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学课中针对学优生所在小组的合作情况的案例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科学课中,为促进学优生所在小组的合作情况,通过了解小组成员间的亲疏关系及对目标小组进行课堂观察和访谈后,可采取以下策略:帮助每一个组员树立正确的个体意识;建立合作规则,修正评价标准;教师深入各组,有效指导学生的合作。
[关键词]学优生;合作;科学课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1-0085-04
[作者简介]成金燕(1977―),女 ,江苏南京人,本科,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级在读学生,江苏省南京市小西湖小学教师,小学中级。
2012年9月的新学年,我开始任教科学学科的起始年级――三年级的科学课。课堂上,我发现三(1)班的第四小组总是能呈现出很好的探究结果,这样的学习成效看上去真的很美。一节科学课后,我看见这个组的三位同学在一起聊得很开心,可是他们组的组长正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座位上看书。我走过去,问组长曹同学:“你怎么没跟他们一起玩啊?”“我想看书。”她回答。我又用同样的问题问了正在玩的三位组员,他们很茫然地望着我,一副“一直就是这样,有什么奇怪”的表情。显然,这个组的组长与组员之间并不亲密。那么这样的组员关系是怎么能够很好地完成合作探究的任务的呢?我决定深入小组一探究竟。
[HTH]一、了解小组成员间的亲疏关系[HT]
为了更加客观、公正地了解小组成员在小组中的地位以及组员间的亲疏关系,我运用社会测量法进行了调查分析。社会测量法是社会测量学用以研究团体中分子之间关系的方法。它通过测量团体中人与人的趋避倾向来发现、描述和评价人们的社会地位、团体结构,预测团体的发展趋势。
本次社会计量性测验的题目为:1.如果要选一名同学担任你们小组的组长,你认为谁最合适?2.下周要秋游了,你最喜欢和谁一起玩?3.如果有一位同学要离开你们小组了,你希望是谁?这三题分别为工作取向标准、心理取向标准和负面标准。
问卷对象为三年级1班,共26名学生,分为6组,每组4-5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卷,即问卷中涉及人员须填写小组中的成员。
根据公式“社会地位指数=被选总数÷(总人数-1)”计算出各小组成员的个人地位指数如表所示:(第1、2题指数越高,说明组员与该成员越亲密;第3题指数越高,说明组员与该成员越疏远。)
1.第四组1号曹同学的工作取向标准为“1”,心理取向标准为“0.33”。这两个数据正好能够印证前文提到的现象。
2.因为每组的1号同学均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所以1号同学的工作取向标准普遍较高,平均值达0.71。另外,他们的心理取向标准平均值为0.35,负面标准平均数为“0.04”。也就是说,从班级整体六个小组来看,小组成员比较认可1号同学担任组长工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并不十分趋向同时也并不排斥与1号同学来往。所以,对第四小组这样的拥有学优生的小组进行案例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HTH]二、对目标小组进行课堂观察和访谈[HT]
课堂观察的教学内容为《校园里的小动物》,小组活动内容为“用昆虫盒观察蚂蚁及另外一种小动物”。组内分工是1号同学担任器材员,负责实验器材的保管;2号同学担任监督员,负责观察组员在活动中的表现;3号同学担任记录员,负责完成观察记录;4号同学担任协调员,总负责本次活动。
访谈针对“观察校园里的小动物”这一活动。就“观察校园里的小动物”这一活动,了解组员的想法。
从课堂观察和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第四小组的各项探究任务完成得“看上去很美”,但是如果深入小组活动及学生心灵中去了解,可以发现在课堂上这个小组呈现出的出色的研究成果,是曹同学“单打独斗”的结果,而非小组合作的结晶。问题的关键在于,全组4位同学都已习惯了在探究活动之中的不平等地位,也使每一位同学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成为空中楼阁,“公平合作”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使拥有学优生的小组的每一位组员都能公平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之中。
从课堂观察和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
1.因为1号曹同学灵巧、能干,她捉到了其他小组没有的蟋蟀,令其他同学十分羡慕,也让第四小组的同学感到很骄傲。
2.曹同学所在小组,没有很好地执行小组的分工。曹同学一人担任了器材员、协调员、记录员、监督员的角色。
3.曹同学占用了更多的资源,使其他组员失去了探究机会。但是因为曹同学总是能把探究任务完成得比较好,使其所在小组能呈现出比较优秀的探究结果,所以其他组员不仅没有表现出不满,还很高兴地“坐享其成”。
4.曹同学积极地参与探究任务,其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小组服务,更多的是为了将自己的才干展示给老师看。这可能是该同学心理取向标准较低的原因之一。
总之,虽然第四小组的各项探究任务完成得“看上去很美”,但是如果深入小组活动及学生心灵中去了解,可以发现在课堂上这个小组呈现出的出色的研究成果,是曹同学“单打独斗”的结果,而非小组合作的结晶。问题的关键在于全组4位同学都已习惯了在探究活动之中的不平等地位,也使每一位同学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成为空中楼阁,“公平合作”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使拥有学优生的小组的每一位组员都能公平地参与小组活动之中。
