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后现代主义对异常心理产生原因的解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后现代主义对异常心理产生原因的解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对于异常心理及异常行为的解释,存在多种理论模型,如生物医学模型、心理动力学模型、行为主义模型、认知模型、人本主义模型、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各种理论模型都有其理论和实践基础,各自又都发展出相对应的心理疗法。本文主要介绍后现代主义疗法语境下,异常心理产生原因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异常心理 原因

1.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简介

狭义的后现代思潮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它以反思和批判自笛卡尔以来的西方现代主义为主要特征,哲学释义学、后结构主义、新实用主义、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等蓬勃发展,动摇了现代文化的根基客观主义和理性主义,对当代哲学、文艺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后现代并非是对现代的颠覆,而是对现代认识论和思维模式的质疑与超越,后现代主义究其实质是一场认识论革命和思维方式变革(蒋京川、叶浩生,2005)。

在心理学领域中,现代心理学以自然科学为标杆的弊端暴露无疑,在现代人的社会生活中逐渐丧失了应有的意义。这时后现代主义思潮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它集中体现了西方哲人们对“现代”哲学的强烈不满情绪,同时也昭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后现代心理学在哲学、社会文化和心理学三大背景下产生。

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取向,如:社会建构主义、焦点解决短期疗法(SFBT)以及叙事疗法与传统心理治疗取向不相同,后现代取向的心理治疗师并不会关注个体的问题,而是将来访者看作一个有能力有资源的个体。他们对心理异常现象则持乐观态度,其基本假设认为人们都是有能力的,要相信人们能够利用自己的资源去更好地解决问题并创造出更加积极的故事来(Gerald Corey,2010)。

综合其思想,后现代心理学在研究内容上主要研究以下方面1、主张心理的社会建构。2、提倡相对主义。3、强调互动的源泉作用。4、提倡对人复杂心理过程的研究,注重心理学的实用性。5、问题中心主义的多元方法论。6、关注话语的建构中介意义。

2.后现代心理学对心理异常的解释

对于心理异常的原因,生物医学模型、心理动力学模型、认知行为模型、人本主义模型等等都有各自的理论解释。由于生物医学模式对待心理异常或生理疾病的探索遵循的是医学对躯体疾病的模式(钱铭怡,2006),所以本文暂且不加讨论,而从现代心理治疗的三种基本范式开始进行探讨,即精神分析治疗范式、认知-行为治疗范式和人本主义治疗范式。精神分析范式着眼于人内在的精神结构和心灵深处的探索,认为人内心的冲突来源于本能欲望和自我的矛盾。认知-行为范式认为人在生活中之所以产生不良情绪或行为,是因为人对客观现实有不合理的认识。人本主义治疗范式认为现实世界把人置于一种疏离状态,中断或歪曲了个人成长和朝向健康的自然倾向(郭玲玲,2007)。

以上三种是经典的心理治疗范式理论解释。我们可以看出,三种现论都基于这样一个假设:个体的问题都存在于个体内部。其实质是以客观反映论为认识论基础,以理性主义、科学主义为价值取向。

后现代主义对于心理异常的解释,通常在其具体的心理治疗方法中有所描述,后现代主义的心理治疗观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协作语言系统疗法、焦点解决疗法和叙事疗法。从这三种心理治疗观中,可总结出以下异常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2.1后现代心理学并不否认现实的存在,只是认为在认知和建构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受到环境、时间、地点、自身及他人因素的影响,所能了解到的“现实”只是部分的、不完整的,对“现实”的理解是相对的。异常心理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对“现实”不充分的解释造成的。后现代心理咨询强调语言的作用,认为是语言创造了所谓的“客观事实”(杨彩霞、王伟,2007)。

2.2个人不“拥有”问题,问题不是一个静止的空间存在,而是叙事结构中的一种时间上的存在。所谓问题,只是各种前后相继的生活经验的一种样式,是意识形态(Ideology)、宏大话语(Grand Discourse)或毒性叙事(Toxic Story)造成的一种象征,是个人对主流话语的认同、建构的结果。主流话语会控制人对生活经验的解释。但通常人们对这种影响不能自觉,因为人生来就被“植入”(Positioned)其中(杨广学,2003)。认清了主流话语与人的关系,异常心理也就与其他各种生活样式属于同等类别,不再成为特殊问题。所谓异常心理,就是生活本身。心理异常者无法将自己与自己内化的主流文化的故事分离开来。

2.3对于社会建构主义者而言,现实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之上,主要是人们所处情境的作用,是社会建构出来的。当一个人把自己定义为抑郁的人,那么他就将会抑郁下去。一旦个体采纳了对自己的某种定义,那么个体将很难接纳与该定义相反的行为;例如,被抑郁所困的个体可能不会承认生活中定期出现的良好情绪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2.4心理异常有时也与治疗师有关,后现代对于治疗师的权威性也提出了挑战,它并不是要反对心理治疗的各个流派,只是反对它们秉持权威真理的姿态(赵梅,2005)。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的社会脉络,对世界有不同的认知建构,后现代认可这种差异性,主张以合作介人的模式进人到相应的辅导过程。来访者应该是被接受的而非被支配的。

3.结语

在后现代思维模式的冲击以及多元文化的转向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由于地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不存在适应所有文化下心理异常现象的单一解释,因此必须进行本土化的心理病因学研究,而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现有的伦理研究成果简单套用。了解心理异常现象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应用到具体的心理治疗中去。急速的文化变迁促使后现代心理治疗师去拓宽他们的能力,并持有跨文化、多元的理论和实践视角,更有效地对待来自多元文化背景中的当事人。(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郭玲玲,后现代心理治疗对现代心理治疗的超越.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41(5):119-120

[2] 蒋京川,叶浩生.后现代心理治疗及其伦理问题思考.心理学探新,2005,25(4):21-25

[3] 李倩.后现代主义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影响.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9,8(1):42-44

[4]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0.

[5] 杨彩霞,王伟.后现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概述.社会心理学,2007,22:135-138

[6] 杨广学.心理治疗体系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3.

[7] 赵梅.后现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流派.理论学刊,2005,6:62-63

[8] Gerald Corey,谭晨译.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