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科专款项目对高校教学科研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科专款项目对高校教学科研的保障和促进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对文科专款的经费保障和馆藏优化作用进行总体概述,分别从人文社科外文图书的需求和利用情况、人文社科外文图书的SSCI保障以及人文社科外文图书促进教学和科研的案例分析三个方面,论述了文科专款项目高校人文社科资源建设和教学科研保障促进作用,并就资源发展政策、馆藏结构优化和服务效益提升等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 文科专款 外文图书 文献保障

1 引言

教育部于1982年启动“高校文科图书引进专款”(以下简称“文科专款”)项目,其宗旨是逐步建立起完整的人文社科外文图书文献信息保障体系,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为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和科研水平服务。中山大学是文科专款项目的区域中心,从文科专款项目受益良多。本文以中山大学为例,以读者对人文社科外文图书的需求和利用情况为基础,通过定量统计和案例分析,获得文科专款项目对于人文社科资源建设和科学研究的保障与促进情况,并提出文科专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发展对策。

2 文科专款对外文图书的保障作用

人文社科教学和科研对文献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在文献类型上,人文社科研究对图书的依赖程度显著高于自然科学。外文图书对于提高人文社科教学及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教学和科研与国际接轨的基本保证。由于外文图书价格相对较高,科研人员对图书馆馆藏的依赖性较大。

2.1经费的持续性保障

2000年之前,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购置经费较为匮乏,图书馆年度校拨总文献购置经费不到700万元。虽然自2001年开始经费有了增长,至2012年,校拨总文献购置经费达到3000万元,部分年度的外文图书购置费用亦超过200万元,但随着电子资源建设的发展,电子资源采购经费占图书馆资源建设费的比例越来越高,从2002年的不到100万元,到2010年的超过1000万元,外文图书购置经费受到较大影响。图书馆为保障资源连续性要求较高的中外文报刊订购以及为满足高校教学需要的中文图书的订购规模,有时甚至难以安排经费进行最基本的外文图书订购。因此,文科专款在不同时期都是图书馆外文图书资源建设的重要经费来源。

1982—2012年,中山大学图书馆使用文科专款订购人文社科外文图书47050册,同期使用校拨经费订购114211册,文科专款订购比例高达41.2%。另外,1996—2000年,图书馆还使用文科专款订购95种,平均每年11292万美元的人文社科专业期刊,这在当时学校经费不足的条件下,保证了人文社科师生对外文科专款业期刊的需求。三十年来,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文科专款经费持续增长:1982—1993年每年配额为4.05万美元,1993—2002年每年配额为5005万美元,2003—2008年每年配额为11,25万美元,2009年至今,作为区域中心承担了文科专款协调采购的任务,同时得到协调采购配额每年近7万美元,图书馆每年获得文科专款额度共约为18万美元。

三十年来文科专款额度的增加,带来了图书馆人文社科外文图书数量年均入藏量的增长。中山大学文科专款的馆藏量由1982年的每年入藏1984册发展到2012年的2993册,从而保证了我馆人文社科外文图书馆藏规模的持续发展。

2.2馆藏结构的优化保障

在持续性经费保障的基础上,文科专款外文图书已经从保障数量的层次上升到馆藏结构优化的层次,这既体现在各馆馆藏资源结构的优化,又体现在全国范围内文科专款资源结构的协调发展。一方面,三十年来在文科专款自主采购经费的支持下,从语种和学科方面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持续性保障,使各馆资源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优化;另一方面,近年来增加的文科专款协调采购项目更是从资源在全国的布局方面进行协调,在微观和宏的层面保障了资源的结构优化和可持的发展。此外,大型特藏项目的开展,为珍稀外文资源的采购提供了保障,进一步优化了资源结构,提高了馆藏资源的质量。从我馆文科专款配置情况来看可窥见一斑(见表1)。

