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音乐之美在无形中延伸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音乐之美在无形中延伸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下,音乐教育教学确实日新月异的变化着,其中有收获、也有困惑,尤其近几年来随着不同地区、不同教育层次的孩子日渐涌入到普通的中学学习。音乐教师最能体会到的是:由于课时的特殊性,基本上可以接触到一个年级的孩子,但最大的问题也是如何真正对他们进行有效的音乐教育,因而对现实的教育现状谈谈我的一些体验。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当人的语言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才有了用音乐来表现自己情感的愿望。对音乐教师来说,最主要的教育学生的舞台是音乐课,而音乐课堂的基本价值就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是审美价值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确实新课改大力提倡音乐的感受与鉴赏、音乐创造与表现的内容,贯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无可厚非,多姿多彩的公开课也让基层的音乐教师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但在实际操作时是不能完全照搬的,否则教学效果只会东施效颦。因此我面对音乐基础参差不齐、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孩子,尝试了不同的教育教学手段:

一、歌唱的问题

在新课标内容标准中,演唱教学是最直接和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很多时候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当接触到一首新的歌曲,在教师的指导下,迅速就能轻声哼唱旋律、逐步理解并体会和进一步有感情演唱它;但相反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大声喊唱不着调”,对教师讲解的相关旋律、节奏等基础知识,一头雾水。

例如:我在教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此单元时,整堂课设计环节从欣赏草原之景导入,到引入歌曲、哼唱旋律、解决难点,最后有感情完整演唱全曲,应该说教学流程没有大的偏差。在某班实际教学时,导入时还较顺利,但一到学唱歌曲时,问题就完全暴露了:学生对旋律毫不着调不说,有些孩子干脆认为太难了、不唱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最终无奈放弃原先的设计,回到传统一句一句的跟唱法,勉强旋律掌握了七七八八后,填入歌词唱时,又有学生大声喊唱,许多歌曲难点也没有彻底解决,可以说一节课师生最后都是“教得累、唱得累”而结束。面对此课“失败”的教学实效,我反思认为:确实学生的音乐基础十分薄弱,“拔苗助长”只会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于是我立刻动手重组教学设计并在下一课加以实施:1、分组PK,看哪一小组对旋律掌握更加准确。2、教师演绎比较大声喊唱与有感情轻声唱的区别。也许有上节课打底子,加上老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学生不仅热情参与对旋律的哼唱,甚至认真地参与到思考、讨论歌曲在节奏、力度上之差异的活动中;在演唱时也慢慢注意歌唱时的身体姿态、声音的控制等问题,最终整堂课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上一节课。

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每节课我会留几分钟进行基础知识趣味训练,例如:

五线谱巧记法:这是针对音乐基础较弱学生比较实用的方法。训练时很简单,就是利用五个手指代替线谱五条“线”,指间空间为“间”,然后教师就能最低程度从C大调开始、最快速度训练学生识谱能力,这种方法对于许多从未好好学习过线谱的孩子来说既简单又有趣。

音符巧练:教师将不同时值的音符画出,让学生根据提供老师的不同节拍任意组合,可以两人或小组合作完成,这样进一步促进学生以后对歌曲中出现的多种节奏、节拍一目了然。针对每节课训练时,教师也要设计不同鼓励的评价方式如加多少作为平时考查分等,推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正是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更喜欢这些游戏般的音乐基础教学,在识谱能力上也得到很大进步。

学生有了一些进步更会促动教师的努力,所以我常常会在聆听其他教师的课时,吸收他们在教学中的亮点来补充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去。让我印象深刻的一节课是我们音乐教研室张老师的《夏日泛舟海上》,她所教内容可以概括说就是一节歌唱课,但在旋律、节奏、演唱方式等问题上新意很多,例如在讲轮唱这一要点,她就以录音原唱与教师范唱来演绎并让学生找出轮唱时何处开始、何处重合,学生一听即明了,且能兴趣满满参与和掌握此知识点,这种简单新颖的教学手法对我的帮助很多;也尝试着在基础薄弱的班级实际运用过,效果远远比传统的一遍又一遍教唱好得多。

