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05~住院新生儿死亡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005~住院新生儿死亡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通过对住院新生儿死亡原因调查分析,探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0年住院新生儿死亡率和死亡原因在早产儿和足月儿之间的差异。结果:总死亡率为2.73%,其中早产儿死亡率为8.25%,足月儿死亡率为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死亡率;病因;新生儿;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8(a)-149-02

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是评价围生期保健工作、提高新生儿疾病防治水平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指标。分析住院新生儿的死亡原因,以便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和提高人口生存质量而制定有效措施。因此,本文对本院新生儿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死亡的92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患者3 370例,足月儿2 679例,早产儿691例。其中死亡92例。

1.2 方法

对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3 370例患者进行查阅病案资料,记录住院患儿的以下情况:性别、胎龄、体重、死亡日龄、死亡诊断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 检验对死亡率(%)进行分析,P

2 结果

2.1 住院死亡率

2005~2010年共有住院新生儿3 370例,包括:早产儿691例,其中死亡57例;足月儿2 679例,其中死亡35例。新生儿死亡率为2.73%,其中早产儿死亡率为8.25%,足月儿死亡率为1.31%;2008~2010年新生儿死亡率比2005~2007年明显下降(P

2.2 胎龄与死亡率的关系

92例死亡患者中,胎龄26~30周26例,31~35周21例,36~37周20例,>37周25例,死亡率分别为43.33%(26/60)、16.80%(21/125)、3.95%(20/506)和0.93%(25/2 679),不同胎龄组间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2,P

2.3 出生体重与死亡率的关系

92例死亡患者中,出生体重900~1 400 g 30例,1 500~2 000 g 19例,2 100~2 500 g 15例,>2 500 g 28例,死亡率分别为48.39%(30/62)、9.60%(19/198)、4.0%(15/375)和1.02%(28/2 735),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3,P

2.4 新生儿死亡原因构成

因胎龄、生后日龄不同而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肺出血是早产儿早期死亡的首要原因,占早产儿死亡患者的47.37%(27/57),窒息和颅内出血在早产儿早期死因中居第二位,占15.78%(9/57),败血症是早产儿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早产儿死亡患者的8.77%(5/57);而窒息及其并发症(包括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胎粪吸入综合征)是足月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占该组死亡患者的37.14%(13/35),先天畸形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和多发畸形在足月儿死因中居第二位,占28.57%(10/35)。见表2。

3 讨论

3.1 住院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降低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1]。近年来国内外报道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已大幅度降低[2]。但早产儿仍是住院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群体,占死亡总人数的61.96%(57/92);ARDS和肺出血是住院早产儿的主要死亡原因,而先天畸形和窒息是住院足月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与文献报道一致[3]。新生儿窒息及其相关并发症仍然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3.2 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环节

由于最近几年试管婴儿技术的开展并日趋成熟,产科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类的社会原因,造成早产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逐年增多。本组资料显示

3.3 新生儿窒息与新生儿死亡率

新生儿窒息(包括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胎粪吸入综合征等并发症)是足月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占该组死亡患者的37.14%,重度窒息可以合并严重的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缺血缺氧性心肌损害等并发症而导致死亡[4]。由于我市是发展中的城市,流动人口逐年增多,当地人民的产检及保健意识不强,未能进行正规产前检查,故即使存在高危因素也未能进行早期干预;另一方面,本地区尚未能在各个乡镇普及新法窒息复苏,在许多基层医院条件差,今天仍然采用旧法复苏,故窒息复苏后的患儿大多数都遗留有较多的并发症,同时由于未能及时转运到上级医院,使原有的病变进一步加重,故死亡率较高。因此做好产前、产时保健工作,预防窒息发生。同时要加大向基层推广普及新法复苏技术的力度,要求产、儿科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正确的复苏技术,使新生儿窒息得到及时有效的复苏,尽量避免缺氧造成新生儿脑、心、肺等重要脏器的损伤;加强产科与儿科合作,重视窒息复苏后的监护处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最大限度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3.4 先天性畸形与新生儿死亡率

先天畸形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和多发畸形在足月儿死因中居第二位,占28.57%,大部分严重出生缺陷的患儿家长由于无力支付医疗费用及担心留有后遗症,不得不放弃治疗,故死亡率更高。由于致畸因素很多,既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降低围生儿畸形发生率首先应实施规范婚前健康检查,预防遗传致畸,而环境因素的致畸可通过早期宣教加以重视,提倡在孕28周前开展遗传咨询。三维B超检查对胎儿进行监护和评估,及时开展产前筛查,必要时行羊水染色体检测等,及早发现致死性畸形,予以引产,确保优生优育。同时为进一步减少先天畸形的发生,应加强宣传教育以提高孕母的优生意识。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孝.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7.

[2]陈思红,张晓红,马廉,等.112例住院新生儿死亡患者分析[J].河北医学,2003,9(1):56.

[3]刘美娜,庄思齐,陈伟琪,等.1999-2006年住院新生儿死亡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2(15):676.

[4]王好典,员聪敏,李俊玲.新生儿379例死亡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6):117.

(收稿日期:2011-04-2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