3 人文社科外文图书需求及保障情况分析

3.1人文社科外文图书利用的定量分析

中山大学图书馆于2004年底完成总馆改扩建后重新开馆,实行藏阅一体的管理模式。虽然很多读者是以馆内阅览并摘抄或复印部分内容的方式利用外文文献资源,但是外文图书的外借情况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文图书的利用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人文社科外文图书的外借量自2005年以来持续上升,到2008年达到最高,从2009年开始有所下降,2010年和2011年下降幅度较大。外借量的下降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及图书馆资源类型的转变有一定关系:除保持Ebrary电子图书、Emerald电子系列丛书、netlibrary电子图书等多个电子图书数据库之外,我馆于2009年参与CASHL组织的MyLibrary电子书的集团采购,该集团共享人文社科外文图书4484种,2010年增加到8144种,读者年下载量达到10332篇。到2011年,该集团共享人文社科外文图书达到12569种。电子图书对纸质图书利用和外借已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香港8所大学图书馆联合借阅系统“港书网”图书外借统计也反映出同样的趋势。部分海外赠书基于文献保护等原因(如哈佛大学喜乐斯赠书专藏)不外借等,对外借服务也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受电子资源建设经费大幅增加和总经费多年零增长的影响,我馆2008—2011年人文社科外文图书采购主要依托文科专款和海外赠书,人文社科外文图书年采购种数明显下降。

3.2人文社科外文图书需求的对比分析

国外有图书馆专家指出,在合作馆藏发展中考虑读者需求,在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能提高使用效率,减少重复采购,增加资源的可获取性并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中山大学图书馆外文图书核心馆藏建设除为本校学生、教学及科研人员提供服务外,还通过各种文献共建共享体系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用户提供服务,为人文社科教学与科研提供基本保障。

2000年,图书馆就文科专款购买人文社科外文图书的使用效益进行了一次调查。此次调查面向院系,侧重于院系教学科研人员对文科专款图书的采购意见和使用效益,共收回调查表46份,其中教授15份,副教授21份,讲师6份,研究生4份。从调查表反馈情况看,教学、科研较为活跃的人员对文科专款图书的关注度也较高。在文科专款图书采购意见方面,除普遍认为应增加采购经费外,不同院系还提出了具体建议,如增加教科书采购、增加工具书采购、增加经典著作采购、增加港台书采购等,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我馆人文社科外文图书的保障与读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应考虑尽可能增加经费投入。同期,教育部社科司图书引进办的学者钱进就提出了图书类型是影响图书引进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进一步说明除了学术专著外,教材、工具书等也应该是外文图书采购的重要对象。

2012年,图书馆再次进行读者需求调查。此次调查受访的人文社科读者共271人,其中初级职称的教师有15位,占样本总数的5.5%,中级职称的教师有63位,占样本总数的23.2%,副高职称的教师有119位,占样本总数43.9%,正高职称的教师74人,占样本总数的27.3%。调查结果同样显示出读者需要图书馆增加教科书采购、增加工具书采购、增加经典著作采购等。此外,读者调查还表明,在目前电子资源普遍使用的情况下,仍有必要坚持和保障人文社科外文纸本图书的持续增长。

3.3人文社科外文图书文献保障率的SSCI分析

文献保障率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机构(如图书馆或者共建共享组织)供给文献,满足文献情报需求以支持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它是一个比率,是与某个国家、地区或机构的读者使用文献情况分不开的。其公式为:文献保障率一一定时期内可提供文献种数/一定时期内用户使用文献种数×100%。

本研究以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参照,对中山大学人文社科外文图书的保障情况进行研究。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是ISI核心的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之一,收录了社会科学领域内2100多种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中山大学学者在S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变化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文献资源建设(包括外文图书资源建设)对科研的保障和促进作用。2005年到2012年,中山大学人文社科研究SSCI收录论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19篇,持续上升到2012年的174篇(详见图2)。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文科专款图书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保障作用,本文选取了2011年SSCI收录的中山大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领域的研究文献,对其引用的外文图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在核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具有极高被引率的经典图书在国内各个图书馆均没有馆藏,如1988年普林汉诺出版公司(Plenum Press)出版的SocialPsychology Proceedings等。