因此真是通过这些教学实践,我更认识到音乐教师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思考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让孩子提高歌唱的兴趣、体会歌唱的优美性、在无形中累积更多有关歌唱的音乐知识。

而且在现实教学中也让我深刻体会到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对学生的歌唱有助推作用,面对困境关键不是舍弃,而是设计多种教学手段方法,将技能知识融于歌唱教学中,养成真正的良好歌唱习惯,最终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聆听的问题

一般来说,音乐教育离不开对音响的聆听,依此来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而面对音乐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引导他们学习听学会听懂得听也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累积、长期的过程。我在教学中也摸索着以下几个较有效的步骤:

1、由简起步学习聆听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然而逐步学习欣赏音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在欣赏乐曲的最初阶段,教师不可一味强调去分析曲式、乐段等,更应去听听孩子对音乐的感触是什么。例如在原人音版有一单元欣赏西洋乐器及乐曲,许多学生都会对此课产生畏惧,由于基础的薄弱导致学生认为太难听懂那些音乐作品。所以,我就用媒体让学生了解各种乐器后,再引用较容易的曲目来激发学生对乐曲的喜爱,同时学习聆听,谈出感受。比如我让学生选听增加的作品电子琴曲《野蜂飞舞》,很多孩子都能说出全曲犹如蜜蜂在快速飞行,教师立刻简介故事,最终学生对全曲有了进一步了解。这样通过简单听、培养学生聆听也就是音乐的兴趣,逐步投入以后学习聆听其他乐曲,和学着去分析音乐作品。

2、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聆听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完全独立的,音乐更是人类语言的升华好再创造。运用所学的知识,推动孩子学会对音乐的聆听,对音乐作品理解意义更深。如欣赏管弦乐曲《舍赫拉查达交响组曲》,许多学生对它并不熟悉,但是讲到《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时,基础再弱的学生也能说出一两个故事,最后教师用故事引导学生听乐曲、分段了解作品,用语言交流各自对此乐曲的理解,最终真正学会聆听音乐作品。

3、慢慢进步懂得聆听

柏辽兹曾说:“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音乐教师只有创设各种音乐教育手段,让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听、懂得去听,学会情感的体验,逐步提升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能力,这是个慢慢的进步,但总会有进步,贵在创新和坚持。

三、课后的延伸

音乐教育实际上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课后更能看到学生在音乐文化上的闪光点。虽然近几年生源结构上悬殊仍然较大,但我们的音乐教育还是在默默地前进。例如我们举办过的假日新视野活动,就有许多学生参与器乐、舞蹈、合唱等的训练,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艺术专项素质,在班级、学校的艺术活动中涌现了很多文艺群体。又如我们每年举行的卡拉OK比赛,在预赛时,那种人头窜动的热闹场面不亚于某个艺术专业考试现场,更让我们老师感到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再如一到新年来临,各班都在表演节目上五彩斑斓、大显身手,极力展示在文艺上的特长,许多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让人刮目相看。种种成就更使音乐教师深切体会到每个学生不论基础有多大差异,都会在任何时候表现出对音乐的喜爱,也印证了罗杰?诺斯所说的:“音乐之目的,一是能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能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而我们音乐教育的追求的目标之一不就是如此吗!

四、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育人,而不是培养音乐特长,造就音乐家。中学音乐教育更重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来教,在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前提下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开拓他们的学习思维。

面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音乐教育层次的孩子,音乐教育工作者就是能客观分析现状,思考不同的教育手段,让每个学生喜爱音乐、受到美的熏陶,成为一个个具有丰富的情感、高尚的审美情趣、心智健康的社会人而去作一份努力!让音乐的美在无形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