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段落训练为切入点,落实年段教学目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段落训练为切入点,落实年段教学目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课改以来,段的教学被淡化了,读写教学的路径从句子直接指向篇章。在《祁黄羊》一课的教学中,教者以具体文本内容为落脚点,先引导学生学习概括段落,再教会学生理清段落层次,力求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在想一想、议一议、练一练中无痕地把握概括段落的一些技巧,掌握相关的段落知识,落实年段教学目标

【关键词】段落 概括 表达 迁移

段落既反映语言、思维的特点,又反映篇章结构的特点。作为低、高年级衔接的中年级阶段,加强段落的训练是重中之重,因为这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为高年级篇的训练打好基础的关键。

《祁黄羊》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段落层次清晰明了,是对学生进行段落训练的一个较好的范本。同时,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描写的方法,也易于学生结合习作实际,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会一些习作的方法。于是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我在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一教学的“保底工程”的基础上,着力巧引善导,对学生进行段落层次的训练。

一、引导学生学会概括文章内容

1.通过提问形式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读了课文,知道文中都写了哪些人物?把他们的名字圈出来。

题目是写祁黄羊,为什么还写了那么多的人物?再读课文,看一看这四个人物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切新知的学习都必须和相关的旧有知识产生联系,正是这种联系才使得学习顺利进行。此时,学生会将这些问题与已知进行联系,在思考教者提出的“为什么”的同时,联系自己的习作经历,并在潜移默化之中获得一些习作常识。同时弄清这些人物都和祁黄羊有关系,其中主要人物是祁黄羊,写其他人物是故事情节的需要,是表现文章中心的需要。

2.组织交流、讨论。

交流1:四个人物的身份:悼公是晋国的国君,祁黄羊是中军尉,解狐是祁黄羊的杀父仇人,祁午是祁黄羊的儿子。

交流2:四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祁黄羊向晋悼公举荐解狐担任中军尉;祁黄羊向晋悼公举荐祁午担任中军尉。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既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段的训练的重点。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教师所提的问题,学生从课文内容层面上,在读一读中,通过筛选信息很容易找出,也很容易说出文章主要内容。教学由此进入下面的环节。

二、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1.体会段落的取舍。

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祁黄羊向晋悼公举荐解狐担任中军尉的?哪些地方是写祁黄羊向晋悼公举荐祁午的?

(争议:举荐解狐是3—7自然段,还是3—8自然段?举荐祁午是8—12自然段,还是9—12自然段?)

看来,这第八自然段还真不好划分,上连着举荐解狐,下连着举荐祁午。怎么办呢?咱们把这一段去掉怎么样?

我们请一名同学来读去掉这一自然段后的内容,大家一边听,一边静思默想:到底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指名读一读3—7自然段,(读后稍停)再读9—12自然段。

组织讨论、交流。

第八自然段到底应该划在哪一部分?问题出现,学生的思维受阻,此时教师引导,让学生再一次回到文本,结果发现第一个故事少了这一自然段还没什么;而第二个故事,如果少了它,就明显不完整了。由此教学经历了“学生自己产生迷茫(第八自然段划归哪儿)——实践思考(去掉第八自然段怎么样)——得出结论(承上启下部分一般划归下一段落)”这一过程。

2.学习意义段的归并。

至此,文中主要内容的段落结构就很清晰地呈现在每一位学生的眼前,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方法这一语文教学的本体性内容,必须顺学而导,适时点拨,让“教”与“学”都能够再深入一步:

“同学们都明白了,课文的3—7自然段是写祁黄羊举荐解狐,8—12自然段是写祁黄羊举荐祁午,那你们认为这两部分在分段时是单独成段,还是合起来成为一大段呢?”

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讨论,他们就会明白:这两部分写的是同一类意思的内容,合起来更准确,能使文章结构更清晰。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小结:“对。在一篇文章中,我们一般都会把意思相近或围绕一个意思写的几个自然段合并成一个大段。这种分段的方法人们称之为‘归并法’。”(教师相机板书:“归并法”)

此处设疑启思,学生顺畅的思维活动遭到堵截,迫使他们的大脑急速运转:可不可以?为什么?至于学生到底能不能精准理解,他们思考理解到什么程度,那是学生的事。但他们最终会在与伙伴的交流中,在教师恰当的点拨中,得到发展和成长,他们将都有所得:我今天学到了这样一种分段的方法。

3.斟酌段落小标题。

通过分析,我们都明白了,原来这两部分内容在分段时可以合起来,其实就是写祁黄羊——

(引导学生概括大意,并提示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都可以。师适时板书:两次荐贤)

除了这些,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再读一读课文,说一说。

那么这一、二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呢?(提示学生:读一读,用一两句话说出意思就行,如果能像老师这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那就更了不起了!)

讨论交流,提炼归纳。学生板书。

师引导学生看板书:看一看,这两位同学的板书,内容对不对?写的位置呢?你们觉得应该写在哪儿?(引导按文章内容的先后顺序有条理地板书)

最后一段怎么概括?(生板书:受到钦佩)

老师给你一点建议:将“受到钦佩”的“受到”改为“令人”。

这一环节,我努力渗透这样一种理念:变基于“教”的教学活动为基于“学”的学习活动,并努力地使“学的活动”从相对平面、单一变得相对丰富、多样,变得有层次、有结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了解学生的认知现状,将问题暴露于当下,再循着这些问题,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现在即使很多高年级的课堂上,教师一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学生要么照本宣科读一读,要么就是笼统地说几句,很少有几个能准确精练地概括出主要内容的。教学中只有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才有提高的可能。第二,教学中,学生用一句话、一个短语概括都是可以的,只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而已。第三,找准板书的位置,意在渗透一种写作思路的训练,而修改完善板书,则提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应该力求精准,不仅分析文章要咬文嚼字,自己平时说话、习作更应该注意。长此以往,学生的语用能力才会真正提高。

4.理顺故事的脉络条理。

“告老退休、两次荐贤、令人钦佩”这些板书内容,除了前两个不能调换位置,其他的位置能调换吗?为什么?

(学生读书思考,交流:因为只有先告老退休,才可以推荐他人,又由于推荐公正,以国家利益为重,祁黄羊才会得到人们的称赞。)

那也就是说文章是按一定的顺序写的。那是什么顺序呢?

(依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看来,同学已经初步读懂课文,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师生合作朗读全文。

小学四年级是第二学段向第三学段过渡的时期,阅读教学逐步由“段”的教学转向对“篇”的关注。在此环节中,为了适当渗透连段成篇的训练,我紧紧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这一点展开、深入,引导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探究、研讨,让学生领悟:写文章、说话必须按一定的顺序,有一定的条理才行。虽然难度逐渐加大,学生仍然能够拾级而上。合作朗读全文,既是对先前所学习内容的回顾,也是为前面的教学画上一个阶段性的句号。

张志公先生曾指出:“段的训练是语言的训练、逻辑的训练、思想认识的训练,又是文体、风格以至艺术的训练。”在本节课中,我坚守学生为本、学力为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一篇文章,在真读、真思、真议、真练的学习过程中,领略文章的一些构段方法,掌握一点分段技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凸显“注重实践”的课程价值取向,力求带给学生“新鲜而有效的东西”。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阳众兴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