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相关性, 为临床准确预测及积极预防脑梗死疾病发生情况给予可靠依据,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完成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工作, 记录检查结果, 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研究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82.11%, 显著高于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18.70%,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相关性

本文将对开封市通许县人民医院自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123例脑梗死患者给予临床研究, 从而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 为临床准确预测及积极预防脑梗死疾病发生情况给予可靠依据,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23例脑梗死患者(研究组)中男性77例、女性46例, 年龄42~89岁, 平均年龄(63.28±2.17)岁;另选取本时期内前来本院进行体检的123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80例、女性43例, 年龄40~90岁, 平均年龄(63.58±2.21)岁。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例数等)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 2 方法 指定1~2名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超声影像检查人员, 采用美国通用(GE)公司提供的型号为VIVID 3 EXPER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完成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工作。指导患者取平卧位, 垫高颈部, 头部与待检一侧相对, 将颈部充分暴露于检查视野下。仪器探头变频, 频率在7.5~10.0MHz范围内, 检测颈内动脉起始段1 cm后壁内中膜厚度(即IMT, 检测三次取平均值), 若IMT≥1.2 mm则表示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记录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 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于计量资料用(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

2 结果

研究组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群经超声检查后, 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具体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 研究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82.11%, 显著高于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18.70%,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 其特点为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 且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近年来, 由于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改变, 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显著上升, 脑梗死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机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可为预测脑梗死疾病提供重要参考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诱发脑梗死途径分析[2]: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致使颈动脉发生严重狭窄, 对正常脑供血情况产生显著影响(减少);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形态学改变, 产生微栓子对脑血管进行栓塞。

本文研究可知, 研究组脑梗死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达82.11%, 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仅为18.70%, 因此提示若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则其继发脑梗死疾病危险性较高, 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与脑梗死发病率具有正相关性, 与郑凯[3]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 临床医师根据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 给予积极的稳定斑块或消除斑块措施, 降低脑梗死发生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4]。

参考文献

[1] 熊莉,邓又斌,毕小军,等.超声造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影程度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 10(24):1583-1585.

[2] 张映琦,周华东,陈曼娥,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17(6):182.

[3] 郑凯,张苏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16(23):3586-3590.

[4] 易兴阳,潘光强,余昌明,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探讨.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 35(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