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石钟山记》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中的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习苏轼敢于质疑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领悟文中阐明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我们刚刚学过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它和苏轼的《石钟山记》是古典文学中具有哲理性的姊妹篇。两文形似游记散文,但都落脚于议论。它们不像一般游记,不重山川景物的描写,而重因事说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石钟山记》。

环节一:诵读课文

每个学习小组为大家推荐一段,并派一名代表诵读。

环节二:预习落实

学生发言,落实文章中的文言知识。

第一组:词类活用 第二组:古今异义 第三组:一词多义 第四组:特殊句式

(通过展示可以看出大家预习是否到位以及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

环节三:学生质疑

请同学们把预习环节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质疑,教师加以点拨,最后进行明确。

环节四:整体把握课文

读一篇文章,我们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和结构。

1.请同学们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探究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2.请同学们概括每段内容

明确:第一段质疑,第二段探寻,第三段所感。

可见大家对文章的思路有了一个整体把握,让我们随着苏轼一起去探究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环节五:文本探究

1.石钟山的得名,古人提出了几种观点?

明确:郦元说、李渤说。

你能概括郦道元、李渤的观点吗?

明确:郦道元的观点: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李渤的观点:叩石声如钟。

2.经过实地考察,作者认为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是什么?

水石相搏说 声源 声音

微波——山下石穴罅 噌吰如钟鼓不绝

风水——中流之大石 有窽坎镗鞳之声

3.在苏轼夜探的过程中,文中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加以分析、肯定。

总结:学习《石钟山记》的目的并不在于评判谁是谁非,而在于学习苏轼这种不迷信旧说,大胆质疑,敢于探索,通过实践得出结论的精神,这就是《石钟山记》给我们的启示。

【板书设计】

石钟山记

质疑—探寻—所感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