为了反映电子图书馆藏对科研的影响,我们将表3中的144篇外文图书引文与中山大学图书馆的电子图书馆藏进行了比对,结果出乎意料,仅3本外文图书有电子馆藏。我们认为可能的原因包括:基于电子资源的易检索性,用户对电子图书的利用多在于知识点的查询,并未对电子图书进行系统研读,而这方面电子期刊具有更高的创新性和可参考性;由于电子图书目前的销售以出版社打包销售为主,不能像纸本外文图书订购那样由院系学科专家和图书馆学科采访员精挑细选: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电子馆藏对出版社的覆盖面有限造成实际的外文电子图书保障率较低。

3.4 人文社科外文图书对科研保障的案例分析

2000年前后是国内各高校主要依靠文科专款进行外文馆藏资源建设的时期。就中山大学而言,在当时资金不足带来的资源数量不足和结构失衡的情况下,文科专款项目不但从资金层面保障了资源数量的发展,更从效用层面促进了教学和科研的进步与发展。

人类学系的一位副教授借鉴G.M.Foster等著的Medical Anthropology和L.G.Moore著的TheBiocultural Basis of Health两部专著,在人类学系引进了“医学人类学”这门新学科,将其列为硕士研究生的一个研究方向,并以上述两本专著为主要参考书,结合国内的研究成果,编著了教材《医学人类学导论》正式出版;东南亚研究所的一位教授指导硕士生对T.S.Raffles所著History of Java进行深入研究,选题“莱佛士的爪哇统治观——莱佛士《爪哇史》研究”并发表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空白;国际商务系的一位教授反馈,D.Greenaway等著的Surveys in International Trade一书对国际直接投资(FDI)的最新理论作了系统分析,院系将其部分内容列入本科教学中,并组织研究生对其中重要观点进行了讨论,深化了教学和研究内容。

2009年以来,随着文科专款协调采购项目及后续大型特藏的开展,我校哲学、历史、管理学和东南亚研究等学科的外文图书馆藏资源建设,从馆藏结构设计和入藏数量方面保障了能为各层次用户提供既覆盖基础又保障专门的馆藏建设路线。

以哲学专业为例,在哲学外文图书保障经费增长的条件下,2011-2012年问,图书馆通过与哲学系师生的多次访谈与商榷,确定了哲学方面外文图书的馆藏体系结构,从低到高分为工具资源、经典收藏和领域专业研究资源等三个层次;在文科专款协调采购项目的引导下,资源建设更从哲学研究文献需求的特点进行考虑,着力进行哲学资源的回溯建设,从而构建起哲学领域较为完整的外文资源收藏和保障体系。此外,图书馆还进行了哲学外文书的全球出版情况分析,确定了核心出版社及非正式出版资源的来源,从出版源头上保障哲学领域外文图书资源的完整性。在文科专款资金的支持和系统采购思想的引导下,中山大学哲学学科外文图书资源得到很好的发展,哲学系的一名香港学者就曾盛赞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哲学外文资源馆藏是可与香港地区媲美的学科馆藏之一。

在大型特藏建设方面,中山大学更深受文科专款项目惠及。2009年至今,中山大学图书馆购买的大型特藏land legislation in mandate palestine、Woman and Victorian values,1837-1910、Dis—coveries in the Judaean Desert等,相关文献在提交前的意见收集时就已经得到历史、考古、中文领域众多老师的支持与肯定。在随后几年的时间内,中山大学教师在这些文献资源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例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古英国贵族特权领地研究”、“法国旧制度时期荒政研究(1560—1789)”就是这些有价值的文献所催生的最直接的成果。此外,2011年所订购的文献China and the West:The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 Archive:From the Second Historical Archives,Nanjing,China,相信对于中山大学传统优势领域中国史研究更具有发挥不可估量的价值。

