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研究现状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研究现状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国外大规模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背景下,我国开展了电子书包项目的试点工作。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总结概括了电子书包的内涵。通过对国外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介绍,重点研究了电子书包课堂教学应用情况,以期能够为我国后续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电子书包;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7-0011-04

新媒体联盟的2010地平线报告,对未来五年的学习科学技术发展影响巨大的技术之一——电子书技术将在未来2~3年内发展成熟。早在2009年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也曾发出了这样的声音:2018年纸质书将消亡。世界正在进入无纸书籍学习的新时代,电子书已经是未来教育应用的必然趋势。据2003年克利夫兰市场咨询公司的调查,当时世界上至少有50个国家计划推出电子书包。201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信息化进程。《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的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动‘电子书包’和‘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内外学习和研究。”至此,电子书包的概念开始变得炙手可热。我国在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省市陆续开展了电子书包教学模式的实验和研究。电子书包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研究热点,代表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研究的新趋势。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电子书包发展研究的分析,介绍电子书包目前课堂教学研究现状以及提出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未来电子书包的发展研究起到借鉴的作用。

一、电子书包的基本内涵

目前,电子书包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且国内外称谓的差异也比较大。国外一般将电子书包定义为一个学习空间:电子书包是一个计算机支持的数字化协作学习空间,它以网络为环境基础,支持师生、生生间的同步或异步交流与资源共享。[1]第二种观点认为:“电子书包是一种支持非正式学习的通用网络设施,学生可以使用基于蓝牙、无线网络等技术的设备,随时随地登录、退出电子书包,管理自己的数字资源”。[2]而国内对于电子书包的定义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种倾向于设备观,李燕认为电子书包是数字教科书或者是承载教与学内容的电子设备。[3]电子书包就是一种便携式的学习终端,可以是笔记本电脑、PDA、平板电脑、甚至是智能手机等。将学生真实书包里的教材、作业、课内外读物、字典等学习用品全部数字化后放在一个电子设备(重量约1公斤之内)中。这样,相对于平均重量达到3.5公斤的小学生书包,平均重量达到5.5公斤的初中生书包,电子书包首先被认同的优势就是其减负作用,主要是身体上的减负。[5]当然,电子书包的减负作用绝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减负,最重要的目的是对教学模式的变革。第二种是电子书包的资源观,高志丽、蒋鸣和、向晋榜等人认为:电子书包其本质是一种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是教材、教辅、学习工具的集合。第三种是电子书包的学习环境观:上海市虹口区电子书包项目推进小组提出:电子书包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个人电子终端和网络学习资源为载体的,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各个学习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数字化学与教的系统平台。王斌认为电子书包是数字化的学习空间。祝智庭认为电子书包是融合了设备、内容和服务的学习环境。电子书包的平台、空间、环境的三个观点相对比较类似,都是把电子书包看做是以设备为硬件基础、同时具有配套的软件资源,并且能够提供服务的一种学习环境。这种环境观涵盖了前面的设备观与资源观,最重要的是突出了学与教突破性的变革。不同的定义容易导致人们对于电子书包的不同认识,并产生误解。电子书包不仅仅是将原来的纸质教科书电子化,而是集合了电子设备的富媒性、交互性、关联性、开放性的特点,实现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国外的电子书包定义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电子书包作为一种学习的环境,能够更好地实现师生、生生间的交互,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相对而言,国内电子书包的设备观和资源观都相对狭隘,没有突出电子书包以学生为主体性的教学模式的变革,笔者认为电子书包的学习环境观相对来说是比较准确的。国内、国外对电子书包概念的不同认识,是电子书包发展不同阶段的体现。随着我国电子书包的不断发展,电子书包的定义还将不断的完善起来。

二、关于电子书包研究的现状

国外电子书包的大规模研究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电子书包如今成了炙手可热的研究话题。通过搜集大量的文献资料,国外对电子书包的叫法并不多,而是称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英文翻译也有多种,如1:1laptop learning、one-to-one computing、laptop initiatives等。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21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形态,是指课堂中的每个学习者都拥有一台可交互的数字化学习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掌上电脑、智能手机、图形计算器等。我们可以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看做是国外普遍对于电子书包项目的另外一种称呼。