[HTH]三、制定有针对性的合作策略[HT]
根据以上研究,笔者认为在有如曹同学这样的突出的学优生的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时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一)帮助每一个组员树立正确的个体意识
在小组活动中,个体意识的不正确导致了整个小组处于“看上去很美”的状态。
1.引导学生树立个体意识。
合作学习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强调树立个体意识。其出发点乃是强调在各种形式教学活动的互配实施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第四小组中的部分学生不独立思考答案,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思维的惰性。教师要意识到,如果我们在合作学习中牺牲了学生的思维强度,这是极不明智的。所以,首先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树立个体意识。
2.引导学生将个体意识建立在集体意识之上。
在第四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小权威”现象,在本质上就是因为个体意识的不正确而导致了“个体负责任”而非“小组负责任”。
帮助每一个组员树立正确的个体意识的具体做法有:
(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树立正确的个体意识的关键要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2)运用“时间代币”控制或督促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如果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有类似曹同学的情况,“时间代币”技术能够更好地分配学生的参与活动。每个学生都拿到一定数目的代币(每个价值十或十五秒钟的发言时间),同时指定一个学生在发言者用完限定的时间的时候叫停。如果一个学生用完了所有的代币,那他就不能再发言了。于是,手中还有代币的学生就能够参与到讨论中来了。
(二)建立合作规则,修正评价标准
1.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注重学生的不断进步以及学生间的纵向比较。
2.小组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如有个别同学完成指定角色确实有困难,可以寻求帮助,但仍要尽力完成任务。
3.评价方式全面、多元化。其评价指标包括合作态度评价(倾听、交流、协作)、课内合作评价(参与落实、参与效果)、课外合作评价(汇报方式、汇报效果)以及小组成绩评价(小组测验成绩、作业竞赛成绩)。
(三)教师深入各组,有效指导学生的合作
1.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科学课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为了让学生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往往需要学生搜集资料,使他们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和经验。
2.要想将分工落到实处,就需要教师全程关注各小组的合作情况。教师要在学生合作学习开始以后巡视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特别是那些逾越分工或忘记分工的学生,通过目光、手势甚至口头的提醒让他们回到合作学习中去。在合作完成后,教师要向监督员询问组员们各项职责的完成情况。
3.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探究活动。
4.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在整个活动的各个阶段,教师都应不时地督促他们要有合作精神,教育他们要互相尊重,彼此鼓励和支持。
在理想的合作小组中,一个努力学习并乐于帮助他人的学生会因此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与鼓励;而相对差的学生也会感觉到,他们的同学都希望他学会,这样,既维护了他的自尊也得到了他人的帮助。不论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相对落后的学生都能够在合作的学习情境中受益匪浅,这种受益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个体道德品性方面的发展。所以,我希望在小组合作中能够关照每一个小组成员,使他们能够公平地享受到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与幸福,使我们科学课的小组合作探究不仅“看上去很美”,实际上也真的很美。
参考文献:
[1]蒋波,谭顶良.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合作学习对谁更有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
[2]赵阳.科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与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