4 文科专款发展策略展望

过去三十年中,文科专款从国家层面为高校人文社科的发展提供了具体而基础的保障。随着文科专款保障的持续和增长,以及读者需求的增长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有必要对文科专款的长远发展进行规划。本研究从中山大学图书馆工作实践出发,对文科专款项目发展提出几点策略。

4.1文科专款馆藏发展政策与各馆资源发展政策相融合

文科专款经费的持续性保障,使人文社科外文资源成为文科专款受惠高校的馆藏结构的重要部分,也势必对各馆自身的资源发展规划产生影响。规划和协调文科专款经费与自有经费的关系,对各自经费所采购的文献范围进行长远规划,可充分发挥资金和协调服务网络的优势。

国内不少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社科外文图书主要通过文科专款经费、自主经费购买和捐赠与交换等多种形式收藏,如辽宁大学图书馆就是通过文科专款经费购买、“亚洲之桥”捐赠等途径获取人文社科外文图书馆藏的。在受赠资源方面,中山大学图书馆2004年接受哈佛大学哈佛学院捐赠喜乐斯专藏外文图书13万余册,2008年接受香港8所大学联合捐赠外文图书3万余册。此外,2009年争取到学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985专项经费订购外文图书4866册等。赠书与专项经费购书为图书馆带来了较为丰富的资源,但由于其来源不稳定,并不能作为馆藏结构完善的主体策略。在正常经费方面,馆内经费在电子资源经费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造成纸本图书采购资金的缩减,直至2012年,中山大学图书馆外文资源采购经费才有所增加。因而,在自主经费和文科专款经费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图书馆馆藏结构进行长期规划。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科专款和自有经费进行中期和短期分配,形成以馆藏结构为导向的各馆资源保障策略。

4.2文科专款馆藏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从我馆2000年和2012年前后两次的读者需求和使用调查来看,人文社科读者对资源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期刊或是数据库来满足的。而无论是外文社科期刊或是数据库,其价格较高,个人或是资源建设经费不足的中小型高校图书馆也难以承担。因而,从资源结构优化的层面而言,有必要进一步补充期刊资源和数据库资源,并探讨这些资源的服务机制;另一方面,文科专款对于资源的保障还应突破对于复本的限制。Connell提到,2007年Carroll大学提出的馆藏发展政策中,就把流通量在8次以上的书推荐给兄弟学校作为购入参考,可见,对于有较高使用价值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应当放开采购数量的限制。此外,由于我国文献资源分布的地区不均,有必要在数量和种类上对资源稀缺地区进行倾斜;而在语种方面,钟建法等学者已经提出了小语种文献不足的问题,并提出从采编上突破瓶颈。我们认为有必要联合国内小语种教学和研究能力较强的高校,通过基于文科专款系统的联合编目解决大部分学校由于小语种文献编目困难而带来的系列问题。

4.3文科专款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文科专款项目三十年来为全国高校人文社科资源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也收到了客观的成效。在强调资源采购、布局和联合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提高文科专款资金和资源的效用值得我们关注。有必要从全国馆藏布局开始考虑文献利用率问题,通过馆藏布局与各校优势学科结合,荐购机制的建立,以及文献利用的宣传推广等方面进一步促进文献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5 结论

经过三十年的建设,文科专款项目对受益馆的外文图书核心馆藏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受益馆馆藏的共享是我国高校人文社科教学与研究的外文图书需求的基本保障,对高校的人文社科教学与科研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人文社会学科学术论文的外文图书引文分析反映出外文图书的保障率有待提高,一方面国家尚需持续和加大投入,提高外文图书馆藏的完整性和覆盖面;另一方面也需要文科专款受益馆在引进外文图书时进行文献调研分析并加强协作,提高经费使用效果。

随着图书出版模式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人文社科外文资源保障建设亦应关注电子资源,但目前电子图书的低被引情况值得研究和探讨,电子图书的建设模式仍需进一步完善。纸本图书在人文社科资源建设中仍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对早期缺藏的人文社科经典著作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尤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