通过对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文献的搜集,笔者发现,国外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一直在进行着关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跟踪调查和实验研究。如:波士顿大学的Damian Bebell 和Rachel Kay研究了英国伯克郡的无线学习项目,详细阐述了在无线网络环境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对教学方式的变革。研究发现,虽然在为期三年的五个试点项目得出的结果不尽相同,但是该项目对教师教学、学生的成绩、参与度以及研究能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6]斯坦福研究所的William R.Penuel,他分析调查了正在进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一些国家的试验,得出了项目是否成功实施的影响因素。同时他发现,关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现存的研究都认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在提高技术能力、信息素养以及写作水平方面是有效的。[7]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星期五教育创新研究机构综合研究了美国最典型的七个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总结出每个项目在对学生的参与度、动机、学习成绩、出勤率、课堂纪律、21世纪能力(包括技术能力、学习创新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和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的影响,以及对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的变革。[8]

我国电子书包的文献是在2011年开始大规模涌现出来。大部分是期刊文章,还没有出现相关的专著,还有两篇硕士论文。我国关于电子书包的研究起步较晚,大部分文章还仅仅停留在对电子书包的概念、优势以及推广问题的层面,对于应用于评价方面的研究文献很少,所以,当前国内关于电子书包与课堂教学结合的研究缺乏深度。我国电子书包的文献研究可以分为六大块:电子书包的功能建模、资源设计、应用展望、教学应用模式、效益评估以及障碍和改进策略。

本文主要研究电子书包的教学应用模式。

三、关于电子书包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国外关于电子书包的试点研究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也有不少研究机构跟踪调查了正在进行的电子书包项目,这些调查报告也少有对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应用有详细的介绍。英国NAACE信息技术协会调查了一个中学iPad的课堂使用情况,研究发现在课堂中iPad使用最多的是根据问题上网搜集信息,这是个人终端设备集合无线网络融入课堂应用的重要优势。[11]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研究者研究了iPad在不同年级的小学课堂中的不同使用,发现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最常用的是教育游戏,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是工具软件应用,如:Word,publishing和浏览器。[12]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iPad上丰富有趣的教育游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游戏中学习。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iPad的课堂应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高级思维的能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国对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详细介绍还很少,大部分还是进行课堂使用的设想。对于正在进行的试点学校也缺少详细的跟踪调查报道,目前,国内相关的主要有两篇硕士论文。一篇是苏丹的《虹口区电子书包教学模式及其应用研究》,详细描述了电子书包在教学中应用的模式,包括课前的预习、课中的混合、课后的巩固并且介绍评析了电子书包教学案例。在课前,教师课程包让学生进行预习并且上传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课中,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进行解答,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来完成课程目标。课后学生复习内容进行个性化巩固。[9]另外一篇是谢丽红的《基于电子书包的互动教学研究》,从互动理论的角度提出互动关系模式图与互动教学培养策略。通过对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门课程案例的介绍,发现电子书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互动程度。[10]

杨明在《基于平板电脑的课程教学模式探究》中,提出了三种基于平板电脑的学习模式:(1)基于问题的学习;(2)基于资源的学习;(3)基于协作的学习。这也是现在典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龚朝花也详细提出了具体基于资源的学习和基于问题学习的方式。台北市忠义小学的陈志强介绍了该小学的两门特色iPad课程也是使用了这两种学习模式。

(1)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把电子教材作为学习资源;第二种是借助电子书包连接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基于资源的学习是适合系统化教学的主要方式。目前,将电子书包课堂教学纳入常规化教学的基于资源的学习,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将原来纸质版的教材内容进行重构,使之在原有纸质教材内容的不减少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电子书包功能,使之更加贴合教学的实际需求。基于资源的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具有充分的灵活性与自主性。台北忠义小学的“小小巴菲特”数学课程是合作学习教学方式下的基于资源的学习。学校使用的是出版商提供的相关多媒体数据为主,搭配网络上搜寻的数据,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制作成教材,再结合具备书写功能的平板电脑、投票器等学习辅具,进行的教学活动。[13]

