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言语实践落实到“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言语实践落实到“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 调整话题切入点,顺应言语欲求

阅读教学应该以了解学生的需求,理解儿童对文本的初级体验,倾听学生的言说作为教学的起点。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言说欲求中为教学定位,依照目标适当调整话题切入点。

《云雀的心愿》一课,依据课后练习题5的提示,第二课时一般是以“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为中心话题展开,借助文本内容训练学生如何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但在课前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已搜集了相关资料,还关注到这样的话题:中国土地沙漠化现状十分严重,有科学家推测,如果要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需要几百年的漫长时间。据报道,还有许多人为此默默地付出努力,甚至有人放弃城市优越的工作条件,陆续成为大沙漠的“绿色使者”,这是为什么呢?我理解学生声音背后的“需要”后,也积极呼应他们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以此话题作为具体的阅读路标,让学生循着本课的故事顺序,在云雀旅行见闻中为自己寻找论点,并展开探讨、交流,最后也实现了对文本主题的认识: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不仅是云雀的心愿,也是人类的心愿。如此以学生关注的话题切入教学,满足了学生的言语欲求和学习意向,避免了下一步教学的被动,使课堂呈现出利于学生主动言语实践的教学形态。

二、 指向目标学习点,促进言语建构

1. 自主解读,力求言之成理。学生是文本信息加工的主体,是语言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是学生语言建构的协助者、促进者。因此,需要教师在顺应学生言语表达欲求之后,乘势而上,抓住学生言说的亢奋点,及时将他们引向课文言语习练目标点,以话题为纽带,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自觉关注文本结构,关注语言形式,并相机点化,总结出一定的言语表达策略,以实现学生原有言语图式的生成与发展。“为了一个几百年才能实现的愿望,为什么那么多人甘当沙漠的‘绿色使者’呢?”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于课文中找寻依据。圈点勾画遴选文中相关的语句,捕捉有效信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在同一个问题情境下,不必寻求统一答案,各自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见解,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交流,自由言说。

2. 策略导向,力促“言之有序”。语言现象的背后是语言规律,阅读教学中的言语实践价值不仅在于提供宽泛的表达平台,让学生克服不敢说、不愿说的障碍,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背后的规律,并学习掌握它,以此引领自己的语言建构。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言说实践中及时点化梳理,帮助总结出语言规律,以促进学生提升表达质量。《云雀的心愿》一文借助童话文体,以云雀母子旅行的所见所闻来传达自然知识和环保意识,但文章结构上却有一条暗线,以失去森林与拥有森林是两大不同的生存环境进行正反例对比,让人们深切体会到,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此,在学生充分讨论之后,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方式,思考作者围绕话题举了哪些例子,总结文章如何有条理地表达一个观点的策略。经过表达策略的导向,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文本语言现象的理解,还有语言规律的掌握,使“言之无序”走向“言之有序”。

三、 聚焦语言落脚点,催生言语悟性

学生的阅读如果只在理解上建构语言,容易浮于文本“语表层”,为了深入文章的“内蕴层”,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关注文本语言肌理,聚焦最有特色的文字细节,作为言语实践的落脚点,去体会文字的奥妙,触摸文字的质感,感受语言的张力,唤醒不够敏锐的语言感觉,从而将他们的感悟与表达,语言与思维有机联系在一起,催生出学生的言语灵性与悟性。

1. 活化言语表象。文本借云雀的见闻描述沙漠黄沙漫天飞舞与大河下游洪水泛滥成灾的有关词句,语言虽然凝练概括,但依然可以为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由于地域的差异,文本语言所反映环境失衡现象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又是陌生的,教师可以挖掘字词隐含的“象”素,架设语言与联想的桥梁,激活学生的想象,文字在学生脑海中逐渐丰富起来,鲜活起来。

师:什么是“贫瘠”?

生:土地极不肥沃。

师:你能想象贫瘠的沙漠是什么样子吗?

生:干裂的土地,干枯缺水。

生:几乎看不见一棵植物,是个寸草不生的地方。

师:一到刮风,黄沙漫天飞舞,这就是黄沙漫天飞舞的沙漠(出示图片),跟你的想象有没有相似之处?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会是什么感觉?

生:呆不下去。

生:真可怕,酷热难耐。

这样,走进学生视野的就不是一些静止的语言符号,而是一个个设身处地般的可视可感的画面,语言的意义就在学生的心中创生了、活化了。

2. 深化言语内蕴。教师需引导学生自觉关注“言语意识”,走进文字的深处,落实具体的语言“品味”,推敲作者用词用语的表现力,以增强文本教学的语文味。

师:作者是怎么写洪水泛滥成灾的,仔细读读有关段落,哪些词句让你特别强烈地感觉到洪水泛滥成灾?

生:“脱缰的野马”说明洪水不受任何控制了,它速度很快,非常凶猛。

生:“咆哮”这个词从声音、气势上都让我感觉到洪水气势汹汹。

师:短短几个词句就写出洪水已经泛滥成灾,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灾难?(学生说后,播放洪水视频)

这里的词句教学,把它摆在段落整体语境中,先从理解角度,再从表达角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里“有什么”,语言里“怎么样”,这样表达“为什么”。在师生对话中,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拓宽了“咆哮”“脱缰”“泛滥成灾”等词的认知维度和内在意义,也破译了作者的语言密码,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更进一步提升。

3. 显化言语情意。《云雀的心愿》通篇以云雀母子的对话呈现内容,增强了儿童性、趣味性。因此,充分利用童话文体,引导学生体验角色,练习朗读成了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感,显化言语情意层面的最好方式。

师:小云雀目睹了这些灾难,也产生了许多疑惑。假如我现在就是云雀妈妈,有什么问题你就问吧,孩子。

生:妈妈,洪水怎么这么凶猛啊?

生:妈妈,这大河里的水怎么这么凶猛啊?

生:妈妈,人类为什么要砍下这么多树?

通过角色体验,入境朗读,泛滥的洪水在学生脑际萦回,没有森林的灾难在心中激荡,破坏环境的惋惜在声音中流露,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情感,语言的温度,得到了有效地宣泄与传达。

四、 融通读写对接点,给力言语迁移

根据学段目标和文本特点,《云雀的心愿》这节阅读课围绕一个话题,学习如何有条理地表述自己观点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因此,对教材的读写对接,内外迁移运用可以这样开发:第一步,读典型构段,悟表达方式。文中有一段围绕“森林像一个巨大的水库”,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将森林里树木的树冠、树干上的苔藓及树下的枯枝败叶、土壤的作用进行分层表述,条理清晰。教学时,从这一段入手,采用读段落——画要点——练句式——悟表达的步骤,在充分感受语言现象的基础上,总结出这段话的写作方法。第二步,创表达情境,拓语言实践。有了课文言语表现形式的依托,还需要教师创设言语情境,催生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态度,做到有话可说,不吐不快。

“据有关报道,中国每年有四十万公顷的天然森林在消失,二十一世纪初统计,中国土地沙漠化面积已达二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每年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约达五百多亿人民币……”这个资料的引进参读,学生真切感受到保护森林、维护绿色是多么刻不容缓,心灵在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中受到震撼。此时安排小练笔:如果你就是一名沙漠“绿色使者”,你会如何向社会表达你的心声?学习本课段落写法,抓住要点进行有条理地表述。这一练笔既有了文本语言形式的借鉴,又有了自身情感的参与;既是读写的自然联系,又是对阅读感悟的合理激发,学生表达之泉必喷吐不绝。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蕉城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