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奶牛产后瘫痪的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奶牛产后瘫痪的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2)08-0027-01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或分娩胎次较多的奶牛在产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通常发生在产后12~72h,且发病率较高,患牛以全身肌肉无力、站立不稳、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知觉减退或消失、四肢瘫痪、卧地不起为主要特征。如果不注意日常的饲养管理或发生产后瘫痪后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一批高产奶牛遭淘汰,给养牛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将该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1 发病原因

虽然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机理还没有明确,但是人们认为干奶期的饲养管理不当以及分娩时和分娩后血钙的迅速降低是诱发该病的直接原因。在奶牛干奶期尤其是在产前饲喂高钙日粮,易导致奶牛体内钙磷比例失调,致使甲状旁腺分泌减少,影响机体对钙的吸收和骨钙动用能力。分娩时,奶牛大脑皮层过度兴奋,产后进入抑制状态,使钙吸收减少,血钙下降。而血钙下降又会加重神经系统的抑制程度,两者相互影响,使其血钙含量急剧下降,病情迅速恶化。分娩后奶牛的能量损耗很大,食欲和消化吸收机能减弱,钙吸收相应减弱,同时由于产后泌乳,大量钙进入初乳,然后随初乳排出,致使血钙含量急剧下降。血钙过低引起甲状旁腺机能紊乱,不能充分调动骨骼中的钙进入血液,使血钙不能及时得以补充,从而出现低血钙、低血磷症。另外,奶牛在产犊过程中消毒不严格或因胎位不正进行助产时易引起子宫内膜或阴道的损伤;产后胎衣不下、人工剥离胎衣不当等均可导致严重的细菌感染,从而引起局部炎症,最终导致全身感染而诱发瘫痪。

2 临床症状

分娩后3d以内,病畜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瘤胃活动、排尿、排粪停止;目光呆滞、步态摇摆、站立不稳、后肢交替踏脚、肌肉震颤;鼻镜干燥,体温下降至35~36℃。随后表现瘫痪,卧下时四肢集于躯干下,头向前伸,伸舌、磨牙,四肢伸展,头部弯向下侧。后期进入昏迷状态,长时间卧地不起,体温下降,脉搏微弱,有的并发瘤胃臌气和褥疮。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饲养状况调查可作出初步判断,配合血清钙的测定即可确诊。

4 治疗措施

4.1 送风疗法

用送风器或连续注射器从奶牛的4个注入空气,打入空气量以皮肤紧张、乳腺基部边缘清楚并变厚为标准。打入空气后为防止空气逸出,可用纱布条扎住约30min后解除,用手指轻捻肌,防止气体回流。一般打入空气后15~30min即可好转。但应注意送风前金属过滤筒内要放入消毒纱布或棉花以过滤空气,防止感染。打入空气前使牛卧倒,挤尽乳汁并用酒精消毒。

4.2 静脉注射疗法

10%葡萄糖酸钙800~1 000mL,10%葡萄糖1 000 mL,5%葡萄糖氯化钠1 000mL,碳酸氢钠500mL,复方氯化钠500~1 000mL,维生素C注射液30~50 mL,20%安纳咖10~20mL,混合静注,静注钙剂速度应缓慢。有炎症的患牛可用青霉素1 600万U、链霉素800万U一次静注,连用3d。

5 预防措施

(1)分娩前1个月的干奶期,饲喂低钙高磷日粮,钙磷比例由2.0∶1.0调整为1.5∶1.0,可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促进肾脏1,25-二羟钙化醇的合成,从而提高分娩时肠钙和骨钙的动用能力,防止血钙急剧下降。另外,分娩前1周每天肌肉注射维生素D,用量为2万U/kg体重,可减少产后瘫痪的发病率。此外,于分娩后及时静脉注射25%的硼酸葡萄糖酸钙300~500mL,对预防该病有一定的作用。

(2)干奶期和泌乳期的牛分开饲养,增加怀孕牛的运动量,合理搭配精粗饲料以及矿物质,尤其应增加青绿饲料以补充维生素,分娩前2周开始减少蛋白质饲料的供给。母牛分娩结束20~50min,给予大量的温麸皮盐水,在产后3d内饲喂优质干草和少量麸皮(约0.5kg)。奶牛产后乳腺分泌活动迅速增强,但由于产后体质虚弱,此时应以恢复奶牛体质为主,故在最初几天挤奶时,不要将乳汁全部挤净,而应使其留有部分乳汁;否则血钙会迅速下降,易引发奶牛产后瘫痪,即使治疗及时,产乳量也会受到很大影响。一般在产后30~60min即可挤奶。产后第1天每次挤出2kg左右够饲喂犊牛即可;第2天挤奶量约为日产奶量的1/3;第3天约为1/2;第4天约为3/4;第5天可将中的乳汁全部挤净。这样既有利于奶牛尽早恢复体质,又可防止奶牛产后瘫痪。

另外,奶牛分娩过程中要注意生殖道周围的卫生。助产过程中要小心用力,防止子宫内膜或阴道损伤,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可防止产后瘫痪。

6 小结

奶牛产后瘫痪属营养代谢性危重疾病,预防该病要注意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分娩过程中注意消毒。一旦发病要做出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只要治疗方法得当,治愈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