(2)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借助电子书包来主动解决教学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典型环节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电子书包的网络功能搜集所需要的知识,利用不同的演示功能的工具汇报结果,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提炼所学到的知识。在这种学习模式下通常是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学活动的。台北忠义小学的另外一门“小小科学家”语文课程是基于网络探究式学习模式下的,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以WebQuest的方式搜索网络上的资源,记录在自己的学习单上,并同时记录下自己的收获与感想。熟悉网络上数据搜集与整理的方式,进而了解到科学家们的故事。最后使用设计软件制作科学家封面,使用图文的方式设计自己研究的科学家的海报,并附上他的名言警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吸引学生投入关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14]

新技术的引用必须与新的教学方式结合才能使新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目前,国内许多学校已经引入了电子书包,但是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相应的改变。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只是“新壶装旧酒”,单纯为了技术而使用技术,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发挥电子书包真正的实用价值,更加无法使之深入发展下去。

笔者认为现在的当务之急有两点,其一是开发出一套完整的系统化电子教材。电子教材的开发也不仅仅是将原有的纸质教材电子化,而是要结合电子书包的具体功能特性,充分发挥它在课堂中的功能,包括富媒体、交互性和网络化等特征。用文字、音频、视频结合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通过互动软件让读者有很好的人机交互体验,如模拟实验、游戏等,把电子教材、教学管理平网运行,开拓全新的教学模式。完整的系统化的电子教材能够帮助将电子书包常态化推进,而不是仅仅使之成为一种体验课程。其二是进行教师培训。针对电子书包的特点进行课程设计。通过对国内外的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模式比较研究发现,国外的课堂教学侧重利用电子书包进行基于问题的学习,重视学生发散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而国内的教学方式侧重基于资源的学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无论是哪种教学模式,都应该充分利用电子书包的优势特性,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目前,电子书包所展示出来的功能,大多是阅读器自身所具有的功能,能够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的却很少见,如何深入开发电子书包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我们去挖掘。

[参考文献]

[1] G. Chabert, J.Ch. Marty,B.Caron,T.Caron,L.Vigonllet,C.Ferraris.The Electronic Schoolbag:A CSCW Workspace. PresentationandEvaluation[J].Al & Society-AIS,2006.

[2] Christina Brodersen,Bent G.Christensen,Kai Gronbak,Christian Dindler,et al:eBag———a Ubiquitous Web Infrastructure for NomadicLearning[R].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 Series-www,2005.

[3] 李燕,张俊丽.电子书包推广面临的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0):17-20.

[4] 蒋鸣和.从“电子书包”到数字化学习[N].中国教育报,2010-12-7,(4).

[5] 祝智庭.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4): 24-27、34.

[6] Damian Bebell,Rachel Kay.One to One Computing:A Summary of 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from the Berkshire WirelessLearning Initiative[EB/OL].http://

[7] Penuel,W.(2006).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s of 1:1 computing initiatives:A research synthesis.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38(3),329-348.

[8] Rodolfo Argueta, Ed.D.,Jessica Huff,Jennifer Tingen,Jenifer O.Corn, Ph.D.(2011).Laptop Initiatives: Summary of Research Across States[EB/OL]. http://www.fi.ncsu.edu/whitepapers.

[9] 苏丹.虹口区电子书包教学模式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25.

[10] 谢丽红.基于电子书包的互动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30.

[11] Paul Heinrich,Co Ltd(Education Consultants).The iPad as a Tool for Education.Naace report supported by 9ine Consulting.

[12] Sarah Henderson J Y. iPad in Education:A case study of iPad adoption and use in a primary school: 45th Hawaii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Z].2012.

[13][14] 陈志强.我们e起去上学——台北市忠义小学的电子书包实验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21):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