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态环理论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态环理论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运用生态学原理,论述生态环、生态块理论,并据此提出构建和谐城市布局的基本理论。

关键词和谐城市;布局;生态容量;生态环;生态块;砼漠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222-02

1城市总体布局:生态环

城市是一个典型的人工生态巨系统,和谐城市的布局要将社会、生态、文化、经济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而在区域发展的总体布局方面,杜能环只考虑经济指标。因此,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要在尊重生态学规律的基础上,以当地的自然、社会条件为前提,城市的总体规划、区域发展的总体布局要综合社会学、生态学、文化历史学、美学、系统学等学科手段,注入当地的文化历史,进行科学的布局和规划,为人类的健康与幸福服务[1-3]。为此,笔者于2008年对杜能环进行修改,设计综合社会、生态、文化、经济等因子的生态环(图1)。其中,林业区:为城市居民提供林产品,是区域发展的生态基础;牧业区:为城市居民提供牧产品;农业区:为城市居民提供农产品;半农区:作为城市与农区的缓冲区,其提供的非食用农产品可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和生产生活等,能消解城市环境污染;森林公园:是城市生态保障区和过境车辆的绕行区以及客运、货物的中转区,为城市提供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消解城市环境污染;环城公园:城市居民度假、休憩场所,生产生活废弃物在此通过分类、回收、无害化处理后,可以培肥园林植物;城区: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

2城建布局:生态块

2.1城市规模的确定

城市规模太小,易增加城市建设成本,反则增加城市的生活成本和生态压力,因而城市的总体规模要适中。笔者认为,城市的具体发展规模要以城市所在区域最小生态承载力(生态容量)为上限,即木桶理论,运用生态因子作用的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和谢尔福德耐受定理(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4]:

Ext=ΣResi+ΣDisi-Ol±■

式中,Ext为总规模,Disi为按废弃物排放量计算的城市规模,Resi为按资源计算的城市规模,Ol为Resi和Disi重叠的部分,E为资源出口,I为资源进口,D为生态赤字,EP为单位面积单位时间资源生产力。

其中,Ol可用下式计算:

Ol=Min{■[■(Resi∩Disi),■Resi,■Disi]}

老城市的城市发展规划可以按照生态生产力求算发展空间:

Resi=■・yFi

式中,Ci为城市单位时间资源消耗量,EPi为城市所在区域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资源生产力。

Disi=■・yFi

式中,Dai为城市单位时间废弃物排放量,EDi为城市所在区域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废弃物消解力[1]。

新建城市的规模可以按照城市所在区域的生态容量计算,公式为:

Resi=■・yFi

式中,Pi为城市所在区域单位时间资源产量,ECi为城市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资源消耗量,yFi为根据资源安全状况、社会经济状况、文化历史状况等确定的调整因子。

其中,yFi可以采取德尔菲法确定,即:

Disi=■・yFi

式中,Dai为城市单位时间废弃物排放量,EDi为城市所在区域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废弃物消解力。

2.2城市内部布局

城市内部要实行分块布局,每一个社区由功能相近或相关联的机构组成,从而形成一个功能相对完善的生态块[5]。

2.2.1总体街道的走向。现代城市建筑物,再加上路面硬化,形成砼漠,使城市的环境不断恶化。虽然有的城市使用透气透水材料和施工技术,但是仍然不能解决砼漠化对生态带来的危害。因此,在城市规划时,将街道的总体走向与当地主风方向保持一致,并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科学规划建筑物的空间布局,这样就可以缓解砼漠化带来的热岛效应,加大城区空气流通速度,保持城区环境质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1]。

2.2.2社区。社区的规划,按照“尽量减少移动、功能相对完善”的原则进行,以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方便市民。每一个社区,其功能尽量相对完整,保证居民生活、工作方便;尽量保证居民生活、工作在同一个一级社区内,这样既可以减轻市民上下班交通压力,又可以方便市民上下班;不同的社区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实行功能分区,便于社区管理和方便市民生活和工作;社区的大小,按照市民使用的交通方式进行划分,分为一级社区、二级社区、三级社区、四级社区,一个城市的规模,以不超过四级社区为宜;为了方便市民,每一级社区的医疗、卫生、教育、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尽量设置在社区的中心;为了保护环境,每一级的社区以街道进行分隔,街道两旁进行绿化,降低交通噪音和废气、粉尘对小区的侵害,这样不但使街道变成社区间的交通快道,还使街道变成社区间的绿地公园[1]。

其体如下:①一级社区。这是城市最基本的社区,大小可以人类步行30 min的距离为直径或边长,按照步行速度1.3 m/s计算,一级社区直径或边长以2.5 km左右为宜。一级社区内主要交通方式为步行和自行车。这样在一级社区内,居民在15 min内就可以步行到达社区中心公共服务区,最多30 min可以到达所在一级社区的任意位置。把住宅区设在靠近公共服务区的社区中心,主要是为了方便老年人容易获得公共服务区帮助,方便儿童上学。住宅区设置在社区中心,可以使住宅区环境更加安静、清洁[1]。②二级社区。若干个功能相关联的一级社区组合在一起,形成二级社区。二级社区中间的一个一级社区,为功能更加完备的一级社区――二级公共服务社区,该社区为整个二级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二级社区的大小以自行车快速行驶30 min的行程长度为直径或边长,即二级社区直径或边长以10 km左右为宜。二级社区内主要交通工具为自行车和公交车[1]。③三级社区。若干个功能相关联的二级社区组合在一起,形成三级社区。三级社区中间的一个二级社区,为功能更加完备的二级社区――三级公共服务社区,该社区为整个三级社区居民或整个城市、区域民众提供高级的服务。三级社区的大小以汽车快速行驶30 min的行程长度为直径或边长,即三级社区直径或边长以40 km左右为宜。三级社区内主要交通工具为公交车。

3街道

和谐城市的街道具备3个功能:交通、美化、维护城市生态安全。①一级街道。为同一个二级社区内的一级社区间的交通道路,乡间三级以下公路也可以参照此模式进行规划设计[4]。一级街道社区内机动车速限定为30 km/h以下,乡间公路限定在40 km/h以下。②二级街道。为同一个三级社区内的二级社区间的交通道路,一、二级公路也可以参照此模式进行规划设计。为了满通快速和保证行人安全双重要求,二级街道将车辆与行人隔离;为了防止光污染,将街道天灯改为地灯;为了治理交通噪音,吸收交通废气和粉尘,二级街道两侧设置足够宽度和密度的绿化带;为了方便行人过街,二级街道下方设立过街涵洞,涵洞旁边树立过街标志,详细标明前方、对面街道有关信息[1]。③三级街道。为城市的交通干道,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也可以参照此模式规划设计。为了加大交通流量,三级街道将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分开设置。三级街道快车道结构与二级街道机动车道结构相似[1]。

4参考文献

[1] 张国庆.和谐的城市布局[EB/OL].(2008-01-18)[2011-08-15].http://blog.省略/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14628.

[2] 张国庆.论城市建设的和谐性[EB/OL].(2005-02-03)[2011-08-15].http://www.省略/htm/jjlc/glkx/2005-02-03-18260.htm.

[3] 张国庆.和谐建设现代城市[J].绿色中国,2005(6):55-57.

[4] 张志祥,贺刚.论生态环理论与生态城市建设[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6-37.

[5] 李双跃,胡妍妍,黄俊轩,等.城市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J].华北农学报,2006,21(F12):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