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多项目管理思想的课程实践教学协同方法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多项目管理思想的课程实践教学协同方法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目前高校教学体系中的两大主要模块。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主体,这两大模块间无论在时间安排还是逻辑序列上都存在交错重叠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提出了采用多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从时间、逻辑、认知协同三个维度,对这两个模块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以经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为例进行实证,提出了优化高校教学体系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多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朱卫未(1979-),男,江苏滨海人,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叶美兰(1966-),女,江苏泰兴人,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教授。(江苏?南京?21004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省教育厅省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0SJB630050)、2010年南京邮电大学教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JG00110JX28,JG00110JX27)、2011年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教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TD01111JG0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094-02

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各大高校更加重视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用实践造就人才,积极营造良好环境,构建创新载体和平台,是各大高校任重而道远的使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越来越多地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同时又存在对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争夺的关系,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近年来已逐渐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一大主题。

目前针对高校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研究,虽然已经意识到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但在整体教学体系的安排中,两者仍然是孤立进行的,并没有将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两个部分进行协调考虑,忽视了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的战略整体,从而无法从实质上将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运用多项目管理视角,将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视为并行进行的两个项目,对教学体系的协调布局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多项目管理的理论综述

笔者认为所谓“多项目管理”,是指管理者针对组织中相互关联或者非关联的多个项目同时进行管理,它是随着项目管理方法在企业等组织中的广泛应用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具体而言,这些项目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资源共享性、进度相关性、目标关联性,多项目管理就是同时对多个项目的选择、计划、控制、执行等各项工作进行协调管理,以使综合执行效果达到最优的项目管理方法。

目前虽然很多学者选择了多种研究方法从各自的角度来分析多项目管理的应用,这些研究均基于企业战略角度解决多个项目之间的资源协调和融合问题,通过协调各项目的进度计划和资源配置,最终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多项目管理起源于“多任务管理”,根据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在资源使用、逻辑序列、共享关系等方面与多任务管理的相似性,其管理思想和应用方法同样可以应用于非盈利性的教学活动管理中,运用多项目管理中的关键链法、进度管理法等可以对现有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优化。

二、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矛盾

目前,高等教育的各个学科专业基本都建立了包括课内实践、课外科技活动、创新训练计划等已成体系并具备一定规模的实践教学体系,但是在实践教学活动和传统课程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冲突。从教学设计和规划角度来看,实践教学与课程教学形成了对教学资源和学生可支配时间资源的争夺,另外,由于这两者既并行又交错,从逻辑内容与认知结构角度容易造成错位和失调。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角度来看,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对课外实践活动的遴选依旧显得盲目,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涯缺乏规划,存在“跟着学校的指导走”、得过且过的错误思想,难以及时地从高中课堂教学的模式下转化到高校自主学习的环境中;另外,教学体系设计设置存在不足,课外科技活动具有大致时间段上的重复性和短期内的突发性,导致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强度和效率上无法保持均衡。

以南京邮电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例,分析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时间安排和逻辑内容上可能存在的问题。

1.时间安排存在冲突

我校经济学专业课程安排时间上存在冲突。该专业大二课程时间安排较平均,但大三课程时间安排波动幅度较大,课程安排集中在第一学期前10周,而针对经济与管理学院大三学生设计的科技活动也同样集中在这段时间内。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时间上产生了冲突,学生难免会顾此失彼。另外,分析该专业实践活动安排,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适合大二学生参加的实践活动较少,而课外实践活动多倾向于大三学生;第二,大二学生可参加的实践活动相对零散,而针对大三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多数比较集中,具有时间段上的重复性和短时间内的突发性等特征。这样,往往会使得处于心理和学习转型期的大二学生错失在大学期间最有时间和精力投入的阶段,但是也有可能当时学生的理论知识积累尚少,影响了实践活动的效果。

2.逻辑结构不合理

分析课程教学逻辑结构与课外实践活动所需知识积累的逻辑关系,发现某些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存在逻辑上的矛盾,实践教学活动在相关课程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时已经开始,课程知识无法得到有效运用,从而有悖于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初衷。

综上所述,该专业大二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时间上和逻辑上均较合理,无需优化,但大三教学体系存在时间和逻辑上的问题,因此,下文主要考虑大三教学体系改革。

将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西方教学体系与我国的教学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西方注重实践教学,而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更倾向于课堂教学。从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德国高校广泛采用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即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循环模式;美国等大多数高校采用的2+2(两年实习)、基于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当前环境下人才培养需要。因此,我国教学体系改革应该吸取西方经验,结合我国实践情况,对现有教学体系进行合理优化。