为《在公司一不小心嘴里蹦出几个苏州话,饭碗就没了》的帖子,引起网友热议。帖子称一家公司向员工通知:禁止员工在上班时间说方言,违反者公司将予以通报批评或者是解除劳动合同。律师表示:说方言就要被开除,没有任何法律依据(5月17日《扬子晚报》)。

说方言本就是人们的一项权利。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从没有任何一项法律允许企业可以禁止职工说方言。企业职工只要在“法无禁止”的范围内,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由。

当然,企业之所以出台方言禁令,某种程度上说是为方便交流和强化管理考虑,其初衷情有可原。但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管理的时候出台任何没有法律依据的规定时,都不能绕开与职工充分协商的前提。方言禁令的做法,显然太过粗暴,说白了,这是对企业职工合法权利的剥夺,自然难以获得职工的普遍认同,其结果必然是加剧企业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矛盾。

其实,在生活中,诸如此类的另类规定并不少见,比如,有企业规定过年期间超期回来要罚款,员工想领单位发的红包必须要父母写收条等等。说到底,这些另类规定背后掩盖的恰恰是企业对职工权利的习惯性傲慢。

而这也揭示了在职工与企业的利益博弈中,二者之间存在严重话语权失衡的事实。企业往往处于绝对强势,才敢时不时抛出这些另类规定,以偏袒企业的利益和权威。而博弈话语权处于劣势的职工也只得别无选择地默认接受强加的“规定”,集体无奈地承受这些规定对个人权利的侵犯。

毫无疑问,方言禁令只不过是一种表象,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当职工与企业之间话语权失衡成为常态,职工受损的权益将不止于“方言”本身。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用刚性的法律法规为职工的话语权撑腰,让职工敢于在企业漠视其话语权的情况下,主动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不再陷于集体无奈地承受个人权利被侵犯或遭开除的被动局面。

“油条哥”炸的是良心

文/何勇海

河北保定卖油条的刘洪安突然就“火”了。原来今年春节后,刘洪安在炸油条时,每天坚持用新油,不用一滴复炸油。为让顾客监督,他还挂出“安全用油,杜绝复炸”标语,贴出验证方法,提供“验油勺”,谁有疑问随时验证。网友对刘洪安大加赞赏,昵称其为“油条哥”。

在这个多数商人为追逐暴利而良心稀缺的时代,在这个“良心食品”、“放心食品”难觅其踪的时代,“油条哥”想不“火”都难。备受食品安全问题困扰的公众,在油条哥身上,突然看到良心的光芒,正应了那句老话:“物以稀为贵。”

所有商人都会说:“做食品其实就是做良心。”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践行这句话所包含的责任呢?可以说,“油条哥”给这个良心稀缺的社会树立了一面镜子。正如“油条哥”所作的标语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都不吃地沟油炒的菜,不吃瘦肉精养的猪,不喝皮革胶囊包裹的药……怎可再拿这些缺乏道德血液的东西毒害别人?而即使你自己不吃自己做的“毒食品”,你肯定还是吃了别人做的毒食品。

从经济角度看,昧良心未必比讲良心更赚大钱。油条哥“安全用油,杜绝复炸”,他的油条价格比别人贵,也许算上成本,他的单件产品利润不如“伪劣产品”的暴利,但是看看,他的人气居高不下,有的人甚至为买他的油条跑路十几公里,他的营业收入不减反增。而且,从长远看,他的竞争力会远远强于一时短视者。由此可见,“油条哥”炸的是油条,赢的是良心;凭良心做生意,不但不会赔钱,还能赚钱,更能赚取金钱所买不到的赞誉。 古语云:民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富。“油条哥”的成功,完全可以复制,也应该被复制。

公务员义工如何走出作秀质疑

文/蒋萌

“深圳公务员上街免费为市民擦鞋”引来争议。人民网对此的调查显示,5000多名投票的网友中,79%认为此举有“作秀”成分。

不得不说,这件事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我们不排除个别媒体在报道时有“标题党”之嫌。其实,5月15日那天,深圳市25家市直机关的公务员志愿者走上街头,不只为市民提供理发、擦鞋、修手机等服务,还提供红酒鉴定、珠宝鉴定、免费照相及打印等便民服务。但是,不能据此认为网友的质疑全无理性。在某种程度上,网调结果折射出个别公务员平日给百姓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面对一些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群众怎能没怨气?如果一些公务员连本职工作都不能令群众满意,只是偶尔出来做一下义工,能改善自身形象吗?怎能不引来作秀质疑?

质疑归质疑,却不能否定志愿本身的意义。公务员同样有做志愿者的权利。做一回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短期做义工被指作秀,若是坚持不懈做下去,还会遭人诟病吗?要想打消外界质疑,公务员志愿者必须通过切实行动打动群众。

深圳方面也应意识到公务员义工存在的“瑕疵”。一来这仍是“组织性”行为,而不是公务员的自发服务。一些单位曾找临时聘用人员“顶包”,已表明某些干部对此的敷衍糊弄。二来既然是志愿服务,理当利用业余时间。深圳规定每月15日为“公务员志愿者服务日”,很可能占用正常工作时间。如果群众到机关办事,相关工作人员却“志愿在外”,因人手不足“变相打烊”,这恐怕就说不上便民了。真正的志愿行为是自愿、额外、无偿的付出,应当远离行政命令。志愿者服务更不能以产生“不便民”为代价。

理性是一切建构的基础。相对于成天窝在办公室的干部,深圳的公务员至少已走上街头;公务员做义工虽然听到微词,却也是接受群众评价考量的体现,这都是积极的变化。对政府机关而言,不能一被质疑就发牢骚,而应反思自身还存在哪些问题,为何没有赢得百姓认可。对存在的问题,有则改之;对群众的鞭策,敬畏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