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合理谋划,以房养老有办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合理谋划,以房养老有办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今年9月,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按计划,“以房养老”政策将于2014年上半年试行。顿时,“以房养老”的话题引发广泛关注。但许多老人觉得这不太符合我国的“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因此存在诸多争议。本文陈大伯这种民间的“以房养老”模式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我的邻居陈大伯从社区退休后与儿子在一起生活,因为退休金低,所以他过日子极其节俭。这令儿媳不快,常常埋怨他太抠门。陈大伯怎么也想不通,儿子和媳妇不花一分钱住在他的房子里,自己百年后,这套位于市区城乡结合部、自建的价值200多万元的三层楼就归儿子了。儿子本该给自己养老,为何还要他拿生活费?

今年3月的一天,当陈大伯又一次抱怨儿媳时,我对陈大伯说:“大伯,恕我直言,造成这种尴尬的原因,主要是你只会守财,不会理财。按你现在的活法,白吃白住遭白眼,百年后你的房子变成了遗产,还可能因为房子造成子女之间的矛盾。你不如变守财为理财,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你有一栋三层楼房,为什么不考虑‘以房养老’呢?”

陈大伯很感兴趣,便向我讨教理财的办法。于是,我结合亲身体会,为他“现身说法”。我讲述了父亲的理财经验。我结婚前,与父母住在一起。7年前,房价开始疯涨,那时我要结婚,父亲将位于市区繁华路段的一套四室二厅170平方米的房子以100万元卖掉。父亲将卖房子的一部分钱给我,让我去市区房价相对便宜的地段买一套房子,而他和我妈拿着一部分钱回乡下老家生活。

之后,我用40万元买了一套房子,帮父母将60万元存进了银行。父母搬回乡下后,存款利息加上我们给的生活费,足够他们的开销。如果父母不幸遇上大病,那些存款就可以派上用场。我们有了房子,父母也有了保障。父亲这种以房养老的理念,在那时可是挺超前的。事实证明,父亲的做法是正确的。

听了我的介绍,陈大伯的郁闷一扫而光。他与儿子儿媳商量后,制定了一份理财方案。之后,他将三层楼以280万元的价格卖掉,将钱给自己留一份,其余的分给两个子女。考虑到儿子负担重,他给儿子的钱比女儿多一点。对于这种分配方案,儿子和女儿都满意。儿子说:“在老房子里住,我们很想改善居住条件,但手头缺钱。现在好了,用老爸给的卖房钱,我买了一套三居室还有节余,日子也好过多了。”而陈大伯的女儿对于自己能分到老爸卖房的钱感到很意外,言语之中充满了感激。

7月,陈大伯的儿子拿着卖房的钱,拥有了一套三居室,装修后便搬了进去。而陈大伯则每月花500元,住进了只交伙食费的社区养老院。为了打理好手中的余钱,他买了一份货币型基金,做了一份定投。每年虽然收益不多,但稳赚不赔。他还买了商业养老保险,退休金加上商业保险,为他的晚年生活上了双重保险。虽然陈大伯依旧没医保,但有了这双重保险,他对未来没有担心。

前些日子,我问及陈大伯的生活,他高兴地说:“我在养老院生活得挺好。儿子住上了新房,挺满意挺高兴,而我也不再因为跟儿子儿媳住一起闹矛盾了,真要感谢你的指点!”陈大伯令全家皆大欢喜的养老方式让我欣慰。

如今,国家提出“以房养老”的新概念(也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倒按揭”),即可用倒按揭的方式将房子抵押给银行,每月领取养老金,等老人百年后,房子归银行。但对于这种养老方式,许多老人认为如果那样做,则对子女无法交代。陈大伯这种民间自创的“以房养老”模式,似乎更符合我们的国情。此外,在以房养老实践中,需要注意法律规范。如,老人出卖房屋时应先收房屋对价款再办理过户手续。涉及抵押贷款、倒按揭的,要明确利率是否随银行利率调整而调整,抵押房屋的价格是否随市场房价的上涨而上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