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气候变暖对白城市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气候变暖对白城市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受气候变暖的影响,白城市农作物病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有病虫害发生频繁,发生重,治理困难,新的重大病虫害不断出现,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害虫发生代数增加,面积扩大,危害加重等特点。笔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供借鉴。

关键词:气候变暖;白城市;病虫害;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4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104-1

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明显变暖使全球大气环境、气候带、洋流和气温等气候因子发生巨大变化,随着气候变暖,各种天气系统的活动也更强烈、更频繁,干旱、洪涝、高温、冷冻害等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增加,受这种特殊气候的影响,白城市农作物病虫害从80年代到现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病虫害发生频繁,发生重,常年病虫害发生面积1100万亩次以上,每年因病虫害造成的粮食减产幅度占同期粮食生产的6%左右,气候变暖后,因病虫害造成的粮食减产幅度将逐年增加。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呈现出种类增多,面积扩大,危害加重,治理困难的趋势,病虫害发生形势严峻,防治任务十分艰巨。主要有以下特点:

1 发生特点

1.1 新的重大病虫害不断出现,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

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来随着气候因素的影响至少有10种以上病虫害,由过去的没有发生或零星发生,成为新的重大有害生物。如旋幽夜蛾(Scotogramma trifolli)属鳞翅目,夜蛾科,2005年6月上旬,白城市通榆县和大安市部分乡(镇)暴发危害,发生面积1260hm2,其中造成毁种面积578hm2。苜蓿夜蛾(Heliothis viriplacaHüfnagel)属鳞翅目,夜蛾科,2005年7月9日,通榆县兴隆山镇暴发危害。以上这两种害虫在白城市未有大面积暴发危害记载。蒙古灰象甲,以前在白城市是偶尔发生的一种地下害虫,但由于气候变暖,早春气温回升早,温度高,最近几年已逐渐成为白城市苗期害虫的主要防治对象。气候变暖使一些病菌孢子容易过冬,成为第二年大发生的必要条件,如玉米螟大斑病,最近几年在白城市也呈重发态势,也成为常发性一种病害。

1.2 害虫发生代数增加,面积扩大,危害加重

由于温度升高,害虫发育的起点时间提前,一年中害虫繁殖代数也因此而增加,在新的有利环境条件下,某些害虫的虫口将呈指数增加,造成农田多次受害的几率增高。例如,80年代玉米螟在白城市一年只发生两代,以一代幼虫危害为主,但现在由于气温的上升,玉米螟在白城市一年发生两代半,而且二代危害也非常严重,第二代玉米螟孵化的幼虫,在玉米上大部分由玉米穗的顶部钻到穗里为害花丝和籽粒,常造成“秃尖”、虫食粒,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另一部分幼虫钻入穗柄、茎秆里危害,影响养分运输,老熟后在茎秆内越冬,成为下一年大发生的虫源。另外,病虫越冬状况受温度影响将更加明显,冬季变暖,容易越冬,虫源和病源增大;害虫的休眠越冬期缩短,世代增多。更为严重的是多种主要作物的迁飞型害虫比现在分布更广危害更大。例如,迁飞性草地螟以往只是在白城市的部分县(市、区)偶尔发生一代幼虫危害,现在全市都大量发生,而且连续几年暴发,并且二代也发生危害,而且迁飞蛾量和危害程度都超过一代。

1.3 防治难度加大

首先,新的病虫害不断发生,很多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户难以及时掌握防治技术,造成防治失误,往往造成毁种和绝收,如有些突发性、暴发性害虫,龄期小时,不易察觉,等到发现时龄期已过了三龄以上,幼虫食量大增,抗药性增强,一夜之间就会将农作物吃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二是发生时间拉长,由于种植结构改变,以往作物种植时间整齐划一的情况少了,田间同时存在各个生育期的作物和各种适合的寄主,田间温湿度适宜,小气候环境适宜,使得病虫发生时间拉长,代次重叠,很多害虫发生期延长。防治后残虫数量高需要连续防治。三是随着农药使用历史延长,病虫害抗药性不断加强,农药防治效果下降,容易造成用药不对路,耽误防治时机。

2 采取的防治对策

2.1 加强预测预报,提升病虫预警能力

病虫测报是做好防治的基础,是科学决策大面积防治的依据,应加强测报体系建设,提升病虫预警能力,测报人员应深入田间,仔细排查,准确掌握虫情动态,及时预报,适时组织防治,将病虫害危害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2 加强宣传,普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等宣传媒介,宣传病虫害的防治知识,使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户掌握病虫害的技术,适时抓住防治时机,进行防治,将病害消灭在点片发生阶段,将虫害消灭在三龄前。

2.3 完善综合防治措施

一是根据病虫发生趋势,制定好各类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根据各地不同病虫害特点,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二是加强植物检疫,杜绝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我市。三是抓好作物布局,加大不同作物间套种面积,利用生物多样性防病抗虫,如小麦和玉米套种,麦田有大量的瓢虫,收获麦田后瓢虫大量迁入玉米田可有效控制玉米蚜虫的发生。四是突出重点,搞好药剂防治。对流行性、迁飞性、突发性病虫害要充分利用化学药剂的快速、高效特点,抓住防治关键期,选择安全、高效、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对重点发生区域适时防治。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化学农药防治造成的农产品农药残留对环境、作物、天敌的负面影响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因此,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推广使用一些成熟的非化学防治技术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如频振式杀虫灯技术、诱虫板技术,释放寄生性天敌控制技术、稻田养鱼等物理、生物农业防治技术,可以很好的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作者简介:李宝伟(1970-),男,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从事病虫测报和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