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理解 完善 超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理解 完善 超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教学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把“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而这一转化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是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因此,教师研读好教材、用好用活教材,对数学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此,笔者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来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 理解教材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习与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教材,弄清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初次使用新教材的教师,更要仔细分析新旧教材之间的区别,领会新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呈现的意图,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教材。

以“百分数的意义”一课为例,可以发现教学内容的编排较之过去有所改动,教材是分三个层次来呈现的。

第一层次,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教材一开始就出现了四幅与百分数有关的生活情景图,让学生充分感受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接着,教材提出“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然后教材直接说明:像上面这样的数,如18%、50%……叫做百分数,自然引出下面的意义教学。

第二层次,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材提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材料、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对百分数的个性化理解,在学生体验大量生活实例的基础上来讨论、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并体会百分数的独特表示方式和应用价值。

第三层次,教学百分数的读写法。教材先教写法再教读法,在教学读、写法中让学生感受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教师就能概括出这一节课的整体设计。

生活中的百分数实例引入(这样的分数叫做百分数)—实例中百分数的解读(解释分母为100的分数)—定义(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同化(通常不写作分数的形式)—强化(读、写百分数)。

那么,上述教材的设计又是否完全适合于本班学生的学习呢?这还需要教师从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习起点和认知特点出发,对教材进行合理应用,这样才能让教师教得清楚、学生学得扎实。

二、 完善教材

课前,通过学情调查,笔者了解到学生对于“百分数” 并不陌生,超过一半的学生都在生活中见到过并能准确地说出百分数的名称,而且有近一半的学生还能准确地读、写不同形式的百分数,可见,学生对于新知已有相当的感性认识基础。

但同时,调查也表明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并不明确,只有不到20%的学生能借助已经学过的“分率”或“比”的思想来解释百分数,说清楚它是表示两个量比较的结果;大多数学生只能从“平均分”的分数角度来阐述具体情境中的例子,例如“说说你对商品标签上含棉95%的理解”,许多学生就说“把一件衣服平均分成100份,棉占了其中的95份”。显然,这样的解释是不够准确的。

因此,教师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直接呈现一些生活中存在的百分数实例,让学生通过交流收集的素材,来理解、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这样似乎还略显单薄,不能完全体现出百分数产生的价值、含义及其在应用比较中的优势。其实,学生对不同标准的比较方法已经具有一定的经验,只是对于为什么要确定100作为标准更易于比较还不能完全理解。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在教学教材安排的百分数实例之前,先设计了“谁的投篮更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尝试运用中经历百分数产生的过程,感悟百分数的作用。

(一) 问题引入

师(出示下表):训练赛上三人的投篮情况如下表,根据现有的数据你能看出谁的投篮更准?

生:不行,我们还不知道他们到底投了几个球?

师:是啊,仅仅根据投中个数,我们无法判断谁的投篮更准确,还要知道投篮的个数。

教师再出示:

师:现在根据这两组数据,你能比较了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纸上。(生自行解答)

(二) 方法交流

下面哪些方法比较合理?你更欣赏哪个方法?

(1) 17∶20=0.85 19∶25=0.76 7∶10=0.7

(2) 17÷20== 19÷25==

7÷10==

(3) 20-17=3 25-19=6 10-7=3

……

思考:、、,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小结:将这些分数化成分母为100的分数就更容易比较了。

(三) 概括意义

师:你知道这些分数还能怎样表示?(生尝试读写出百分数)

师:说说这三个百分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在解决问题、寻求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同时也对百分数的含义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和价值,笔者又将篮球场上的情境进行拓展。

师(出示下表):刚才借助百分数,我们合理地比较了在一场练习赛中三名队员的投篮情况。下面是在奥运会中美男篮比赛结束之后,对两支队伍进行的全场技术统计。读读这些百分数,想想它们同刚才的百分数比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认识是小数的百分数)你知道它们的意义吗?

师:根据这两组百分数,你能很快对两国队伍的表现作一下分析吗?

课堂上,学生对此环节非常感兴趣,结合百分数对问题进行了专业的分析,感受到百分数的实际应用优势。之后,笔者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收集的百分数并进行讨论。

通过上述教学环节的安排,笔者将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完善:

实际问题引入(谁的投篮更准?)—数学问题(怎样表达更方便?分母是100的分数过渡到百分数)—解释(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归类(生活中的百分数实例解读)—抽象概念(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因此,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调整后的教材内容及呈现形式,更符合本节课概念构建的基本规律,也更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正确掌握。所以,教师完全可以结合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环境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更加完善教师的教学。

三、 超越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